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家故事:洪升

划过指尖有烟云 2024-09-05 22:14:55

公元1645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难忘的年头。扬州被屠,明朝督师史可法战死。清兵南下,沿途烧杀掠抢,奸淫妇女。江南人民携老带幼,纷纷逃命。

在逃难的行列中,有一位黄氏夫人突然腹痛起来,家人见她有生养之态,情急之中把她送到附近一家姓费的农妇家中,不多久,传出了一声婴儿的啼哭声。

这个在乱世中来到人间的男婴,他就是后来成为中国著名剧作家的洪升。洪升生于七月初一,父母看着这个白白胖胖的孩子十分喜爱。

兵乱以后,黄氏夫人带了洪升回到杭州家中,一家人都十分喜欢这个孩子。洪升的先祖是出使金朝威严不屈的南宋名臣洪皓,外祖父是明代大臣黄机。

洪升的家是书香门第,父亲藏书甚富,家有“学海”之称。这使洪升从小就有一个优裕的读书环境。少年时代的洪升酷爱读书。

洪升的父母给他请了好几位名士做教师。洪升向陆繁绍学骈文,跟毛先舒学词曲,又得到朱之京等人指点,他学业上进步很快。

洪升十五岁那年,便能做诗,他的诗文不仅超过同年龄的少年,而且连前辈们都夸赞,都说这个孩子长大后一定有出息。

洪升的父亲见儿子稍懂人事,就把黄氏夫人在离乱中生下洪升的事说了,这使洪升小小年纪便痛恨战乱。这对洪升以后从事戏剧创作有一定的影响。

洪升不仅能诗善文,而且爱好交友,每到春花秋月之际,他就和朋友们到西子湖泛舟游览,吟诗作文。

在同辈的朋友中,洪升才思敏捷,出语惊人,落笔成章,妙语如珠,便送了他一个“江南才子”的雅号。

洪升最要好的知音,是与他同年生的表妹黄兰次,黄兰次是相国黄机的孙女,不仅外貌秀丽,而且擅长诗文、妙解音律,人们都称她是江南才女。

洪升与黄兰次从小青梅竹马感情很好。在他们九岁那年,两家父母就有联姻之意。洪升当时就对黄兰次说:“将来我要娶你。”羞得黄兰次掉头就跑。

洪升二十岁那年,他与兰次成了婚,许多亲朋都赶来祝贺。都说这是天生一对,地成一双。有人还作了《同声曲》,陆繁绍当场为之作序。

新婚之夜,月光如水,花香袭人。洪升与黄兰次这对情投意合的男女青年结成良缘。他们都感受师到自己是天下最幸福的一对伴侣。

婚后,洪升继续致力于学业,他除了学习古文,对诗词散曲发生了浓厚兴趣,一时兴起,便昼夜不睡,吟诗作曲到天明。

在洪升发愤苦学时,贤淑的黄兰次为丈夫磨墨。虽然这时家庭破落,生活境况已日益窘迫,但他们却沉浸在幸福的蜜月之中。

遇上良辰美宵,夫妇结伴去西子湖泛舟。洪升触动诗兴,当场吟诗,黄兰次则和弦低吟。友人称赞他们是“夫唱妇随”的艺术伴侣。

洪升为了求取功名,他二十四岁那年辞别妻子,告别了美丽的西子湖,踏上去北京的路程。洪升对此行十分自信,认为是自己一展所学的机会到了。

洪升来到北京国子监肄业。尽管他写得一手锦绣文章,但清朝科场兴章句之学,洪升无法一展所长,心情忧郁,写了不少诗来抒发自己失意之情。

洪升在北京住了一年半时间,没有得到一官半职,但却尝到了世态的炎凉,看到了清朝官场的种种黑暗。为此他很愤慨。

洪升返回杭州,家里发生变化。母亲黄氏去世后,他父亲娶了后母,由于旁人挑拨,洪升与他后母关系恶化,终于闹成分家。

洪升夫妇另立门户,家境日益窘迫。洪升是个书生气十足的人,他既不会自谋生计,又不会奉承拍马,只得将一点微薄的产业卖掉,苦度生涯。

兰次并无怨言,洪升有时出外漫游,她就独自支撑家庭的担子。黄兰次虽是名门闺秀,她却是洪升患难与共的好妻子。

光阴恍惚,洪升转眼已二十九岁了。他这天与友人严曾染在皋园畅谈,谈及唐代天宝遗事,彼此很有感触,一直谈到深夜。

洪升回家后,夜不成寐,他从唐代诗人李白的生不逢时,想到自己的怀才不遇。于是从床上跳起来,黄兰次也被惊醒了。

洪升怀着激动的心情告诉兰次,他要写一部“沉香亭”传奇。说着,他大谈起谪仙人李白的遭遇来,黄兰次听得入了神,笑着鼓励他:“你快写出来呀!”

洪升怀古抚今,以笔抒怀,终于写出了“沉香亭”。但他兴奋了没几天,又蹙眉了。黄兰次问他,他说:“我只写了自己的怀才不遇,能给后人留下什么呢?”

不久,洪升再次赴京。他的诗得到清大臣李天馥的赏识。李天馥以文友相待,请洪升住下,时常与洪升探讨辞赋文章。

由于洪升性格洒脱,不趋炎附势,遭到京城一些人非议。幸亏李天馥时常为他开脱,但洪升终于离李而去。

洪升在京城,得罪了一些名流。但也结交了几个好朋友,吴雯是其中一个。他十分赞赏洪升的才华,更钦佩洪升的为人,两人引为知己

洪升后来寄宿在北京城西草堂的几间小屋里,尽管家境贫困,他从不去巴结权贵。吴雯为此写诗赞道:“洪子读书处,静依秋树根。车马何曾到幽巷,肮脏亦不登朱门。”

黄兰次随洪升来北京定居后,她对贫苦的生活仍旧没有怨言,对丈夫更加体贴关怀,支持洪升写文章。

为了苦度春秋,洪升只能依靠卖文糊口。他常常在外奔波一天,一无所得,他拖着疲乏的双腿返回家中,对倚门望夫的黄兰次,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他们常常三餐不周,有了上顿没有下顿,夫妇两人在昏暗的灯下抱头痛哭,但谁也不怪谁。黄兰次常常安慰在事业上失意的丈夫。

黄兰次把仅有的一点饭菜端给丈夫,洪升捧着碗,激动得抚住妻子的肩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泪花打湿了兰次的鬓发,他这才发现三十挂零的妻子已有了白发。

清苦的生活,使洪升对社会现实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他看到沿途流浪的难民,便上前询问,了解到水灾给百姓带来的痛苦。

洪升通过与难民的交谈,了解到比水灾更厉害的是租税,他把愤慨之情寄寓笔下,在《衢州杂感》中,为百姓代言“听罢踌躇坠双泪,可能入告免租庸?”

洪升与人民的悲欢产生了共鸣,对统治阶级提出了责问,他写出了“朱绂何人亲沈马,苍生几处免为鱼”的诗句。

到五定重名,白杨笔那年,他决定《沉香亭》重作修改,改名《舞霓裳》,了岁把作为把改贵锋剧中主角李白改为唐明皇与杨贵妃。鞭挞的笔锋直指朝廷。

他结合自己对社会的认识,指出唐代发生“安史之乱”,是唐明皇“逞侈心而穷人欲”导致的。他的一些好朋友都为洪升的宏论而赞叹。

为了表达自己的创作思想,洪升曾在几次南返杭州途中,观察社会,询问民情,他还写了不少反映民生疾苦的诗作。

洪升又找到《舞霓裳》的不足,他决心再做修改。他尽管生活潦倒,却不屑奔走名流之家,而是埋头在小屋里写他的作品,不知秋霜冬雪已至,也不问春暖花开到来。

洪升阅读了大量史书,寻找探索唐代由盛而衰的历史原因。他常常废寝忘食,熬红双眼,因为衣食不周,常常昏睡在案几上。

深夜里,黄兰次为丈夫披衣,使洪升十分激动,他对妻子说:“我洪升在仕途上未展所学,在生活上却得到了一个世间难得的好妻子!”

为了报答黄兰次的爱情,洪升创作了《四嬋娟》的剧作,其中写到谢道韫、卫夫人、李清照、管夫人四位有才情的女子,他笑着对兰次说:“这里可有你的影子呢!”

贫苦没有难倒洪升,反而使他创作信念更坚定了,他经过几年的深思熟虑的准备,一个鲜明的创作主题确立了。《舞霓裳》改成了《长生殿》。

在《长生殿》中,洪升描绘天宝年间由盛而衰的历史画面,他的笔下,有杨国忠的弄权误国,安禄山的飞扬跋扈,唐明皇的昏庸无道,他以此来借古喻今,“垂戒来世”。

《长生殿》一问世,北京剧坛沸腾了,京城里争相传阅,先睹为快。洪升的一些挚友赵执信、徐麟等人兴冲冲地赶来道贺。

从此,沉寂简陋的小屋充满了春天的欢笑。洪升紧蹙的眉头舒展了,消瘦的脸庞上有了喜色。他的“陋室”里常常挤满了来道贺的“戏迷”。

洪升出入大街小巷,也为“戏迷”们所包围,由于演出成功,伶人们成了洪升的好朋友,他们常常邀请洪升去看《长生殿》的演出。

在《长生殿》演出中,时而爆发出掌声。这个戏轰动北京京城,这位落魄的戏剧家成了大家热烈传颂的人,洪升的名字不胫而走,名声大振。

但是《长生殿》也引起一些清代官吏的仇视,他们暗中非议,想方设法要把这个受到人民欢迎的好戏排挤出戏坛。

康熙二十八年,有人举荐洪升,但朝廷不录用。洪升自知仕途无望,仍把心放在《长生殿》的排演上。

不料这年八月,《长生殿》受到禁演。原因是孝懿皇后佟氏上月病逝,给事中黄六鸿乘机弹劾,指责洪升在“国恤”期间张乐,是“大不敬”。

康熙皇帝当即下令将洪升捕入狱中,革去洪升国学生籍,洪升的好友赵执信、朱典等人也遭牵连,受到革职处理。

洪升受此打击,忧伤悲愤之极。由于《长生殿》禁演,闹得人心惶惶。但也有不少人写诗为洪升鸣不平:“可怜一曲《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

洪升当然不是为失去功名难过,他伤心的是自己精心创作的《长生殿》不能再传播四海。他在这种痛苦的心情下,出狱后,便离别了北京。

洪升又回到了江南,又回到了西子湖畔。他徘徊于山水林木之间,希望自己的《长生殿》早日印成刻本,这是他唯一的心愿。

在洪升六十岁那年,南北名流聚会于江宁。在宴会上,《长生殿》恢复上演,受到热烈欢迎。这位革职的穷监生被众人推为上宾,洪升激动得流下了兴奋的泪水。

宴罢,門十年西洪升为了急于看到《长生殿》的刊印情况,匆匆返家。一路上,他兴奋过度,整日豪饮。

想不到洪升在酣醉登舟时,竟然失足落水,葬身碧波。洪升落水那天,是六月初一。据说《长生殿》中的杨贵妃正是六月初一生日,友人们说他是被杨贵妃请去赴宴了。

洪升没有能看到《长生殿》的刊印本,是他的一大遗憾。但他与他的《长生殿》给中国文学史增添了新的一页,洪升和他的作品成为中国文学宝库的瑰宝,永存人间。

0 阅读:5

划过指尖有烟云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