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上班就失眠》:职场倦怠期突围指南

李淑媛 2022-05-16 10:02:14

近日,登陆中国图书市场的《想到上班就失眠》是一部由韩国作者李有林以资深社畜身份撰写的打工日记。通过这本书中记录的、她亲身经历的那些不断寻找“工作意义”的故事,有助于读者战胜焦虑、克服“周一病”、顺利从职场倦怠期突围,成为情绪稳定的上班族!

【韩国】李有林 著《想到上班就失眠》

据相关资料显示,《想到上班就失眠》的作者李有林,大学毕业十多年,一直靠写作维持生计。先后做过记者、广告撰稿人、文案策划、客服脚本编剧等五花八门的工作。经历过正式员工、临时工、自由职业者等各个阶段,拥有比一般人更复杂的社畜生涯。这本书之所以会吸引我,正是因为我和作者有类似的复杂工作经历。我也做过IT编辑记者、互联网上市公司的市场部公关媒介,更早些年还先后在通信和互联网技术型企业的服务部门工作。正式工作后非公务必要,平时完全素颜的我,学生时代还曾在和我的专业、喜好都完全无关的化妆品公司做过兼职。同样是被工作压垮的社畜,我确实在李有林的书中找到了一些安慰。

因为李有林曾长期从事文案方面的工作,所以完全不用担心她的文笔影响读者对这本《想到上班就失眠》的评价。而且我认为,她的文字幽默风趣、字里行间充满真情实感,抛出个人观点的同时也不乏专业论据。读来既不会让人感觉枯燥,又不会令人觉得太矫情,还很容易使人产生共鸣。尤其是在每节的结尾,都附有一段“每日心得”,更是金句频出。

在《想到上班就失眠》书中,李有林提到的“周一病”恐怕是很多社畜的通病。她是每到周日傍晚心情就忧郁,每到周日晚上就睡不着,每个周一早上都变得更加敏感。我的“周一病”可能没像她那么严重,但我也曾明显感觉周五下午心中总是想着“再熬半天就可以休息了”,周一上班路上却在抱怨“又要开始漫长、忙碌的一周了”。一种是期望就在前方,一种是遥遥无期,干劲完全不同。令我感到意外的是,除了自身心理上的“周一病”,李有林竟然还关注到心脑血管疾病周一清晨发病率很高的医学专业研究报道,从学术上证实了周一的危险性。

《想到上班就失眠》第10页

据李有林在《想到上班就失眠》中所述,她曾先后得过胃炎、肠炎、带状疱疹,后来她更是去做了心理咨询,这些身体和心理上的问题显然是职场工作压力太大造成的。书中只是提及她有一阵儿情绪比较低落,但我感觉她当时的状态可能还没严重到去看精神科开药,但恐怕也已经临近抑郁的边缘了,所以她需要通过专业人士的心理咨询对她进行辅导帮助。而她在书中分享的职场故事,正是从她多年工作的血泪史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对于徘徊在辞职边缘的人来说,极具参考价值。

《想到上班就失眠》的一节特别写到了“我也有了年龄比我小的上司”,这样的经历我也曾有过。只不过她那年龄小的上司,原本和她是平级,后来才被提拔成组长。这对于她来说,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而且还要看她那位小上司的实际工作能力是不是真的比她强。而我当初的上司是把我招进公司的女强人,我好像是在参加面试时就知道她比我还小几个月。如今她已经是另一家互联网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兼COO了。

我很佩服我昔日的那位女上司,从我见她第一面起就觉得她很干练。但与她共事后,我也逐渐感觉到她的压力也很大。在我们共事的大约六年间,她经历了婚变、多次肿瘤切除手术等很多坎坷。不管是她,还是《想到上班就失眠》的作者李有林,甚至是我自己,我们都因为工作压力问题,身体健康先亮起了红灯。

李有林的工作压力,有的来自比她小的上司组长,终究她有时是要看组长的眼色行事;也有的来自更高一级的领导,比如那位声称“工资原本就是被骂的价格”的部长;还有跨部门合作时来自其它部门同事的刁难等。另外,就是长期加班、赶工,身体超负荷运转带来的身心疲惫。

和李有林相比,我之前公司整个部门的氛围都特别好。我的那位女上司平时就很照顾我,尤其是我们市场部与其它部门合作时,八面玲珑的她更是会及时提醒我如何巧妙地与对方沟通。她和负责我们市场部的副总之前就曾在其它公司共事。而这位副总也很喜欢我,不仅多次帮我介绍对象,还很认真地当着我们部门很多同事的面说过,等我结婚时他要当我的证婚人。我们部门的其他同事也都是我的女上司招进公司的、此前曾和她有过合作或曾共事的圈内熟人。因此,我们部门的团队凝聚力很强,这也是我当初就算整天加班也没辞职的重要原因。

但是在我病倒前,我们市场部接下了公司的一个新项目,也是一个全新品牌的宣传工作。虽然我们成功地将新品牌的名头很快在业界打响了,但吸引客户的问题却让我们做了很多痛苦的尝试,其中就包括电子邮件营销。原本只负责写邮件文案的我和另一位同事,因为又要和美工沟通、又要和技术人员协调,工作的进展很多要依靠其它部门推进。而且我们部门和那些部门还不在同一城市,任务交接协作太费劲。

后来,我们就尽量减少了请其它部门帮忙,由我这个笑话中所说的“好歹是个学网络的”分担了部分美工和技术的工作。然后,我还把这些技能总结成最简单快捷的操作方式,教给了我的同事。如今看来就是我自己逞能,还连累了同事也硬着头皮做原本并不擅长的事情。最关键的是当时那个新项目的运营,是按照类似创业公司“996”的模式整天加班,每天晚上九点还开会。我和同事的状态都显得很疲惫。

最终,那段时间长期的加班,使得我免疫力下降,不知何时就突然开始腿疼。我本来以为只是坐久了,猛然站起来磕到椅子扶手导致的,或许疼几天就好了,完全没当回事。我大概就那样忍着疼痛又加了四个月的班,后来更是疼到半夜总是疼醒,我也开始失眠了。只不过和李有林精神上的压力大不一样,我的失眠是因为腿疼。也是在女上司的建议下,我才请假去认真做了检查,结果查出来是骨癌。

骨癌其实也并不可怕,我做手术时同期有好几个十几岁的小孩也都得的这种病。只是大家同样是骨癌,肿瘤生长的部位却不一样。不幸的是,我的肿瘤生长的位置很不好,用医生的话说,如果早几年我就需要做截肢。我虽然免去了截肢,但手术后却残疾了,严重影响了我后半生的生活。随着我生病住院做手术,我们部门的其他同事也都陆续离职了。更讽刺的是,那个我们当初整天为之加班的互联网热门项目,几年后整个行业都被叫停了。我很后悔当初没有及时辞职。

或许在很多人看来,李有林的冲动辞职,以及花光全部积蓄去旅游,都是反面教材。但我觉得如果我是她,处在她那样的工作环境中,我也肯定会辞职。只不过我会慎重考虑一下存款问题,再选择旅游地点和周期。而我当初没有果断选择离职,完全是因为很享受当时我们部门团队的氛围,换一个工作环境身边未必会有这么好的伙伴。但我对创业型公司和团队其实是很排斥的。

在我到这家互联网公司之前,也曾面试过一家移动互联网创业公司。而且我也顺利通过了面试,因为那家公司的老板是我做记者时就采访过多次的高管,当时谈好的待遇还包括期权。但我就是被创业公司总要加班的问题吓退了。我能接受偶尔加班,或者哪怕是一个月之类的一段时间持续加班,但无法接受长期处于加班的状态。只是没想到兜兜转转,我还是败在了加班上。就算分到了期权,却也已经换不回健康。我觉得,年轻人就算身体健康,也要认真考虑一下自己的身心是否能够承受加班常态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想到上班就失眠》中,李有林整理了一份对前辈的采访记录,那位前辈40多岁夫妻双双突然辞职了。其实,我很羡慕她那位前辈。我觉得不需要有什么宏图大志,只要享受一份属于自己的小确幸就足够了。她那位前辈后来再找到的工作并没有之前的待遇高,但是他们夫妻二人很享受当下,不需要为了工作过于疲惫甚至是陷入痛苦的境地,也没有沉重的经济负担。只不过她那位前辈在真正辞职之前,也是规划了很久才一步步付诸行动的。正如李有林在那一节的“每日心得”中所说,“我以为一直坚持到坚持不下去了叫作辞职,却不知道修炼出可以坚持走下去的人生路,才是真正的辞职。”

《想到上班就失眠》第99页

总之,我觉得我应该比《想到上班就失眠》的作者李有林岁数更大一点,所以看这本书的过程中,在产生共鸣的同时,也勾起了我对很多职场往事的回忆。不过,我相信这本书对于更年轻一点的社畜们,会具有更高的借鉴和参考价值。唯一让我觉得有些遗憾的是,我感觉这本书的内容顺序是按照作者制定的逻辑架构讲述的,但这种架构的顺序和她实际经历的先后顺序,可能不完全一致,这会让读者产生一种时间上的错乱感。但这并不影响读者从她各种惨痛的经验中吸取教训。(作者:李淑媛)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