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典》怎么丢的?

鲜于辰勇 2024-02-03 15:49:47

《永乐大典》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旷世宏编。作为世界上最早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它比著名的《不列颠百科全书》还要早300多年。全书共22877卷,上至先秦典籍,下至明洪武的礼仪、政法、军事等,包罗万象。但是,你可能想不到,这部伟大的百科全书在清朝末年几乎全部散失。那么,《永乐大典》是怎么丢的呢?

《永乐大典》的编纂始于明永乐元年(1403年),由明成祖朱棣亲自下令,解缙等人负责编纂,历经三年时间完成。全书共22877卷,约3亿7千万字,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因此书采用“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的方法,以韵目来统帅内容,所以叫“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的缮写工作同样非常出色,明政府一共动用了1400多人进行抄写,用了两年半的时间才完成。为了充分保存各种典籍,除了正本外,《永乐大典》还摹写了副本,并被誉为“世间孤本”。

然而,《永乐大典》的命运多舛。在清朝末年,由于战乱频仍,副本被焚毁,正本也不知所踪。关于《永乐大典》正本的消失之谜,历来众说纷纭。

据史书记载,嘉庆元年(1796年)仁宗颙琰曾指示将《永乐大典》由东华门外的皇史宬(负责皇家典籍的存放和保护)移至故宫北面的景山宫。然而,在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管理景山宫的大臣发现《永乐大典》已经不在宫中,于是上奏嘉庆皇帝。嘉庆皇帝下令严查,结果只找到了一小部分《永乐大典》,大部分已经不知去向。

关于《永乐大典》正本的消失之谜,有一种说法是被英法联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焚毁。据传,英法联军进入北京后,在圆明园中发现了《永乐大典》,并将其当作“战利品”带走。后来,《永乐大典》被带到了英国和法国的国家图书馆收藏。然而,这种说法并没有确凿的证据支持。

另一种说法是,《永乐大典》正本被咸丰皇帝带到承德避暑山庄的藏书楼中去了。咸丰皇帝在位期间,常常在避暑山庄中处理政务,并把一些重要的书籍和文献带到藏书楼中查阅。因此,有人认为,《永乐大典》正本可能也在其中。然而,这种说法也没有确凿的证据支持。

还有一种说法是,《永乐大典》正本被一些官员私自贩卖或者盗窃了。这种说法也没有确凿的证据支持。

直到现在,《永乐大典》正本的下落仍然是一个谜。不过,不论正本的下落如何,《永乐大典》副本的丢失却是不争的事实。这无疑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大遗憾。

然而,《永乐大典》的价值并没有因此消失。《永乐大典》的内容涵盖了古代中国几乎所有的知识领域,被誉为“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即使只有不完整的部分流传至今,它仍然是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之一。同时,《永乐大典》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对于研究世界历史和文化也有着重要的价值。

如今,《永乐大典》的研究和整理工作正在不断深入进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我们相信未来或许会有更多的发现和收获。对于《永乐大典》的研究者和爱好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期待的未来。

综上所述,《永乐大典》的消失之谜仍然没有确凿的答案。然而,这部伟大的百科全书对于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却是不可忽视的。《永乐大典》的研究和整理工作仍在进行中,我们期待着未来更多的发现和收获。同时,我们也应该铭记历史教训,保护好我们的文化遗产,让它们得以永久流传下去。

0 阅读:109
鲜于辰勇

鲜于辰勇

江湖行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