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人到中年万事休”,身未老,但心已经老去了。表现出来,就是强行“倚老卖老”,以此掩盖自己躺平摆烂的事实。
但也有人说“人生从中年开始,”人到中年,最是年富力强,再多拼一把,让人生实现新的蜕变。
其实,人到中年,最好的活法是“不贪”,不贪虚名、不贪小利,不贪奢华,不贪享受,在返璞归真中,找回自己的初心,并坚定地朝前走,人生便多了一份精彩。
01
不贪虚名,低调谦卑。
古往今来,好“虚名”是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
比如,在《西游记》中,桀骜不驯如孙悟空,也曾安心安意地做了一段时间的“弼马温”。那是因为,孙悟空以为这个官很大。当他得知弼马温竟然是个“未入流”的小官时,便反出了天庭。
后来,在取经路上,猪八戒不断以此骂大师兄是“该死的弼马温”,各路妖魔也经常以“弼马温”揭孙悟空的短。
看来,若是“弼马温”是足够大的官,或许,孙悟空也就不会造反了,即便造反了,别人也不敢以“弼马温”来取笑他。
“虚名”的力量从来都不容小觑,所以,人们趋之若鹜,就连皇帝也不能免俗。
唐朝的李氏皇帝以老子李耳为先祖,宋代赵氏皇帝找不到一个有大名大德的赵姓祖先,于是就虚构了一个神仙赵玄朗为先祖。
作为寻常人,更是对于“虚名”,有一种近乎狂热的追求:
比如在职场上,那些对领导谄媚对下属摆谱的人;在公共场合,人们自然而然地对“有头有脸”的人主动多一份尊敬意味的人,他们无不渴望用自己的谦卑、顺从的态度,来赢得领导的赞许和肯定。
同样,领导也善于利用这一特点,抛出某个职位为诱饵,从而明里、暗里要求下属多干活、干出成果。
当然,这是一种锻炼,是人成长地必经步骤。但若是对此贪求不止,表现得太过用力,便会让领导、同事一眼就看穿了。那份对于虚名的强烈渴望,会如同沙漠里的太阳,毒辣的日头让人无法生存。
拒绝“虚名” 诱惑,保持低调谦卑,只管做好手头的事,坚持不断精进自己,好名声自然就传播开来。
02
不贪小利,全身而退。
《货殖列传》中写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生而为人,莫不为生计而发愁,追逐利益,是安身立命之本。但凡事有度,一旦索求无度,或者,生活的主题只剩“唯利是图”时,一切也都索然无味了。
看过许许多多见利忘义、贪图“小利”的人,人性的丑陋暴露无遗。
比如,在食堂,每次吃粉时,可以自己取浇头和小料,有人时常摆出一副“不吃白不吃”的样子,也不管后面的人还够不够吃,自己一定要多多地放满,宁可吃不完来倒掉。
当然,还有更绝的,下大雨的时候,将湿淋淋的雨伞放到别人办公室门口,只为不让水滴淋湿自己的办公室。
对于能从办公室顺走的纸杯、纸巾就更不用说了,那种偷偷摸摸的样子,简直令人作呕。
但凡贪图小利的人,在工作中,绝对不会主动出半分力气,只会想着如何将他人的劳动成果占为己有。
面对这样的利己主义者,最好的办法是敬而远之,置之不理。并且,时刻提醒自己,不贪图小利,才能在任何时候选择全身而退,才能真正做到“身正不怕影子歪。”
如同《论语》中写的那样: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子夏做了莒父的县长,向孔子请教治国理政之道。孔子说:“不能图快,不能只看到小利。图快,反而难以达到目的;只看到小利,就办不成大事。”
一个贪图小利的人,总会被眼前的“好处”“甜头”迷惑了双眼,从而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或者滑向更加“不作为”的深渊,只管混日子、打摆子。
03
不贪奢华,平凡生活。
广厦千间,夜眠只需六尺;家财万贯,日食只需三餐。
物质上的富足,带给人们的享受,其实是很有限的。一个人追求奢华的生活,看起来无可厚非,但为此耗费大量的时间、金钱,并由此而产生的攀比心理,
历史上,不乏这样因“穷奢极欲”走向败亡的人和事。最著名的莫过于西晋的王恺和石崇。
王恺是晋武帝的舅父,石崇是个大官僚,两人都是依靠剥削、压迫劳动人民而发财的大富翁。两人相互看不顺眼,开展“斗富”。
王恺家里用麦糖洗锅,石崇家里就把白蜡当柴烧;王恺出门,在道路两旁用紫丝布做成步障四十里,石崇就用锦缎做成步障五十里;王恺用赤石脂泥墙,石崇就用香料泥墙。
武帝看到舅父比不过石崇,就赐给他一株珍贵的珊瑚树,高三尺多。王恺自谓无比,请石崇观赏。不料,石崇一下把它打得粉碎。王恺非常惋惜,石崇说:“你用不着惋惜,马上可以奉还。”接着叫左右的人搬出家藏的珊瑚树,高三四尺的就有六七株之多。
如此奢侈荒诞的生活,反映出西晋统治阶层的极度腐败,不久,爆发八王之乱,西晋很快就灭亡了。
一个国家追求奢华会走向败亡,一个人的人生也是这样。
古人所说的“由简入奢易,由奢入简难。”奢华的生活,如同一个巨大的舒适区,让人走不出来,从而也丧失了追求上进的动力。
04
结束语:
人到中年,此生未完成的梦想,还是尽力而为吧。
毕竟,这短短的一生,值得我们去付出,值得去珍惜,别让贪婪迷失了双眼,才能让平凡的日子开出绚烂的花。
作者:如风轻似云淡。
您的幸福,我的祝福。
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