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上说: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人到中年,处在夹缝之中,上有老下有小,本该是天伦之乐,怎料却成了苦海无边。
这些年,艾欣看到太多50岁以上的中年女人,因为一些琐事与父母、子女闹得不可开交,甚至老死不相往来。
朋友,你可曾想过,为何会这样?
古人云:"人心隔肚皮"。可要说到亲人之间的隔阂,那可真是"一言难尽"啊!这些年,遇到不少中年女性朋友向我倾诉她们的烦恼。
《左传》中说:"亲望亲好,邻望邻好",可现实中的亲情,怎么就变得如此脆弱?
第一,不懂得适可而止的付出
《孟子》说: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可我们的中年女性朋友们啊,往往陷入一个误区 - 以为付出就一定会得到回报。
记得有位李阿姨,退休后一心扑在孙子身上,从早到晚照顾得无微不至。儿媳妇上班,她包揽了所有家务,就连儿媳妇的父母来访,她都张罗得妥妥贴贴。可是日子久了,儿媳妇非但不领情,反而嫌她管得太多,说她干涉小两口的生活。
你看,这就是所谓的"事不过三,情不终老"。过度付出不但没有换来感恩,反而让对方觉得理所应当,甚至生出怨气。就像那句老话:"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第二,不懂得放手的智慧
《庄子》说: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许多中年女性,把自己的人生经验当作金科玉律,总想着要替子女安排好一切。
前些日子,我遇到王大姐,她的女儿在国企工作,待遇不错。可王大姐觉得女儿应该找个公务员当老公,非要介绍相亲。
女儿不从,她就成天唠叨,搞得母女关系很是紧张。最后女儿干脆搬出去住,连过年都不回家了。
你看,这就是不懂得"举轻若重,举重若轻"的道理。子女大了,要学会放手,让他们自己选择人生的路。
正如《道德经》所言:"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意思是说,要懂得无为而治的智慧。
第三,不懂得独立的真谛
《礼记》有云:
"父子之间,不责善,不问非。"
可现实生活中,很多中年女性不能做到经济独立、生活独立,总是依附于子女或者父母。
有位张阿姨,退休金不高,总觉得儿子孝顺,开口就要钱。儿子一开始还能给,后来家里要还房贷,给得少了,她就闹脾气。儿媳妇看不下去,两人吵了一架,从此家庭矛盾不断。
我们常说:"人生如手心的掌纹,纵有千条万条,终究是自己的路要自己走。"经济独立是最基本的尊严,莫要把自己的幸福寄托在别人身上。
朋友们,做父母的要记住:子女不是私有财产,是我们人生旅途中的过客。做子女的也要明白:父母也是普通人,也有他们的喜怒哀乐。
《菜根谭》说得好:
"处世不必持势,担当不必逞强。"
中年女性要学会与子女、父母保持适当距离,既不过分干预,也不过分依赖。
要像世人说的那样:"相亲相爱一家人",但要懂得"各自珍重"的分寸。
人这一生,就像那锦江水,东流不复回。与其执着于管束他人,不如潇洒地经营自己的生活。
《醒世恒言》中说:"事不关己休多管,话不投机莫多言。"这或许就是维系亲情的最高境界。
亲人之间,贵在理解包容,懂得给对方独立的空间和自由的权利。唯有如此,才能让亲情之花常开不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