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烟花爆竹曾是那一抹最具年味的绚丽色彩。
然而,近些年来,对于春节是否能燃放烟花爆竹,社会各界争议不断,莫衷一是。
如今,佛山、郑州等地率先迈出放开的步伐,让人们不禁思索:为何这些地方走在前面?而那些仍严禁燃放的城市,又是出于怎样的斟酌?
先看看放开烟花爆竹燃放的城市,它们的政策各有千秋,却都蕴含深意。
以广东顺德为例,其在官网详细划定了燃放时段,从农历春节的腊月二十三至正月十五,涵盖元旦、清明等多个节假日,精确到除夕全天、春节期间特定时段以及其他节日的具体小时范围,既保障民众有充足时间享受烟火欢乐,又避免过度燃放扰乱生活秩序。
同时,明确可燃放的 C、D 级个人燃放类烟花爆竹,严禁危险系数高的 A、B 类,从源头把控安全风险。
这背后是对传统习俗传承与现代城市治理精细平衡的追求。
顺德作为经济发达、文化底蕴深厚之地,深知春节燃放烟花承载着民众对美好生活的祈愿,是地域文化的鲜活展现。
适度放开,能让年味回归,增强市民归属感与幸福感,也利于当地文旅产业借民俗东风蓬勃发展,吸引游客感受岭南年俗魅力。
河南郑州的政策同样周全,不仅限定烟花爆竹零售店的许可时间精准贴合春节前后节奏,燃放时段也依据除夕、初一等特殊节点细致安排,还充分考虑重污染天气禁止燃放的环保因素。
对于燃放地点,除常规的敏感场所如养老机构、学校周边严禁外,对小区燃放提出不鼓励但规范引导的措施,要求街道、社区、物业协同保障安全。
郑州作为中原核心城市,人口密集、社区众多,如此安排既尊重民意,回应市民对传统年俗的眷恋,又凭借精细管理将燃放风险降到最低,守护城市安宁,展现大都市治理智慧,在传统与现代间找到和谐支点。
河南濮阳、南阳以及辽宁鞍山等地,也纷纷结合自身城市布局、环境状况出台政策。
濮阳圈定城区内外燃放范围,南阳详细罗列禁止燃放的各类场所,鞍山设置集中燃放点并配套临时销售点方便市民。
这些城市考量多维度因素:
从文化传承层面,烟花盛放是当地春节记忆不可或缺部分,承载几代人乡愁,放开能延续民俗血脉;
经济角度,春节旅游旺季,烟火秀能吸引游客,拉动餐饮、住宿、交通等消费链条;
社会心理而言,经历疫情冲击,民众渴望热闹、喜庆节日氛围驱散阴霾,燃放烟花成为释放情感、凝聚人心的纽带;
安全与环保上,通过科学规划时间、区域、品种,最大程度降低火灾隐患、噪音污染与空气质量影响,实现多方共赢。
反观那些仍严禁燃放烟花的城市,同样有无奈与必要。
一方面,部分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等超大型都市,人口高度聚集,建筑密度极大,一旦放开燃放,消防压力不堪重负。
狭窄街巷、高耸楼宇间,烟花火星稍有不慎极易引发火灾,救援车辆都难以及时抵达现场。
而且,庞大人口基数集中燃放产生的噪音污染,会让数百万居民在阖家团圆夜不得安宁,影响老人、孩子休息与市民生活品质。
再者,这些城市空气质量本就面临机动车尾气、工业排放等诸多挑战,烟花爆竹集中燃放时段,污染物瞬间飙升,会对雾霾治理成果造成严重冲击,威胁市民健康。
另一方面,一些中小城市因处于特殊地理位置或生态脆弱区,也不得不严控烟花燃放。
比如,某些位于山谷地带、通风条件差的城市,烟雾易积聚不散,加重空气污染;或是临近自然保护区、水源地,燃放残留物可能污染土壤、水源,破坏生态平衡,危及珍稀动植物生存。
还有部分城市基础设施薄弱,消防设备不足、环卫力量有限,难以应对烟花燃放后的清理与安全保障工作,为防患未然,只能暂维持禁令。
然而,严禁燃放虽出于现实考量,却也面临民意“反弹”。民众对传统年俗的执着,让“禁放”在执行中遭遇诸多困难,部分市民偷偷燃放,执法成本高且易引发矛盾。
这促使城市管理者反思,如何在守护城市安全、环境与尊重民俗间寻突破。
未来,随着科技进步,环保型烟花研发有望取得更大进展,其低污染、低噪音特性若能普及,或为更多城市放宽限制提供可能;城市治理能力提升,如智能监控预警火灾、高效环卫清扫,也将增强应对燃放风险底气。
总之,烟花“禁”与“放”绝非简单抉择,背后是传统与现代、文化与生态、民意与管理的深度博弈。
放开的城市勇开先河,探索传承民俗新路;严禁的城市坚守底线,守护城市根基。
但无论方向如何,都应以民众幸福、城市可持续发展为旨归。
期待未来,各地能在这场烟火的权衡中,找到最契合自身的答案,让年味在不同形式下同样浓郁,城市发展与民俗传承携手同行。
CHK901所
把禁改为限环保安全第一
用户15xxx04
现在楼这么高,又密集,燃放烟花有很大的火灾隐患,最好在每个区域安排一个空旷安全的集中燃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