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的审核机制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没有具体规定哪些能拍,哪些不能拍,这让创作者能只能去摸索。
严格的审核自然有它的不足之处,如尺度不能太大,有些类型片难以成气候,但若是审核彻底宽松也不一定是好事。
首先是剥削电影应该会大行其道,像大家都很喜欢的教学片。
叶子楣、叶玉卿、翁虹等人靠限制级走红,可他们主演的片子从来没有上过台面。
现在已成影帝,北上发展的任达华很少谈及自己主演的《与鸭共舞》《挡不住的疯情》等片。
在中国人的性观念里,过度开放会被视为有伤风化。
可想而知,这些影片必然会被不少人举报,这时要不要处理,一旦给禁了又会怪审核太严,可这事审核该负主责吗?
别信什么不会举报的承诺,《金刚葫芦娃》《黑猫警长》《刺客伍六七》《奥特曼》都曾因举报而下架,何况巫山云雨。
其次,血浆片、犯罪片可能如雨后春笋,类《豚鼠系列》之类的猎奇片肯定会有。
那么对演员是不是一种伤害,会不会出现强迫做某些事的违法行为,在电影工业流程不完善的情况下演员的人身安全由谁来保障?
万一有人模仿犯罪又当如何?有太多的隐患需要考虑,在电影基础不牢固的情况下轻易放开审核不明智。
最后,如果审核机制宽松了,部分导演就没饭吃了,某些群体也就破防了,一些电影宣发随之消失了。
如娄烨、王小帅之流,靠骂骂审核还能赚到钱并吸点粉,因为他们就靠所谓尺度而活,他们的人设就是被国内打压。
有朝一日他们引以为傲的“枷锁”不见了,他们不就塌房了嘛,而奉他们为神明的群体,他们是真的喜欢电影吗?大概率就是为了找个由头开喷罢了。
还有一些导演,他们拍出了烂片还能怪怪审核让他们无法大展拳脚,骗骗观众,将来还能有口饭吃。
有些电影,如《坚如磐石》《默杀》,还可以利用碰瓷审核的营销,借助外力放大影片的尺度,以国产片前所未有的大尺度让观众进场,换得不少票房,反之则不行。
当然,并不是说现在的审核没半点毛病,如《金刚狼3》当年在内地上映时被删的不成样子。
影片中的坏人犯法不能逍遥法外,必须绳之以法,就算电影没拍出来也必须在结尾以字幕的方式交代。
但把锅都甩给审核是一种推卸责任的懒惰做法,明知规则不可能轻易变,为什么不去利用规则,等到时机成熟再去改变规则。
如美国的海斯法典1930年颁布,1966年废除,之后分级制取而代之,虽然规定很严,但这36年间也不耽误好莱坞好片多如牛毛。
海斯法典的规定比如今的内地审核严多了,如遵守禁酒令,不得宣扬烧酒,不可详细描述谋杀、盗窃、抢劫的方法,不得出现拷打场面,不得表现不道德的性关系。
不得表现黑人与白人的两性关系,不准出现堕胎或分娩的镜头,不准出现裸体镜头,不准出现男女唇间接吻,不许对国旗不敬,不许出现粗暴对待动物的场面等等。
这些条令让导演们戴着锁链跳舞,但希区柯克却能利用海斯法典拍出传世之作《迷魂记》《惊魂记》。
既然不让长时间接吻,那就让詹姆斯·斯图尔特和金·诺瓦克亲一下说一句台词,既拍了想拍的又不违反规则。
既然不能出现裸体镜头,那就用几十个镜头拼成名留青史的浴室谋杀,可国内的导演们又有多少愿意动脑子在创作上,只晓得成为陈思诚。
除了希区柯克,好莱坞还有《罗马假日》《魂断蓝桥》《卡萨布兰卡》等经典,反观国产片,他们就知道一味地怪审核。
可连基本没有审核风险的爱情片都拍的一塌糊涂,近十年,情人节档、520档、七夕档、跨年档上映的爱情片,能看的屈指可数。
还有一直被人诟病的近现代历史敏感事件,其实不是全部不让拍,而是拍此类历史题材得符合马哲,不能随心所欲。
像《历史的天空》《金婚》《人世间》都拍了那个时代,可而今的导演们又有几人去研究马哲?信仰他们都不信,非要学西方那一套拍成烂俗的爱情。
如《我本是高山》,意志力他们不信,非要拍成别人的放过,保家卫国他们不信,非要拍成为了奖章,如《金刚川》,又有几部能有《能文能武李延年》的一半清醒。
而那些一直叫嚣艺术自由的非蠢既坏,艺术自由放之四海都是伪命题,不仅国内不行,欧美也不行。
否则当年戛纳也不会因为他们认为张艺谋的《一个都不能少》是为中国做宣传继而在选片过程中打压。
张艺谋也不会撤回该片并发表公开信表示抗议,奥斯卡也不会遵循政治正确,将最佳影片颁给一些德不配位的片子。
否则网飞三体为什么畏缩畏尾,连某些人吹上天的那十年都不敢如实拍,“打倒资本主义”的标语都不敢写,整了个“打倒社会帝国主义”的景,尺度还不如腾讯版三体。
以前好莱坞还能出现n word,现在呢?小美人鱼都得用黑人来演,甚至白雪公主、朱丽叶都剑走偏锋。
所以谈艺术,不谈国家、制度、主义,那就是空谈误国的儒生,自己待在象牙之塔,做着何不食肉糜之事。
天天呱呱乱叫以为撅醒掌握了真理,其实你看到的只是井口那么大的天空,中国电影审核固然有诸多约束,不像八九十年代那会好片层出。
这导致一些导演束手束脚,不敢大放情怀,当然可以谴责,但张口闭口就说取消审核,跟说取消地铁安检有什么区别,遇到这种人要离远一点,不然被雷劈时会连累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