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卿曻
编辑|江卿昇
前言根据最新数据,上海2023年GDP达到了4.7万亿元,以5.75%的增速遥遥领先全国,2024年突破5万亿几乎毫无悬念。
而放眼全球,这样的经济体量足以使上海成为全球经济规模前五的城市,与纽约、东京、伦敦等顶级城市同台竞争。
那么其他中国城市何时能追赶上上海的步伐?北京的优势是否足以在短期内迈入5万亿俱乐部?深圳这座以创新著称的城市,又能否摆脱现有局限,实现超越?
上海传出好消息2024年,上海有望正式成为中国首个GDP突破5万亿的超级城市,从2023年GDP达到4.7万亿元到2024年预期突破5万亿,上海的步伐让人充满期待。
放眼全球城市格局,GDP能突破5万亿的城市屈指可数,上海的这一步,直接将它送进了国际顶级城市的行列。
2023年上海的GDP增速达到了5.75%,高于全国5.2%的平均水平,全年GDP增长了超过2400亿元,几乎相当于一个普通地级市的总量。
这种增长不仅仅依赖于传统的金融、贸易和航运业,更得益于新兴产业和数字经济的迅速崛起。
近年来,上海加速布局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高端产业,这些领域不仅推动了经济增长,还为上海未来的产业结构优化奠定了基础。
普查数据显示,全国GDP调整了3.4万亿元,而上海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这不仅体现了上海经济统计口径的精准化,更表明了上海的真实经济体量得到了更充分的展现。
此外上海通过吸收北京的科研资源与长三角的大湾区模式,将“大学-科研-产业”链条成功融入经济发展之中,进一步增强了它的经济韧性。
上海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成就,不仅在于它的综合实力强,更在于它的全球化视野和前瞻性战略。
在全球范围内,GDP超过5万亿的城市仅有20余座,而很多国家甚至没有一个城市达到这样的经济体量。
例如瑞典、比利时、以色列等国家的GDP总量还不及上海的经济体量,这样的对比让人不禁感叹上海的经济能量之强大。
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标杆,上海的成功绝非偶然,金融和航运是上海的传统优势,但这些年,上海并没有仅仅依赖传统经济支柱,而是不断推进经济转型。
特别是在数字经济领域,上海已经成为中国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无论是智能制造的崛起,还是新兴的在线教育、数字娱乐等行业,上海都在全国范围内扮演着引领者的角色。
这些新兴产业不仅为上海的经济注入了活力,也增强了它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话语权,除了经济本身,上海的国际化程度也是它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为全球公认的国际金融中心,上海长期以来一直是跨国资本进入中国的首选地,同时也是全球经济的重要节点城市。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上海在亚欧大陆桥的经济合作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国际资本的涌入与国际产业链的链接,为上海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增长动力。
当然上海要维持5万亿的经济规模,上海还需要面对不少挑战,一方面是如何持续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另一方面则是如何在国际化进程中更好地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的这一突破,为其他城市树立了榜样,那么其他城市的表现如何?北京能否在短时间内追赶上海?
超级城市的接力赛上海率先迈入了5万亿的超级城市俱乐部,但中国其他城市同样具备巨大的潜力,并且正在以各自的节奏追赶。
北京、深圳、广州和重庆,这些城市虽然在经济总量上尚未达到上海的高度,但它们在经济体量、增长速度以及发展潜力方面都有各自独特的优势。
从目前的经济数据来看,未来几年中,中国将涌现出更多的“超级经济城市”。
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无疑是最接近上海的城市之一,2023年,北京的GDP达到了4.37万亿元,紧随上海之后位列全国第二。
更重要的是,北京的经济增速达到了5.17%,虽然略低于上海,但依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如果北京保持这一增长势头,大约两到三年后,北京就能突破5万亿大关,成为中国的第二个超级经济城市。
北京的优势在于它的“大学+科研+政策支持”三位一体的经济发展模式,作为中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北京拥有全国最多的高等教育资源和科研机构,例如清华大学、中科院等知名机构。
这些顶尖资源为北京的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同时北京的科技企业数量和质量也居全国之首。
特别是在人工智能、芯片研发和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领域,北京已逐步建立起国际竞争力。
不过北京的城市发展也面临着独特的挑战,与上海不同,北京的经济发展过于依赖行政和科技资源,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占比偏低。
在中国经济版图中,广州和重庆近年来的表现同样不容忽视,2023年,广州的GDP达到了30355亿元,成功反超重庆,位列全国第四。
而重庆的GDP为30145亿元,虽然增速仅为3.4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依然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城市。
这两座城市在2023年双双突破3万亿大关,成为继上海、北京和深圳之后的新晋“3万亿俱乐部”成员。
广州的经济优势在于其制造业基础雄厚以及国际贸易的便利性,作为“千年商都”,广州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在外贸进出口、物流运输和消费市场方面表现出强大的活力。
2023年广州以5.26%的增速成功赶超重庆,重新巩固了自己全国第四大城市的地位,与此同时广州还在不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和数字经济。
相比之下,重庆作为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在西部地区的地位无可撼动,近年来重庆受益于“成渝经济圈”的战略规划,逐步形成了以汽车制造、电子信息和消费品制造为主的产业结构。
不过重庆的经济增速在2023年出现了明显的放缓,这可能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缓慢以及产业结构较为单一有关。
除了一线城市外,中国的二线城市也在快速崛起,成都、杭州、武汉等城市在2023年均表现不俗。
其中成都以6.04%的增速领跑全国万亿城市,成为西部经济增长的领头羊,而杭州和武汉则在2023年分别突破2万亿大关,显示出强劲的发展潜力。
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成都有望在2027年突破3万亿,而杭州和武汉则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迈向这一门槛。
那么随着更多城市迈向5万亿的行列,深圳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标杆城市,又该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深圳,未来是否可期?尽管上海率先迈入了5万亿俱乐部,北京紧随其后,但人们对深圳的关注却从未减少。
这座以“改革开放窗口”著称的城市,曾在短短40多年间从一个小渔村蜕变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然而深圳并未在此次5万亿城市竞争中抢得头筹,深圳目前是中国GDP排名第三的城市,2023年经济总量接近3.7万亿元,增速虽然略低于上海和北京,但依然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作为中国最具创新活力的城市之一,深圳以其科技驱动的经济模式闻名世界。
华为、腾讯、大疆等全球知名企业的总部均设在深圳,这些龙头企业不仅是深圳经济增长的支柱,也成为深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
然而深圳未能率先成为5万亿城市并非偶然,首先是土地资源的稀缺性,这座城市的总面积仅有不到2000平方公里,是北京的十分之一,人口密度却居全国之首。
这种高密度的发展模式,使得深圳在土地利用上面临极大的压力,工业用地的供应逐渐减少,住房和交通问题也成为制约城市进一步扩张的重要因素。
为了突破发展瓶颈,深圳近年来已经在产业升级和区域合作上采取了重要举措,首先是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包括新能源、新材料和高端制造业。
例如比亚迪已经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导者,而深圳也在智能制造和人工智能领域加速布局,这些新兴行业有望为深圳注入新的增长动力。
其次深圳正在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合作,作为大湾区核心城市之一,深圳与广州、香港、东莞等城市的产业互补性极强。
通过区域协作,深圳可以在土地资源、产业分工和科技创新方面实现更高效的整合。
例如深圳与东莞在制造业供应链上的深度融合,已经让深圳部分产业在成本和效率上获得了显著提升,同时香港的国际金融资源也为深圳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
此外深圳也在努力提升其国际化水平,在过去的几年中,深圳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国际资本以及推动人才引进,不断加强与国际经济体的联系。
深圳正在试图弥补其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短板,努力向上海看齐,打造一个更加开放、多元的全球化城市形象。
从长远来看,深圳的科技创新能力、市场化经济机制以及开放的城市文化,都是其保持竞争力的重要资本。
尤其是在新兴产业和数字经济的带动下,深圳有望在2030年后突破5万亿GDP大关,成为继上海、北京之后的中国第三个超级城市。
结语上海成为中国第一个GDP突破5万亿的超级城市,不仅标志着中国城市经济的飞跃,更展现出中国经济强大的韧性与潜力。
从北京到深圳,从广州到成都,中国多个城市正向这一目标不断迈进,未来可期,对于深圳而言,虽然未能第一个冲线,但它的后劲依旧值得期待。
参考文章澎湃新闻2025年1月1日《龚正市长发表元旦献词,推动上海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始终将民生冷暖放在心上》
如果你也喜欢我的文章,不妨点个“关注”吧!小生在此谢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