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对错之间,现实是一道墙,
墙后有路,所以翻墙本身,不是为了与对错博弈,
而是翻过了墙,才有路可以走。
比如有些事情,知道是错的,但非要一错再错,不撞南墙不回头,
撞南墙,成了这种一错再错行为的“最终目标”。
只有实现目标,才有改错的可能,但撞了南墙的代价,往往会形成极大程度的影响
有时候是一阵子,有时候是一辈子。
大众的“错且晚”,是一种难以避免的,不得不接受的后悔,
也是一种惯性使然的生存状态。
百姓的信息获取相对闭塞,互联网快节奏的信息传播,
以前觉得是“多了”,现在看了太多太多的反转之后才发现,
所谓的“多了”其实是另一种“窄了”的事实体现。
很多东西,日新月异,快是快,但是越来越窄,
是因为看了这个,信了这个,就很难再相信别的,
而相信的东西背叛了人们的相信,
不再相信的人们,不愿承担再背叛,
所以人们的耐心成了一地鸡毛,
大错特错的选择,大错特错的麻烦,
也不过是这些“鸡毛现象”的常态而已,
有人错,有不少人错,大家都错,
都知道晚了,但也都在相信“不晚不晚”的心灵鸡汤,
错所失去的,和拒绝接受现实的一错再错,
似乎这一切的代价,都差不太多。
通俗的说,大多数人的一生都是在这种一错再错之中,寻求一种明知故问(是否有效)的心理安慰,
所以那句“难得糊涂”的含金量,
即便到了互联网时代,
依然可信,
依然深得人心。
当然,这世道之中,百姓所面临的问题,往往是被承受的果,
而因果问题的因,则很难与百姓二字有关,
若是放下这两个字所代表的现实意义(虽然放下但不能不谈)时,人们就只能把目光放得长远一些,
只不过这个“放长远”的目光,不是朝前看,
而是朝后看。
往前看,美好的东西太多,
往后看,才能看到那些涂抹于事实上的东西,
究竟是香还是臭,
究竟是心知肚明的对,
还是那些路人皆明的错。
知道错了,但是晚了,
受到错事影响的人,都觉得晚了这个说法,
实际上是表达一种后悔的态度,
但是,如果说知道错了,但是错误的代价不由犯错之人承担,
那么所谓的“晚了”,
也无非是获利之后,由他人承担的代价而已:
人与人之间在认知上的割裂,并不取决于所谓格局,
也不取决于那些听起来很高大上的,所谓“我站在谁的角度”之说辞,
我就是我,我就是普通大众,
我只能站在大众的角度,做该做的,说该说的,
承担我只能承担的这些问题,
所以,当我必须以这个身份去看待这个问题的时候,
错了,晚了,代价由我承受,
而那代价是不是真的应该让我承受,
或者说,这承受的代价,是不是真的该由这些“与错无关”之人来承担,
做出决断之人,当然看到了结果,
只不过在那些由此而来的美味佳肴面前,
其所笃信的,
则是“好饭不怕晚”的偏执,
更是那些把别人的利益当成是“食材”,
不计后果,不计代价的偏执。
矿井卤水,不管多少次只会让人饮鸩止渴。
每一个时代都有人疯狂,所谓的人生好和坏就是看谁好工作钱多?真正的好是在历史潮流中醒悟,稳住,平安。这种保住人生,也能保得住国家,在国难前能挺身,在潮流中能退出,再看一下我们现在,日子过得不满意,就说我不为国家做任何事,凭什么?一有那些蜂拥的诱惑,却又忍不住飞蛾扑火,人生如何过,如何扭转自己,如何将平凡写成心中的美丽?归位自己,过一个平凡又有情义的人,而不是因为平凡就放弃所有追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