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企学研媒五方齐聚,共探内蒙古餐饮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题图:图虫创意
本文根据“内蒙古餐饮产业发展座谈会”现场对话整理,略有删减。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内蒙古地域辽阔,农牧业资源丰富,原料优势明显。近些年,随着内蒙古经济的发展,内蒙古餐饮业也开始驶入发展的快车道。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今年前三季度,居民外出旅行意愿增强,文化旅游市场持续火热,带动餐饮消费稳健增长。全区餐饮收入433.3亿元,同比增长8.5%,高于商品零售额增速5.7个百分点。而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餐饮收入同比增长6.2%。也就是说,内蒙古的餐饮收入增速已跑赢全国。
但作为农牧业大省,能否充分挖掘当地特色食材,将其农牧产品原料优势进一步放大?仍是当下内蒙古餐饮产业需要攻克的一项重大课题。
近日,红餐网创始人陈洪波一行深入内蒙古餐饮市场走访调研,并与内蒙古自治区工商联相关部室、呼和浩特市工商联相关负责人,以及部分专家学者、商协会会长、餐饮企业负责人等进行座谈交流。
这样一场政、企、学、研、媒联动的思想盛宴,为内蒙古餐饮经营带来新解题思路,也给整个内蒙古餐饮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接“二”连“三”
“政、产、学、研、用”全面联动
激发市场活力,提振餐饮消费,近几年,内蒙古相关部门一直在积极推动内蒙古餐饮业的发展,各级有关领导也做了一系列调查研究,对内蒙古餐饮业的发展已形成全面且深刻的认知。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统战部副部长、内蒙古自治区工商联党组书记梁淑琴表示,无论是以吃带旅、以文带旅,还是以旅兴业,最终都是为了促进内蒙古经济的发展。
具体来看,“以吃带旅”中的“吃”就是指餐饮,它是旅游业的六大要素之一,对旅游业的收入贡献大,在旅游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以文带旅”中的“文”是旅游业的灵魂,能满足顾客精神层面的需求,增加旅游的“厚度”;“以旅兴业”则是指文、旅、商的融合。
梁淑琴也介绍,绿色产品生产是内蒙古五大任务之首。包括自治区党委在提到农牧业发展时,也强调了要接“二”连“三”式发展,即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融合发展。实际各地经济发展中,也不乏见到一些以旅带农、以旅带工的例子。旅游业早已成为带动就业、富民的产业,也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图片来源:红餐网摄
关于内蒙古餐饮产业的发展,梁淑琴则提出了几点建议:
第一,加强、夯实企业的自身经营。要注重好的食材、用料,厨师的烹饪水平,门店的服务质量,以及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商业模式、市场定位等要素。
第二,品牌建设和代表性产品的打造。企业要发挥供应链优势,并在引进来、走出去的过程中发挥带头示范效用,这也是企业能实现产业化、规模化、高端化发展的关键。整个产业发展过程中,还要避免恶性竞争,要抱团发展,共同提升行业水平。另外,要明确企业自身的代表产品,同时要有自己的产品标准。
第三,引导话题,制造引爆点。企业可以利用好媒体矩阵传播,利用内蒙古的文化资源禀赋讲好产品和品牌故事。相关部门举办活动时要注意实效和可持续性,运用市场化的思维确保活动能带来持久的影响。
第四,要注意消费者的偏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包括他们在口味和文化方面的偏好,才能培养顾客的忠诚度。
第五,“政、产、学、研、用”要联动起来。餐饮业需要创新,并不断进行市场推广。通过与政府、学术研究机构的结合,能够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方面的力量,政府层面通过政策引导,也能提高供给的精准性,帮助企业精准把握市场需求,企业也会有获得感,确保发展路线不走偏、不走错。
第六,弘扬企业家精神。真正的企业家需要具备极高的素质,其核心又在于创新,不创新,就谈不上新质生产力。实际上,一些传统产业的升级,也可以掌握新质生产力。
最后,梁淑琴也指出,未来内蒙古要抓住机遇,大力发展文旅产业,同时重视内蒙古旅游业仍面临的粗放经营、全季旅游产品开发不足、企业市场主体经营待提升等问题。只有当政府尽到责,企业主体尽到责,两方协力,才能共同推动内蒙古经济高质量发展。
内蒙古政府研究室一级巡视员段连傲指出,过去的二十多年里,随着本地、外地经销商以及餐饮企业的繁荣发展,餐饮行业的竞争已日渐激烈。未来,竞争的关键就在于农副产品原料的品质,以及餐饮产品的定价。
图片来源:红餐网摄
对此,内蒙古有关部门已确立了输出更多优质农牧产品,提升餐饮产品品质,提高产品溢价的目标。近些年,相关部门对农牧产品和餐饮企业也给予了大量支持,包括财政资金、人才培训、品牌建设以及营销渠道等。
呼和浩特市工商联副主席梁文斌直言,中国的传统八大菜系中尚未包含蒙餐,这表明,蒙餐乃至内蒙古餐饮产业的发展仍需进一步加强。
针对此次召开的“内蒙古餐饮产业发展座谈会”,梁文斌也表示,会整合专家、企业的建议和需求,以及相关共性问题,并整理成报告,给到有关部门,期待未来能纳入到呼和浩特市出台的相关政策建议中。
同时,梁文斌还提出,期待未来以红餐网为代表的平台能对呼和浩特市,乃至整个内蒙古进行更多的调研和数据分析,将内蒙古的美食以品牌化的方式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挖掘资源优势,
向“新”而行,向“质” 提升
内蒙古地处中国北疆,本身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但如何充分挖掘资源优势,还需要不断探索,各路专家学者也在积极建言献策。
国家发改委中国商帮研究院原院长、经济专家李岳清指出,内蒙古的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已连续几年跻身全国第一方阵,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比如,产业结构偏重,中小企业发育不完善等。
他讲到,内蒙古作为农副产品的重要省份,其牛羊肉和奶制品等农副产品只需稍加包装,便可以催生出百家主板上市公司。
图片来源:红餐网摄
对于内蒙古餐饮产业的发展,李岳清则建议,专家、学者要积极探讨研究如何将烧麦及内蒙古的农副产品推出圈。企业界、专家学者、党政界也要将此次发展座谈会形成结果,组织精干调研团,赴天水麻辣烫、哈尔滨锅包肉、淄博烧烤等进行考察学习。
通过未来几年的努力,争取形成一个新增数百亿元的新的大产业,让草原、草原文化、地区旅游优势以及美食全力拉动文旅事业的发展,全市力争每年新增旅游人口不少于500万,新增就业不少于十万人。并通过持续的努力,把呼和浩特的羊肉烧麦打出圈,形成类似兰州拉面、沙县小吃、广西螺蛳粉、云南鲜花饼这样的产业,让内蒙古的美食闻名全国。
推动内蒙古餐饮业的发展,内蒙古农业大学二级教授盖志毅分享了自己的几点建议。他表示,一是小型化发展。因为现在在内蒙古以及东北地区,大规模聚会形式的消费很少,年轻人也不再倾向于大型聚会,所以餐饮企业可以减少大雅间的设置,或者将菜品小分化,以此避免资源浪费。
另外,靠吃饭办事的时代已经过去,所以在价格上也要适中,要适时调整价格策略。
二是注重食品的新鲜和安全。餐饮企业可以在加工环节减少调味料的使用,也要重视原料的质量,比如通过提升加工方式来改善原料品质。使用预制菜并没有绝对的好与坏,但本质上,消费者会更倾向于新鲜现制的食品。
三是积极探索内蒙古风味与大食物观的结合,可以考虑引入粤菜等其它菜系。
四是注意快餐化的发展趋势,包括酒水类的消费,未来可能都会进一步下滑。
五是专注于现有存量的优化,如今已经进入过剩经济时代,餐饮业也要审慎扩张。
六是研究新生代消费者的喜好,他们的消费习惯与老一代人完全不同,餐饮业只有适应当下新的消费趋势和经济环境,不断调整战略,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
内蒙古工业大学二级教授、内蒙古管理学会理事长长青认为,餐饮作为文旅行业下的一个分支来看,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对于提升城市品质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但在税收方面的贡献比较低。
图片来源:红餐网摄
另外,餐饮业也是一个高风险行业,需要严格的产品品质管控和服务。一旦管理、经营不善,可能会产生较大负面影响。
长青也指出,餐饮行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管理和规范化水平较低,信息化手段应用等还不够成熟。未来餐饮业要实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还需要强化这些方面。
具体到内蒙古餐饮业,长青则表示,尽管内蒙古已跑出了一些比较成功的餐饮品牌,但整体上内蒙古餐饮业在全国的曝光率和影响力都还较低,品牌营销做得还不够,还需要通过产业、学术界、研究机构的合作来提升管理水平和品质,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内蒙古社科院人口研究所原所长孙学力表示,餐饮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一定是数智化、连锁化、品牌化和产业化。
包括预制菜的工厂化也是未来餐饮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但目前预制菜的标准化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未来需要进一步规范、标准。
另外,在门店的实际经营过程中,产业化也能更好地提升门店效率,这对餐饮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授杨续金以老绥元品牌的发展为例,分享了自己的看法。他讲到,老绥元的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视文化建设与互联网发展。但未来,品牌要在一如既往坚持文化建设的基础上,针对门店的选址做一些调整、布局。
图片来源:红餐网摄
比如,去到鄂尔多斯的成陵、黄花沟等游客密集的地区开设新店,这样能让更多游客了解到品牌,未来也将更好地推动品牌走向省外乃至全国。
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高爱武认为,内蒙古有高品质的食材,所以一定要从优质、高价值的角度去挖掘,围绕优质优价进行市场推广。
从食品安全角度出发,高爱武也提出,餐饮业可以发挥“清洁标签”的作用。所谓的清洁标签,即产品标签上尽可能少出现添加剂,保持标签配料栏中的食品天然属性。这是优质食材的一个很重要体现。内蒙古餐饮业未来如果能打好“清洁标签”的牌,就会更加契合当代年轻人的消费理念。
另外,内蒙古等北方地区的原料也要迎合南方的消费习惯,从而才能把内蒙古的好食材推向南方更广阔的消费市场。
在内蒙古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博士李鹏看来,现在是一个整合营销传播的时代,如果不能从媒体维度去思考传播,就很难抓住消费者、目标人群的兴趣点。如果不深入研究消费者,即使产品再好,也可能因为传播不到位而无法吸引消费者。
他还表示,餐饮业是旅游业的一部分,餐饮门店也可以成为旅游目的地。门店要增强自身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不仅可以从内蒙古吸引人的原材料入手,还可以把文化注入其中,把内蒙古的方言、美食、民歌以及老百姓谈天论地的生活态势、民间的艺术节、那达慕大会等地方元素嵌入到餐饮店中,增强对消费者的吸引。
民族商场文旅城
如何做好整合营销传播?李鹏则指出,需要一个统一的品牌形象和品牌整合营销策略,通过全网媒体来满足消费者需求,形成动销,构建一个良性的传播过程。供给侧改革本质上也要求餐饮人结合更多专业的见解,去形成自己的一整套打法。
内蒙古鄂尔多斯商会会长赵万胜指出,内蒙古的餐饮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因为内蒙古拥有丰富的绿色有机资源;内蒙古的土地肥沃,使用农家肥和羊肥种植,这使得当地的食材质量在全国领先。
未来,内蒙古的餐饮业应该依靠优质的原料,而不是调料。要充分挖掘优质原料,打造内蒙古的特色餐饮品牌。
内蒙古企业管理咨询协会会长郭万富直言,文化产业与餐饮业的结合是未来发展的关键,餐饮业需要加入文化元素才能走得更远。实施“以餐带旅、以旅促文、以文兴业”的策略,才能更好地推进产业的发展。
如何具体落地?郭万富也给出了几方面建议:
第一,深化特色与文化的内涵,并与大环境相结合,用好数字化的工具、线上流量等,提升品牌影响力。
第二,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可以借助于人才培养、科技支撑等方面力量来实现产业的融合。
第三,强化健康餐饮,营造良好的“吃文化”。
图片来源:红餐网摄
第四,推进品牌建设。有关部门要联合起来,多举办一些推介会、美食节等活动,餐饮品牌也可以多参与国内外的一些厨艺大赛,从而提升品牌知名度。
第五,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通过使用新技术,用好食材和文化习俗进行创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第六,让旅游与餐饮深度融合,推动“以餐带旅、以旅促文、以文兴业”。
第七,优化产业结构。有关部门可以积极打造诸如大唐不夜城、宽窄巷子这样的特色餐饮街区,丰富餐饮消费场景。
抢抓机遇,
积极探索“走出去”“引进来”
内蒙古老绥元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韩军提到,近两年来,深深感受到了内蒙古政策环境的一些变化。相信在2025年,内蒙古还会有一揽子的扶持餐饮政策,相关政策也会很快落地执行。
在其看来,现在内蒙古的政策环境以及市场氛围都特别好,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之下,更有利于内蒙古的好食材、优秀的餐饮品牌推广出去,被全国消费者所熟知。再加之平台的推动,未来内蒙古的餐饮业势必会越来越红火。
图片来源:红餐网摄
在白朝各吐看来,内蒙古拥有绿色生态环境和极具地方特色的美食,例如烧麦和羊杂,这些美食都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未来,餐饮从业者积极参与、齐心协力,会推动内蒙古餐饮业进一步突破与创新。
内蒙古阿牧郎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建军以阿牧郎的发展为例进行了分享。如其所说,阿牧郎从2016年开始做番茄火锅,当时的出发点就是要在火锅这个品类里以差异化突围,凭借差异化定位,也确实发展不错。但最近几年,跟风做番茄火锅的越来越多,阿牧郎的差异化优势也越来越不明显。所以,对阿牧郎而言,当前的挑战就在于,如何维持现有差异化优势的同时,探索新的差异化要素。
图片来源:红餐网摄
另一大挑战则是引流。张建军解释,过去阿牧郎在小范围内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过去几年的特殊时期,在线上流量方面投入并不充分。如今,阿牧郎已经意识到餐饮行业未来的发展需要重视线上流量,也在积极学习和探索这一领域。
康新牧场董事长杨子玉坦言,近两年,预制菜作为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概念,遭到了一些反对意见,尤其是在校园内推广时引发了争议,很多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会吃到质量不高的食物。
但对于餐饮端来讲,与其推广预制菜,不如提倡预制食材,这样既可以保留厨师的烹饪过程,同时也可以减少餐饮的运营成本。预制食材还可以按需加工,节约门店面积,提升效率。
杨子玉还强调,内蒙古有食材优势,只不过目前还没有充分挖掘。未来内蒙古餐饮业要重视地方美食的挖掘,发挥牛羊肉等食材优势。用好现有资源的同时,也可以借助教育部的一些红利,通过教育让更多人了解内蒙古的美食。
内蒙古橙色光标广告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洋表示,餐饮业是一个极其精细化的工程,涉及食材采购、供应链等多个方面。
针对当下餐饮业的发展,刘洋分享称,餐饮业是最能够提供情绪价值的一个场所,能够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以,做得好的餐饮品牌应该在情绪价值和调动用户情绪方面有深刻的见解。
为什么内蒙古用好牛羊肉,绿色食材做烧烤,却吸引不来流量了?实际上就是因为情绪价值的管控不到位,没有把情绪价值疏导好。餐饮业的情绪价值,就是要提供让大家欢乐,能够疏解压力,更好释放情绪的一个场所。
图片来源:红餐网摄
在其看来,虽然内蒙古的各个部门有组织很多活动,但过去这些活动的出发点各不相同。比如,文旅部门更多是从内蒙古好物出发,商务部门更重视味道的推广,农牧部门强调的是大草原优品,重视源头产品。这些活动虽然跟餐饮产业密切相关,但大家的侧重点不一样。如果能结合各个部门的力量,共同引爆,对于餐饮产业的发展才会带来更大推力。
蓝爷咨询内蒙古CEO石磊分析称,目前中国的连锁化率不到25%,而欧美国家达到50%以上,说明中国餐饮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中国餐饮市场规模目前是5万亿,未来可能达到10万亿。
具体到内蒙古,过去内蒙古的定位一直在往高科技的方向靠,但这并不是内蒙古擅长的领域,现在将农牧产业定义为最核心的优势产业之一,内蒙古的定位逐渐清晰了。
针对内蒙古餐饮产品为什么提不上价的问题,石磊解释,主要还是市场主体企业的责任,因为企业不能品牌化,所以就没有品牌溢价。
呼和浩特市“青城美食”杨老大焙子总经理杨学强表示,杨老大的饼类产品富有地域特色,期望这个特色产品,未来能为内蒙古的餐饮业和文化旅游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让全国各地更多人了解和体验到内蒙古的美食。
羊和友餐饮公司董事长、锦翔餐饮公司董事长、田哇塞传媒董事长王璐介绍,呼和浩特的美食、人文化都特别好,也是具有丰富多样饮食的地域。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阶段性宣传不足,以及对流量宣发的理解和运用不够……
像淄博、哈尔滨、甘肃、山西等城市能出圈,它们的热度主要都来源于自媒体和互联网营销。未来内蒙古也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宣传,利用自媒体平台提升城市形象,吸引游客。
现场,王璐还对内蒙古和哈尔滨的热度做了一个对比。他讲到,两者的热度数据相差了10倍乃至20倍。在互联网上搜索呼和浩特,现在出来的关键词还只是快餐、职业学院、审批等。所以,呼和浩特乃至内蒙古在宣发点上还没有形成一个抓力,一个靶点。
最后,王璐也表示,内蒙古餐饮业要联合起来把当地的食材和美食打出去,包括有关部门也要给予更多支持,让那些已经走出去的企业,也能走得更顺一些。
现场,红餐网创始人陈洪波也分享了自己的一些建议和思考。他表示,内蒙古有非常好的基础,有很多美食、优质食材,在这些厚重底蕴的基础上,怎么抓住机会非常重要,而内蒙古餐饮业当下要抓住的就是连锁化、品牌化、产业化的大机会。
图片来源:红餐网摄
品牌化层面,目前无论是门店数量还是营收,内蒙古餐饮业的规模都还未做起来,未来如果有突破100家乃至1000店的品牌,或者是营收能达到5亿乃至10亿以上的品牌出现,就会带动整个内蒙古餐饮业的发展。不过,缺少有代表性、有全国知名度的蒙餐品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非常好的机会。
产业化层面,内蒙古的食材有独特优势,内蒙古餐饮实现产业化,就要推动食材走出去,加工食品走出去,乃至菜品成品走出去。
关于内蒙古餐饮业如何高质量发展,陈洪波也提出了自己两方面的思考。
一是关于新旅游经济的发展。陈洪波表示,内蒙古餐饮要改变思维,实现新旅游经济,要把旅游的体验、价值放大,让游客留在内蒙古的时间更长,体验后留下很深的印象,还能带来更多回头客。通过旅游经济的提升,又进一步帮助内蒙古的食材扩大影响力,走出去,甚至带动包装食品、包装菜品的流通,产生更大经济价值。
二是放大美食价值,以“美食为媒”,通过一场活动真正把内蒙古餐饮业的声量放大,先点燃,再长燃。要多方联动,全方位的传播,才能真正帮助内蒙古的品牌、商品走出去。同时也带动外部的资源、品牌走进来,将整个盘子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