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明明只是唐高宗的妹妹,为什么却被唐高宗以皇后的礼仪下葬?

一点儿历史事 2023-04-19 22:47:51

她明明只是唐高宗的妹妹,为什么却被唐高宗以皇后的礼仪下葬?

作为真正奠定盛唐基业的男人,唐太宗李世民一生共孕育了21个公主和14名皇子。

其中,最受他喜爱的就是长孙皇后膝下的“三子四女”。

李世民对这些孩子都宠爱的不得了,其中最小的女儿衡山郡公主更是深得唐太宗的厚爱。

长孙皇后红颜薄命,她去世的时候,最小的衡山郡公主只有两岁。

李世民不忍心看到衡山郡公主受委屈,于是亲自为她挑选了乳母,收养在了自己的身边。

别的皇子、皇女八岁的时候还在玩泥巴,但衡山郡公主因为特别受宠,所以年仅八岁就被册封为了“衡山郡公主”。

1.衡山郡公主真的很“高贵”

咱们先来看看唐朝时期的法律法规:名山大川不得作为皇子、公主的封号。

而衡山可不仅仅是“名山大川”那么简单,它可是我国道教和佛教共同的圣地,同时也是五岳之一。

李世民破格把“衡山”作为了这个公主的称号,偏爱得有些明目张胆了。

而且不仅仅是在“荣誉职位”上,哪怕在封地方面,李世民的偏爱也很是明目张胆。

比起那些“一穷二白”的皇子、公主们,年纪轻轻的衡山郡公主获得的是整个衡山郡的“赋税”。

而在唐朝初年,公主只有在出嫁的时候才能获得“汤沐邑”也就是“食邑”。

而就算是“食邑”,通常也不会大到哪去,基本上连衡山郡公主的一半都不到。

更何况获得“食邑”的衡山郡公主只有小小八岁。

小女受宠爱,好人家自然不能少。

为了给衡山郡公主寻得一个好人家,唐太宗可谓是“绞尽脑汁”。

但正是因为他太希望自己的女儿能有一个好结果了,所以反而有些“适得其反”。

2.衡山郡公主的“苦命夫君”们

作为唐太宗最为敬重的大臣,魏征称得上是唐太宗的一面镜子。

魏征病重,唐太宗亲自前往,安慰魏征,并答应满足魏征的一切愿望。

面对如此“好处”,魏征却并没有给自己谋私利,反而回答:

“嫠不恤纬,而忧宗周之亡。”

意思就是:寡妇(这里是魏征的自谦)不愁织布,只担心江山社稷。

哪怕到了临死之前,魏征的心里仍然装着国家社稷,而没有个人利益。

唐太宗大受感动,于是当着魏征的面,把自己最宠爱的衡山郡公主许配给了他的长子魏叔玉。

PS:唐太宗当时的做法是“英雄义气”而一时脑热为之,因为魏叔玉已经二十三岁了,而衡山郡公主当时还不满十岁。

魏征死后没多久,太子李承乾谋反失败,参与此次事件的两名主犯侯君集和杜正伦都和魏征关系匪浅。

因此李世民开始对魏征有了嫌隙。

而之后唐太宗又得知魏征生前曾把自己的“谏表”拿给过褚遂良,就更加生气了。

PS:魏征这么做,是为了让唐太宗谨言慎行,但却也会让唐太宗在历史上留下污点,而一向重视名节的唐太宗自然不爽。

之后的唐太宗一怒之下不仅取消了这次婚约,还把魏征的墓碑给弄倒了。

衡山郡公主的“第二任夫君”是长孙皇后的堂弟长孙诠。

在唐代初期,长孙家族是一个极为尊贵的家族。

这个家族出了李世民最爱的长孙皇后和最信任的大臣长孙无忌。

除此之外,这个家族的许多人都在大唐仕途顺遂。

在长孙诠之前,长孙家族已经有三名“驸马”,所以辈分也有点乱。

本来李世民是长孙诠的姐夫,娶了公主后却又成了岳父。

当真是“妙不可言”。

贞观二十三年春天,李世民在长孙皇后的诞辰那天确定了两人的婚事,并让全国开始准备。

因为小女儿是唐太宗最宠爱的女儿,所以婚礼自然要办的风风光光的。

但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三个多月后,唐太宗去世了,婚礼都没有准备好。

按照古代规制:父母死后,儿女必须守孝,期间不能婚嫁。

因此衡山郡公主的婚礼也只能被迫搁置。

唐高宗李治继位之后,对于自己的亲妹妹也是十分偏爱。

为了让妹妹早日嫁个好人家,于是决定在守孝一年之后就为两人举行婚礼。

但这件事情违背祖制,大臣们纷纷选择了反对,李治懦弱无能,只好选择了作罢。

永徽三年(公元652年),衡山郡公主守孝结束,李治立马将妹妹食邑增加五千户,并改封为“新城长公主”,让妹妹得以风光出嫁。

在唐代初期,普通的公主连新城长公主十分之一的“财产”都没有。

尽管过程曲折,但好歹修成了正果。

婚后新城长公主和夫君关系很好,生活很是幸福。

只可惜这段感情并没有持续多久。

八年之后,长孙无忌因为反对武则天为后而被武则天势力反扑,整个长孙家族都受到了陷害。

新城长公主的夫君长孙诠自然也不能幸免,流放崇州后不久就被武则天派人杀死了。

与夫君感情深厚的新城长公主自此怨恨武则天和自己的哥哥。

但又没有办法报仇,只能每日思念夫君,不再梳妆打扮并过着每日以泪洗面的痛苦生活。

为了让新城长公主早日走出阴影,唐高宗李治寻遍了天下,又给她找了一个好的夫君——韦正矩。

为了妹妹可以重新过上幸福的生活,唐高宗李治在一年内给韦正矩连升八级,硬生生地把这个只有五品的“奉冕大夫”提到了殿中监(正三品)。

PS:唐朝三品及以上官员每一个品级分为正、从二等,而四品及以下则分为:正、从、上、下四个等级。

新城长公主虽然找到了新的夫君,但却并不恩爱,因为她心里对长孙诠还是不能忘怀。

与韦正矩新婚不到一年,民间就流传出两人关系不和的言论,甚至还有人传“韦正矩曾对新城长公主大打出手过”。

龙朔三年(公元663年),新城长公主因病去世,年仅三十岁。

面对此消息,唐高宗李治悲痛万分,也对自己拆散妹妹与长孙诠的事情感到非常后悔。

为了补偿妹妹,唐高宗李治破格以“皇后之礼”将新城长公主葬在了昭陵的旁边。

放眼整个唐朝,再也没有第二个人享受过这个待遇。

因为民间一直流传金城长公主和夫君韦正矩不和,甚至还大打出手,所以李治一怒之下把韦正矩抓入了大牢,并且严加审讯。

由于韦正矩遭受了严刑逼供,所以前后供词不连贯,李治因此迁怒于他,诛杀了韦正矩,并且全家流放岭南。

后来,冷静下来的李治也知道韦正矩很委屈,所以把他和新城长公主合葬在了一起,并立了“驸马碑”。

这块石碑直到宋朝中期仍然留存于世。

1994年,在我国考古学家的不懈努力下,新城长公主的墓葬终于在陕西礼泉县燕厦乡现世。

但进入其中后,考古学者们惊讶地发现:墓葬中的壁画人物脸部都遭到了破坏。

许多历史学专家认为这是李治在盛怒之下,迁怒于宫女。

但这个说法可信度不高,毕竟李治如果真的想要治这些宫女的罪,根本不必这么麻烦,直接诛杀他们就可以了。

最大的可能是某些怀恨的盗墓者或有意,或无意之下的“疯狂行为”。

欢迎大家在屏幕下方留下宝贵的意见,废青工作室与您下期不见不散,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搜集,侵删。 文:小昭 审核:梦愚编辑

文献参考:《旧唐书》《新唐书》《隋唐盛世》《大唐》等。

本文为一点儿历史事作者手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0 阅读:89

一点儿历史事

简介:山东作家协会成员,历史“中毒患者”,中国海洋大学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