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1年,左宗棠大胜回京,慈安偷送他一个礼物,慈禧得知后,大怒

若水史书 2024-12-08 02:51:38

引言:

1881年,左宗棠率军收复新疆凯旋而归,这位年逾古稀的老将军威名震慑四方。在京城崇文门前,他遭遇了令人啼笑皆非的"过门费"刁难;在面见太后时,又被索要"规矩银"。尽管困难重重,左宗棠最终还是得以觐见慈安太后。感念老将军为国征战、眼疾缠身,慈安太后特意赐予他咸丰帝曾用过的墨晶眼镜。然而,这份寄托深情的礼物,却在慈禧太后得知后引发震怒。不久,这位功勋卓著的将军便被以"海疆多事"为由被逐出京城,直至四年后在福州抱憾离世。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不仅揭示了晚清宫廷的尔虞我诈,更折射出一个时代的悲欢离合。

大纲:

一、时代背景与左宗棠其人

1864年新疆局势动荡,阿古拜入侵

朝廷"海防"与"塞防"之争

左宗棠西征,抬棺出征显决心

成功收复新疆,功勋卓著

二、凯旋归来遭遇的困境

崇文门前索要天价"过门费"

太监索要"规矩银"阻碍觐见

李鸿章从中周旋调停

慈安太后召见左宗棠

三、慈安赐物与慈禧震怒

慈安赏赐咸丰帝墨晶眼镜

太监再次勒索赏赐规费

李莲英赔礼被拒

对联引发慈禧不满

四、功臣黯然离京与结局

短暂任职军机大臣

慈禧以"海疆多事"为由逐出京城

1885年病逝福州

一代名将功成身退的历史反思

1881年,左宗棠大胜回京,慈安偷送他一个礼物,慈禧得知后,大怒

引言

1881年,左宗棠率军收复新疆凯旋而归,这位年逾古稀的老将军威名震慑四方。在京城崇文门前,他遭遇了令人啼笑皆非的"过门费"刁难;在面见太后时,又被索要"规矩银"。尽管困难重重,左宗棠最终还是得以觐见慈安太后。感念老将军为国征战、眼疾缠身,慈安太后特意赐予他咸丰帝曾用过的墨晶眼镜。然而,这份寄托深情的礼物,却在慈禧太后得知后引发震怒。不久,这位功勋卓著的将军便被以"海疆多事"为由被逐出京城,直至四年后在福州抱憾离世。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不仅揭示了晚清宫廷的尔虞我诈,更折射出一个时代的悲欢离合。

西征新疆显忠勇,抬棺出征铸功名

1864年,清王朝正与太平军鏖战之际,新疆局势突生变故。浩罕汗国的军官阿古拜趁着清朝内忧外患之机,率军入侵新疆,一路势如破竹占据大片疆土。

沙俄也趁此良机,虎视眈眈地将魔爪伸向了这片富饶的土地。清廷朝野上下为此争论不休,以李鸿章为首的"海防派"主张放弃新疆,集中力量发展海防。

左宗棠挺身而出,以新疆丰富的资源为据,力陈"塞防"与"海防"并重的战略思想。他的观点最终得到朝廷认可,被授予钦差大臣身份,督办新疆军务。

1865年,这位年近花甲的老将军从甘肃酒泉出发,率领大军踏上收复新疆的征程。他让人抬着自己的棺材走在队伍最前面,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展现了誓死收复新疆的决心。

面对这场艰巨的战役,左宗棠制定了"先北后南,速战速决"的战略。他深知敌强我弱的实情,决定先打击敌人薄弱之处,再集中力量歼灭主力。

当时清王朝国库空虚,军费筹措成为一大难题。在胡雪岩等商人的鼎力相助下,左宗棠终于筹得军费,但他深知每一分钱都要用在刀刃上。

为了节省军费开支,左宗棠严格控制军需物资,甚至自己也吃着粗茶淡饭。他的这种务实作风,感染了将士们的士气。

在他的精心筹划和英明指挥下,清军一路披荆斩棘,终于彻底击溃了阿古拜的叛军。这场关乎国家领土完整的战役,在左宗棠的带领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这场历时数年的西征战役,不仅维护了清朝的统治,更重要的是捍卫了祖国西部疆土的完整。左宗棠的功绩,也因此永远载入了中国历史的史册。

回京复命时,这位年逾古稀的老将军已经两鬓斑白,但他那份为国效力的赤诚之心却从未改变。只是他不会想到,等待他的将是一连串令人哭笑不得的宫廷闹剧。

凯旋归京遭刁难,李鸿章解危困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消息传回京城,朝野上下一片欢腾。这位年过花甲的功臣即将回京复命,向两宫太后汇报西征之功。

当左宗棠的车马行至崇文门前时,一群太监突然拦住了去路。他们声称按照规矩,必须缴纳"过门费"才能入城。

左宗棠本以为不过是些许小钱,打发了事。可那太监竟开口要价四万两白银,这个天价让这位刚刚打完胜仗的老将军怒不可遏。

左宗棠当即下令掉转马头,准备打道回府。这种无理取闹的要求,他宁可不进京城也不愿屈服。

消息很快传到了总管太监李莲英的耳中。李莲英得知手下太监惹出这等大事,立刻慌了神。

他连忙请来恭亲王、军机大臣和六部要员,请他们出面挽留左宗棠。幸好这些大臣们及时赶到,才避免了一场外交风波。

第二天,左宗棠准备觐见慈禧、慈安两宫太后,却又遭遇了新的刁难。主管太监以"按规矩办事"为由,向他索要三千两银子作为见面费。

生性耿直的左宗棠对这种蝇营狗苟的行径深恶痛绝。他认为这是助长歪风邪气,坚决不肯妥协。

眼看局势僵持不下,同行的李鸿章看不下去了。这位与左宗棠常有争执的同僚,此刻却站了出来。

李鸿章深知左宗棠的性格,也明白此事若处理不当,恐怕会酿成大祸。他亲自出面调停,几经周旋,终于化解了这场危机。

在李鸿章的斡旋下,左宗棠总算得以如期觐见两宫太后。这场来之不易的会面,为后来的一系列宫廷纷争埋下了伏笔。

这一连串的遭遇,让左宗棠对京城的官场风气有了更深的认识。他没想到,自己为国征战立下赫赫战功,回京复命却要面对这般卑劣的敲诈。

从崇文门到太和殿,短短的路程却走得如此曲折。这位威震西北的大将军,在京城权力的迷宫中,遭遇了比战场更为棘手的考验。

李鸿章的及时出手,不仅化解了眼前的危机,也为后来的朝廷局势带来了微妙的变化。这场看似平常的周旋,实际上折射出了晚清官场错综复杂的权力关系。

这一天发生的种种,成为了左宗棠仕途生涯中的重要转折点。接下来等待他的,将是更大的风波。

慈安太后赠眼镜,慈禧怒责生事端

左宗棠终于等到了觐见两宫太后的机会。在这场正式觐见中,他向太后们详细汇报了西征战事的始末。

此时的左宗棠已满头白发,多年征战让他的双眼备受病痛折磨。他站在金銮殿上,目光浑浊,连太后的龙颜都看不真切。

慈安太后注意到这位功勋卓著的老将军时不时揉搓眼睛。她想起自己收藏的一副咸丰帝生前用过的墨晶眼镜。

这副眼镜是当年西洋使节进贡给咸丰帝的珍品,镜片由上等墨晶打磨而成。慈安太后认为这副眼镜正好可以帮助左宗棠缓解眼疾。

觐见结束后,慈安太后命身边的嬷嬷将眼镜秘密送到左宗棠的府上。这份来自宫中的特殊礼物,让左宗棠倍感荣幸。

消息很快传到了慈禧太后耳中。慈禧太后得知慈安太后私自赐予左宗棠如此贵重的物品,顿时震怒不已。

在慈禧太后看来,慈安太后此举不仅僭越了自己的权威,更打破了宫廷赏赐的规矩。她立即召来李莲英,严厉质问此事始末。

李莲英深知此事关系重大,连忙将慈安太后身边的嬷嬷叫来审问。那名嬷嬷在压力下道出了实情。

慈禧太后当即下令,要求左宗棠立刻归还眼镜。这道命令通过宫中太监传到左宗棠府上时,已是深夜。

左宗棠不得不连夜将眼镜包好,让家人送回宫中。这副眼镜在他手中还不到一天,就这样匆匆离去。

慈禧太后对此事仍不罢休。她认为慈安太后此举是在暗中拉拢朝臣,意图削弱自己的权力。

为了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慈禧太后下令加强了对慈安太后宫中人员的监管。从此以后,慈安太后的一举一动都在慈禧太后的严密掌控之下。

这场因一副眼镜引发的风波,让左宗棠意识到宫廷斗争的残酷。他这个堂堂大将军,竟被卷入了两位太后之间的明争暗斗。

慈安太后的一片好意,不仅没能帮到左宗棠,反而为他招来了慈禧太后的猜忌。这个意外插曲,成为了左宗棠仕途上的一个转折点。

这副眼镜虽然回到了宫中,但它所引发的连锁反应还在继续。不久之后,左宗棠就因"海疆多事"的借口被逐出京城。

这场看似偶然的赠眼镜风波,实际上反映了晚清宫廷错综复杂的权力斗争。一副眼镜,牵动了两宫太后的较量,也改变了一位功臣的命运。

奉旨离京赴闽地,功名成就葬家乡

眼镜风波过后不久,慈禧太后便以"海疆多事,需要重臣镇守"为由,命左宗棠离京赴任福建船政大臣。这道圣旨表面上是重用,实则是变相的流放。

离京前夕,李鸿章派人送来一副上好的墨晶眼镜,这份情谊让左宗棠感慨万千。两位常年政见不合的大臣,在这一刻却有了惺惺相惜之感。

左宗棠带着满腹辛酸离开京城,踏上了前往福建的路途。他深知自己这一走,恐怕再难回到这个权力中枢。

到达福建后,这位年近七旬的老将军并未因被贬而消沉。他全身心投入到船政建设中,为中国海军的现代化建设贡献着最后的力量。

在福建期间,左宗棠依然保持着勤勉的工作作风。他经常亲临船厂视察,指导技术改进,推动造船工业的发展。

然而,年事已高加上长期操劳,左宗棠的身体每况愈下。他的眼疾越发严重,但始终坚持批阅公文,处理政务。

1885年,身患重病的左宗棠向朝廷上书,请求告老还乡。这位为国征战一生的老将军,最后的心愿是落叶归根。

慈禧太后准许了他的请求,但并未给予任何褒奖。这位曾经收复新疆、功勋卓著的大臣,就这样悄无声息地离开了仕途。

左宗棠启程返回湖南老家的途中,病情急剧恶化。他的马车刚到福州,就再也无法继续前行。

在福州驿站中,这位功勋卓著的老将军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临终前,他仍在关心着国家的海防建设。

左宗棠去世的消息传到京城,朝野上下反应冷淡。慈禧太后仅仅追赠了他一个"太子太保"的虚衔。

相比之下,民间百姓对左宗棠的逝世却反应强烈。各地纷纷为这位功勋卓著的老将军举行祭奠活动。

左宗棠的灵柩最终运回湖南老家安葬。他的墓地选在家乡的山坡上,远离了京城的权力纷争。

历史给了左宗棠公正的评价。他收复新疆的功绩,为后世守住了这片广袤的疆土。他主持的船政建设,为中国近代海军奠定了基础。

这位功勋卓著的将军,虽然晚年遭受打击,但他为国为民的赤诚之心,永远铭刻在中国历史的丰碑上。他的故事,也成为了晚清官场悲欢离合的一个缩影。

留给后人的不仅是他的功绩,更有他坚韧不拔的精神。从西北大漠到东南沿海,左宗棠用一生书写了一个军人的荣耀与忠诚。

0 阅读:0
若水史书

若水史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