印光法师|楞严大势至云,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

南无地藏王菩萨感恩父母 2024-10-25 18:31:39

印光法师楞严大势至云,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

净土十三祖

37、复永嘉某居士书五(第二部分)

【原文】

十念记数,不是数息。以其从一至十,同于数息。又以莲宗宝鉴○8,讹作至百千万,恐受其病,引为证明。目为数息持名,断断不可。

【白话文】

十念记数法,不是天台宗的数息法。因为其从一至十的记数方法,与数息法颇相似。又因为《莲宗宝鉴·摄心念佛三昧调息法门》中,错说成“从一数至十,从十数至百,从百数至千万。”我恐怕你们会受其影响,所以引来加以说明。若把十念记数当作数息持名,绝对不可以。

欲证三昧,自有佛祖所示三世不易之法。何得问我所证,方能缵(zuǎn)○9 步。弥陀经云,执持名号,若一日乃至若七日,一心不乱(此一日七日,乃是举例之词,不可执定。若是等觉根性,一念即能不乱,何待一日。若是逆恶根性,毕生亦难一心,何况七日。王耕心混上中下根为一例,发而为论,深自矜夸,谓为发前人所未发,实为上违佛祖诚言,下启后进狂妄,令人不胜悲痛哀怜而莫之能止也)。

想要证念佛三昧,自有佛和祖师所开示的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乃至将来,都不会改变的法则。何得要问我所证之程度,方能跟着往前走呢?《阿弥陀经》中说:执持名号,若一日乃至若七日,一心不乱(此一日乃至七日,乃是举例说明,不可死板认定就是一天到七天。若是等觉菩萨根性,一念就能一心不乱,何必要等到一天。若是五逆十恶根性,一辈子也难得一心不乱,何况只有七天。王耕心混淆上、中、下三种根性为一例,作《弥陀衷论》,深自张扬夸耀,认为自己发现了前人所未发现的奥秘,实质是上违背佛祖教诲诚言,下开启后人狂妄之门,让人无比悲痛哀怜而又无法加以制止)。

观经云,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作指心想,是指心是,观想既是作,持诵礼拜岂不是作。举一反三,儒者尚然,况博地凡夫,上窥佛意,何得不依圆顿妙解,而以担板之见推测乎)。

《观无量寿佛经》中所讲的,一切诸佛,是无边无际之德能的体现,是宇宙万有的正当德能(正能量),这种正当都能贯穿于一切众生的心想之中,所有想佛的人,在想佛的同时,这个想佛的心就是具备了这种德能,而这种德能的展现,就是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此心想佛时,此心就是佛(这里所说的作,指的是这个心在想佛。所说的是,指的是这个想佛的心就是佛。既然想佛是作佛,而念佛、拜佛岂不是作佛?世间法都能用举一反三的道理进行推测,而我们这些满身都是烦恼业障的凡夫,对佛陀的有关开示弄不明,却为什么不按照佛陀所说的圆满教法,作举一反三的理解,而是用呆板的思维模式进行瞎比划的呢?

楞严大势至云,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文殊选圆通偈,谓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今例之曰,反念念自性,性成无上道。

《楞严经》中大势至菩萨所说的,把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全部收起来,专心念佛相续不断,这是实现正定正受用的最好方法。所以文殊菩萨从二十五位菩萨所说的圆通偈颂中,选择观音菩萨在听闻音声的同时,就要把握音声的本体理性或者说是理性德能,而这种对音声本能的把握,就是对心性本能的把握,对心性本能的把握,就是无上佛果的成就。这里把观音菩萨听闻音声的法门作举例说明,当听到自己念佛的音声时,正是把握心性本体德能时,由此而成就反念念自性的效应,随之便成就无上佛果。

四十二章经云,夫心者,置之一处,无事不办。梦东云,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此十六字为念佛法门一大纲宗。欲修三昧,何不于此等语句中全身靠倒。不以圣言为量,而以我之罪业凡夫为准,岂不颠倒之甚乎。

《四十二章经》中介绍,根据心的本能来讲,心念所到之处,就是宇宙万有的全体显现,没有任何的缺失。梦东彻悟禅师讲,确实为了自己及一切众生摆脱生死问题,而发起大慈悲大愿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必须以完全接受而恳切求生的心态,专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彻悟禅师的原话虽然只有十六个字,而这句话实在是念佛法门的根本。想要修念佛三昧,为何不于佛和祖师这些话语中全身靠倒。不以圣言量为准则,而以我这个罪业凡夫所说为准,岂不是太颠倒了吗?

(未完待续)

【注释】

8【莲宗宝鉴】(书名)具名庐山莲宗宝鉴念佛正因。十卷,元庐山东林寺善法堂主优昙普度集。广述念佛要旨。卷二:摄心念佛三昧调息法门:“凡修禅定,即入静室。正身端坐,数出入息。从一数至十,从十数至百百数至千万。此身兀然,此心寂然,与虚空等。”

9【缵】继承。

2 阅读:107
评论列表
  • 2024-10-30 10:14

    阿弥陀佛[玫瑰]阿弥陀佛[玫瑰]阿弥陀佛[玫瑰]

南无地藏王菩萨感恩父母

简介:愿世界战争灾难早日消除,国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