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之所以我们能够用相机比较容易的拍出清晰的画面,除了参数设置准确外,与相机防抖功能的强大也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在弱光环境下或使用长焦拍摄时,防抖的作用更为明显。 现在的相机防抖分为镜头的光学防抖与相机的机身防抖两种,接下来就来和大家说说这两种相机防抖功能的区别以及孰优孰劣。
所谓镜头的光学防抖(OIS),主要是依赖于镜头内部的机械运动来抵消因相机抖动而产生的画面模糊。当拍摄者手持相机时,手部不可避免地会有微小的抖动,这些抖动会导致图像传感器上的光线投射位置发生变化,从而引发画面模糊。镜头的光学防抖系统通过在镜头内部设计一组可以移动的镜片组,当相机检测到抖动时,这组镜片会迅速进行反向移动,以抵消因抖动导致的光线偏移,从而稳定画面。
镜头的光学防抖系统通常由陀螺仪和加速度计组成,这些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相机的移动方向和速度。当检测到抖动时,系统会迅速计算出镜片组应移动的方向和幅度,随后执行相应的调整。这种调整是实时的,并且对拍摄者来说是无感的,但它能够显著提高弱光照条件下的拍摄成功率,尤其是在使用长焦镜头时,效果更加明显。
而相机机身防抖(IBIS)则是另一种抵消相机抖动的技术,与镜头防抖不同,机身防抖是在相机机身内而非镜头内进行防抖操作。机身防抖是通过直接移动图像传感器来补偿因抖动引起的画面偏移。相机内置的传感器同样依赖于陀螺仪和加速度计来检测抖动,然后驱动图像传感器沿着X轴和Y轴进行微小的反向移动,以保持光线在传感器上的位置稳定。
机身防抖的优势在于它与镜头的配合度不受限于镜头设计,即使是没有内置防抖的老旧镜头或第三方镜头,也可以通过机身防抖获得稳定的拍摄效果。此外,机身防抖还可以在多个维度上进行补偿,包括水平、垂直、旋转等多个方向,这使得其在多个拍摄环境下都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了解了镜头光学防抖与相机机身防抖后,那在实际拍摄中,如何来选择呢?这其实是需要根据拍摄需求、镜头配置来综合考虑的。如果主要使用的是长焦镜头,尤其是超长焦段,使用镜头的光学防抖效果会更加明显,因为此类镜头内置的光学防抖模块能够提供更强的稳定性。此外,对于弱光光环境下的手持拍摄,镜头的光学防抖也能在提高振动速度的同时,保持画面清晰。
如果拍摄者经常使用各种不同的镜头,并希望在各种场景下都能够保持一定的稳定性,那相机的机身防抖无疑是一个更为全面和可靠的选择。尤其是对于旧镜头和手动镜头,相机机身防抖能够提供额外功能的防抖支持,从而扩展镜头的使用范围。另外,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相机开始支持镜头防抖和机身防抖的的结合使用,即“双防抖”技术,这种组合能够在不同的焦段和拍摄条件下提供更强的稳定性。对于专业摄影师而言,选择具有双防抖功能的设备可以在更多样化的拍摄环境中获得更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镜头光学防抖(OIS)和机身防抖(IBIS)各有其独特的优点和适用场景。在实际使用中,拍摄者需要根据自己的拍摄需求和设备配置来选择合适的防抖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