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取材精当的绝句,巧妙自然,更显一气呵成

墨有云水心语 2025-01-26 05:47:40

一首诗有了深刻的立意,如果再有一些精妙的素材,必然可以感动读者。所以诗歌素材的选择非常重要,可以从大自然中观察得到,也可以凭借个人的生活经验积累,甚至还能利用梦幻的故事加以改编。

不过无论是何种途径,诗歌素材必须服务于主题,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介绍陆游取材精当的绝句,巧妙自然,更显一气呵成。

春日杂兴

宋代:陆游

夜夜燃薪暖絮衾,禺中一饭直千金。

身为野老已无责,路有流民终动心。

陆游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他年轻时就期望保家卫国,时刻准备着战死沙场。可是南宋小朝廷只愿偏安一隅,那些保守派更是明枪暗箭地陷害陆游等爱国志士。

陆游壮志满怀,却才不经用,晚年更是愁怨难遣。这首诗就是作者有感而发,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有讽谕之意。

此诗末有原注,“闻有流移人到城中”。流移人,即无家可归的流民。开篇两句描写他们的悲惨生活,“夜夜燃薪暖絮衾,禺中一饭直千金。”

诗人告诉大家,这些流民每天晚上都烧柴取暖,早春里寒气逼人,他们偶尔得到一点残羹剩饭,简直就觉得价值千金。

陆游重点从流民的衣、食两方面落笔,突出“饥寒”二字,取材十分精当。絮衾,就是棉被,可是为何还要用火烘烤,当然是因其无家可归,而棉被又太薄无法御寒。禺中,通“隅中”,指将近中午。直,通“值”,即有价值。

流民们中午时吃一顿饭价值千金,极言其食之昂贵,其实是写其饥不择食,更暗喻其吃了上顿没下顿,饱一顿饿一顿。

后两句由眼前之景,引发出诗人的感慨,“身为野老已无责,路有流民终动心。”野老,在野的老人,是陆游的自称;动心,此处指痛心。

唐代诗人韦应物有诗,“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也对流亡的百姓予以同情。陆游则感慨地说,自己致仕(退休)在家,即身为“野老”,已无为官之责任,但是看到路边流亡的百姓,也为之而痛心,诗意比韦应物的诗句进了一层。

韦苏州本来就是地方官员,说出同情百姓的话,实属正常;而放翁作为一位庙堂的退士,有此番言论,除了杜甫,无人可比。

陆游身为一位退士和野老,却体恤民生疾苦,都是因为他具有爱国爱民的思想,且至死不渝,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能忧国忧民。

同时他退隐江湖后,生活也非常艰苦,虽然口头上说自己不畏贫苦,苦中作乐,其实年老体衰、食粗衣破,真是令人心碎!

这样的诗人看见那些四处流浪的贫苦百姓,当然会感同身受,所以这首诗也是一气呵成,充分地抒发了诗人最真的情感。

纵观陆游的这首诗,取材精当、讽谕自然。作者从衣和食两个方面入手,这既是关乎民生问题的最重要的素材,也最容易引发读者强烈感受。

同时作者含蓄地用“一饭直千金”,形象地展现出流民们生活的苦难;又用“已无责、终动心”,表达出一位野老和退士的博大胸怀。全诗笔墨不多,却技艺高超,陆游不愧为南宋诗坛的大才。

0 阅读:0
墨有云水心语

墨有云水心语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