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浏览NBA历史,不妨以2010年为界,在此之前的时代,称之为“大体型大球时代”,这时代重视体型,重视中锋,重视中投,重视低位进攻,重视阵地战。
2010年~2014年是一个转折期,以詹姆斯韦德波什领衔的热火引领的“小体型小球”崛起,和传统篮球激烈厮杀。但由于小球战术不够精妙,所以未能完全推翻大球时代。
2015年~2019年是第二个时代,称之为“小体型小球时代”,勇士王朝崛起,小球战术更加精妙,三分和快攻战术全面崛起,让传统篮球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2019年后时代再次悄然变化,勇士王朝坍塌,勇士已将战术推到了极致。
人们发现,还可以在立体方向往更高处再找篮球的方向,于是吸收了小球空间战术的大体型篮球崛起,不妨称为“大体型小球时代”。这些年总冠军,19猛龙、20湖人、21雄鹿、22掘金都是大体型的代表(只有22勇士例外),但他们同样吸收了小球战术精髓,尤其是快攻和三分。
大体型篮球下形成两种独特风格:一种以囤积多前锋建队,一种囤积多中锋建队。
咱们西决的对手独行侠和森林狼分别是两种风格的典范。
当然,独行侠击败了森林狼获得了西部冠军。
独行侠经过赛季中交易后,彻底改变了球队面貌,拥有双枪(东契奇+欧文)配多锋线阵容(华盛顿、琼斯、加福德和莱夫利),由一支攻强守弱的球队成了攻防兼备的球队(三分命中率倒是下滑了不少)。
森林狼则拥有豪华中锋三塔(唐斯、戈贝尔和里德),是一支防守联盟顶尖,但进攻逊色的球队。
从理论上讲,独行侠胜利,球风相克是重要原因,这自然归于大中锋戈贝尔(尽管阵容深度可能森林狼稍胜)。
独行侠东欧组合都有不错的点名惩罚内线能力,通过15挡拆不断惩罚戈贝尔;戈贝尔由于移动缓慢,面对挡拆时,当森林狼用队友挤掩护领防+戈贝尔沉退/半沉退模式,这就给了东欧不小的进攻空间,他俩交替点名惩罚戈贝尔,让其疲于奔命。
独行侠又拥有多锋线团,尽管体型不如森林狼双塔,但多锋机动性极强,能以脚步过掉双塔。所以如果森林狼改用夹击、延误,则给了喂球锋线团顺下的机会。
森林狼尝试过挤掩护+中锋沉退、夹击、延误、换防甚至联防来防独行侠双枪。
G1是挤掩护+中锋沉退,给东欧单挑空间, 以提防队友为主,结果东欧组合暴走。
G2\G3起增加了不少夹击和延误,森林狼用顶配的防守资源选择时机,或者包夹东契奇,或者包夹欧文。
G4又改回挤掩护+中锋沉退,减少夹击和延误,赌东欧手感,而这场确实东欧由于随机性命中率下降(二位只有33.3%命中率);戈贝尔多用沉退保体能情况下,森林狼稳住防守阵型,最终拿下胜利(莱夫利伤病也有影响)。
G5开局延续了沉退模式,但又迎来东欧一波暴走,森林狼一度夹击也无济于事(李凯尔单防东契奇,在一些回合有奇效,但不能持久)。这样一看,G4侥幸赢球似乎就建立在东欧手感回落的基础上,不是因为狼队优异的指挥和表现。
相较而言,唐斯/里德机动性高于戈贝尔,所以整夹击、延误或换防东欧效果更好。
但芬奇基本没拿出45错位防守,由唐斯换位对位莱夫利/加福德,来减少东契奇点名的危害;也没有削减戈贝尔时间,多上里德拼进攻,因为戈贝尔是狼队防守核心。
事实上戈贝尔关键时刻下场休息有可能有奇效(G2也不用当了东契奇瞄准镜被点杀)。
相较而言,基德大师有不错的应对:
例如东欧同侧,让狼的队员不知道夹谁,近乎无解;例如推转换进攻和半转换进攻,打狼立足未稳,这个欧文更擅长;例如吸引夹击后迅速出球,这个东契奇更擅长。
狼那联盟最顶级的防守遇到太阳,由于太阳球星出球不行,横扫之;然而遇到独行侠,遇到东欧顶尖处理球能力,可谓左支右绌,手足无措,抓不到重点。
当然仅说战术相克是不对的,巨星成色同样要说。
爱德华兹得分爆炸力强,但有个致命的缺点:包夹后出球不大行,有时甚至整活。这阶段被独行侠疯狂针对,独行侠以琼斯领防爱德华兹,要么采用上限夹击逼迫停球,要么则收缩联防让爱德华兹突破时陷入泥沼战。
唐斯投射精准,还能空切顺下,还能和戈贝尔打45挡拆,但他下盘偏软,导致得分稳定性不佳,一度有软糖的称号。独行侠PJ华盛顿对其卡下肢,不停侵扰,影响了他的进攻感觉,他甚至基础分都填不上。
所以狼队双星表现不够好。只有双星闪耀的G4(爱德华兹29分+10板+9助攻,唐斯拿25分),森林狼获得了胜利。
而独行侠东契奇是超级持球核心,能投能突,视野一流;欧文是顶尖单打硬解手,顶尖二当家。围绕他俩打造的“持球核心体系”经得起硬战考验。
此外,教练水准,基德大师完胜芬奇/米卡-诺里。
基德永远信任东欧组合,大量点名战术惩罚戈贝尔,哪怕欧文G2低迷了三节基德仍然不忘初心,这收到了回报,还用东欧同侧站位破解了狼队的夹击延误。
轮换上,适当错开了东欧上场时间,让二人单独带队一会儿保护火力延续;逐渐削减了表现低迷的哈达威和埃克萨姆时间,增加了约什格林和哈迪时间,这俩都发挥了作用。
防守端坚决夹击华子,坚决收缩,G2里德外线投出花了,也不改思路,就是看你狼队进攻难以后续。
基德微操做得非常细致:G2第四节两次挑战成功,暂停也非常及时,第四节最后3.5分钟时候利用暂停,给东欧半分钟休息时间恢复体能(这有当年卢指导两个暂停让詹姆斯休息的风采了)。
相较而言,芬奇临场错误多多,反应总慢一拍。
其一,森林狼本质是依靠防守,偏贫攻的球队,球队习惯于防守解决问题,所以给了戈贝尔充分上场时间。
哪怕戈贝尔被点名,球队进攻停滞,芬奇依然会信任戈贝尔(他甚至可以弃用唐斯)。
其实有时候需要强化进攻,削减戈贝尔上场时间,多上里德等来平衡攻防,而不是掐表换人。
其二、森林狼贫攻,似乎对进攻重视不够,依赖球星单打,而对组织进攻重视不够。
康利算球队中组织进攻不错的,队友里矮子里拔将军,替补席就只有李凯尔勉强拿得出手。
但李凯尔似乎因为次轮表现不佳,给的机会不够多。
第一、三节中间都有一段是康利下场、李凯尔没上场,此时球队组织一团糟,第三节更是输在这一段被对手追分。后来终于把李凯尔拿上了,又配上戈贝尔,空间极其滞塞。
森林狼能赢一场,有客观原因:莱夫利的受伤影响了独行侠;
从场面上看,莱夫利缺阵少了一个收缩护筐点和顺下吃饼点,而这使得独行侠得加莱夫利的镜像-加福德上场时间,同时被迫起用纯坑的鲍威尔,这削弱了以收缩、联防著称的独行侠的防守。
莱夫利在不怎么打的这两场,森林狼内线得分高于独行侠,G4是46:36,G3是50:40。相较而言,前两场独行侠在内线得分更有优势。这是蝴蝶效应了。
但由于教练、球星成色和球风相克,森林狼只能拜拜,独行侠昂首挺进总决赛。
再把话题回到时代版本来,多前锋模式和多中锋模式哪个更好?
其实不好一概而论,但多中锋模式有体型优势,但相较而言更容易被惩罚,这就教练员在保护中锋上做更多的功课。
相较而言,多前锋模式机动性更强,不存在被点名的问题,当然面对超级中锋约基奇等则似乎有体型劣势。
第一,19梦龙能夺冠纯运气好。第二,掘金是23年。第三,勇士22年其实也是多锋线组成的防守线。
不管以前还是现在的篮球 有投射的内线都有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