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毛主席正和尼克松谈话,突然,他发现美方有人在偷偷录音

慧言说个史 2024-08-07 21:25:00

1972年2月21日11时30分,注定是一个伟大的时刻。

美国总统尼克松,从大洋彼岸的北美洲首次抵达中国,这是美国历史上首次总统访问还未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度。

周总理一行人早早地在天竺机场等候,舱门打开的那一刻,两人不约而同地走向了彼此。

这段看似短暂的路程,象征了一个新的开始。

以至于在两人双手紧握之际,周总理感叹道:

“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呵!”

躺在病榻上的教员一改往日的规矩,没有选择在客人离开的前一天会客,而是在飞机落地三个小时后即刻向尼克松发出了会晤的邀请。

却不想在这次历史性的会晤上,美方的一位随行人员做了一件极为不合适的事情。

原来他的口袋私自藏了一个录音机,并在双方领导人交谈的时候,不合时宜地发出了声响。

听到声音后的毛主席,究竟会如何处理这一事件?这一事件对双方的交往到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有利还是有害?

一、访问之前

时间回到了1969年,苏联在我国东北边境主动挑起争端。

驻扎珍宝岛的将官被迫开始自卫,双方战火不断升级,中苏不可避免地走到大战边缘。

此次事件被命名为珍宝岛事件,备战成为当时全国的中心任务。

陈毅等老帅接受了教员的嘱托,开始重新研究中国、美国与苏联的关系,为我国下一步的战略制定提供参考。

经过详细的调查研究,他们得出了一致的结论,对于美国而言,其与苏联的矛盾大于与我国的矛盾,对我们而言,我国与苏联的矛盾又大于与美国的矛盾。

也就是说,美国和中国有了共同的敌人,只要双方存在合作的基础,缓和关系就指日可待。

教员指示道:必须用好两个大国的矛盾,制定我们接下来的外交政策。

同年,即1969年,尼克松成为美国总统。

为向中国示好,他曾向国会表示,我们必须采取实质性的行动来缓和同北京方面的关系。

双方都在等待一个合适的契机,但如果没有奇迹,不妨就主动创造奇迹。

1970年10月25日,北京刚刚举行了国庆不久,我们的老朋友再次来到了北京,教员在天安门城楼会见了他,在两人的交谈中,教员表示道:

只要尼克松愿意来,不管他用什么身份,旅行者也好,总统也好,我们都欢迎,而且愿意和他谈谈,无论是吵架还是谈判。

换作以前,这番言论最多会被斯诺秘密带回华盛顿,但这次我们选择在《人民日报》公开了这一言论。

意思很明显,让尼克松看到,向他递出交谈的橄榄枝。

尼克松收到这一讯号,立即给予了积极的回应。

不久后,他在接受《时代》杂志采访时,明确说道:

“如果我这辈子还有什么遗憾的话,那就是没有去过北京。”

随后,在与巴基斯坦的总统进行会面时,尼克松提出希望其充当和中方交谈的中间人,为双方关系迈出历史性的一步提供帮助。

为表示对新中国的尊重,与他国的交往中,尼克松将原来的称呼“共产党中国”改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这一称呼的改变,是向全世界释放其渴望与中国建交的讯号。

巴基斯坦将消息传递给我国高层,我们敏锐地觉察到这一消息的重大意义。

接下来,马上就到了关键性的时刻,双方能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会面,就看合适的契机什么时候到来?

1971年3月,日本举行第三十一届乒乓球锦标赛,美国队员科恩由于慌乱,意外上了中国队员的专车。

中国队员在路途上与之进行了亲切的交谈,并在下车时,送给其一块带有中国文化标志的杭州织锦。

周总理接到这一消息后,立即电告我国队员:邀请美国队员于比赛结束后到我国参观。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小球转动大球”事件。

合适的契机已经出现,我国已经作出最积极的姿态,美国又会给出什么样的积极回应呢?

二、正式访问

同年7月9日凌晨4时30分,基辛格一行人抵达北京,开始秘密访华。

基辛格此行有两个任务,第一个任务是商讨尼克松访华的具体事宜,第二个任务为中美双方进行预备性会谈。

会谈进行得非常顺利,美国就台湾问题表示,承认只有一个中国,绝不支持台湾独立。

在离开之前,基辛格激动说道:“此行秘密访华超过我原来的期望,任务圆满完成。”

1972年2月21日,北京的城的风虽然还有些许凛冽,但是河流里的坚冰已经呈现出融化的迹象,尼克松于当日的十一点半抵达这座古老的都城。

总统来访,按照日常惯例,我们只需列出由一百五十人组成的仪仗队即可。

但是为了表达对尼克松的重视,我们整整列出了三百七十一人,远远超过平日。

尼克松十分激动,也一改往日习惯,不再乘坐由美国本土生产的安全系数较高的“林肯”轿车,而是选择乘坐由我国主动研发的“红旗”牌轿车。

这个举动明显是告诉我们,他充分信任中国,坚信此行一定会掀开中美关系新的一章。

教员听到这个消息后,当即命令工作人员做好会谈安排,他准备会见尼克松。

由于事出突然,美方一些随行人员事先没有得知消息,认为总统丢失了,慌乱之下开始四处寻找,听到我方解释后,方才放下悬着的心。

会谈室,其乐融融,教员的高瞻远瞩的战略目光引得尼克松发出一声声惊叹,就在这个祥和的氛围中,突然响起了一阵机械出故障的声音。

难道是工作人员在布置会议室的时候出了错误?双方短暂性地停止了交谈。

直到美方随行人员拿出口袋里的录音笔,我们才恍然大悟。

只见尼克松此时是一脸尴尬,教员看破不说破,况且双方的言论都是秉持着开诚布公、互相信任的原则,何惧录音呢?

便假装事情没有发生,继续与之进行亲切的交谈。

另外还有一件事情不得不提,午宴期间,教员专门命人准备了一道特色菜:烧滑水。

此道菜最基本的原材料就是青鱼的尾巴,此乃青鱼全身最有力道的部分。

这道菜本不适合出现在午宴之上,之所以这么做,大家猜测或许教员是想借这道菜来向美方传达这样一条信息:双方的友谊必定会加快推进。

同时,为避免外国友人尴尬,工作人员还细心地准备了刀叉等餐具。

却不想尼克松坚持使用筷子,原来在出行前两个月,他就在练习使用筷子,只为在此刻向我们表达对这次访问的重视程度。

我们也给予了热烈的回应,按照日程,次日清晨尼克松要去游览长城,可天公不作美,竟然飘起了雪花,北京城顿时变成了一个银白色的世界。

通向长城的路,也堆起了厚厚的雪花,是改变行程?还是照旧?

周总理当机立断,命工作人员连夜清理了道路上的积雪,保证了其第二天的出行。

当尼克松坐上汽车顺畅地行走在道路上时,忍不住对身旁的工作人员说道:“换作你们,肯定做不到这个。”

三、结语

1972年2月28日10点15分,尼克松完成了这次仅仅只有七日访华之旅。

千万不要小看这短短的七天,以后数十年的世界格局将因为此而改变。

41 阅读:10196
评论列表
  • 2024-08-10 21:45

    因为有主席,使中国在外国人面前再也不弱了。

  • 2024-08-16 17:00

    不得不说老美真牛逼,72年就有录音笔了

    奔腾 回复:
    特工器材,到民用都得十几年。
  • 这个录音的就是老布什,受影子政府委派监视尼克松。

  • 2024-09-24 14:07

    录音笔按键有中文字,是国产数字录音笔,可见当年中国科技十分先进,连美国也使用中国货

慧言说个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