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近期在中东地区的一系列动作或许表明,美国可能正在拉拢俄罗斯、沙特和伊朗,试图建立一个超级“能源同盟”,以能源为武器维持美国霸权,维持对全球的统治。

特朗普自1月20日宣誓就职以来围绕乌克兰战争、美俄关系、美印关系、沙特行动所透露出来的,是一条以石油天然气为主线的“能源霸权之路”,为此,特朗普多次警告不排除使用军事手段,其军事手段既针对伊朗,也针对俄罗斯和北约成员国。

伊朗能源设施
过去这段时间,美俄安全高层频繁在沙特首都利雅得和吉达举行会谈,而选择沙特作为美俄关系“解冻”和进行乌克兰交易的地点,绝非偶然,因为沙特也是产油大国。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早已摆脱了对中东石油的依赖,从石油进口国变成了石油出口国。此前印度总理莫迪访问华府,给特朗普送去的一大“礼物”就是将进口美国的石油天然气产品,而美国石油天然气产品经过大西洋、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印度洋到达印度,成本效益更明显。
但是,也门胡塞武装成了美国能源出口印度的“拦路虎”,于是,日前特朗普下令对胡塞武装进行空袭,但遭到胡塞武装强硬反击,“杜鲁门号”航母据称被击中。
美国与印度的能源交易被认为是俄罗斯对印关系的一大挫败,因为在俄乌冲突期间,印度仍坚持进口俄罗斯石油天然气,但特朗普上台后,印度变心了,与特朗普政府达成了能源交易。
美国石油和液化天然气产品出口印度,还面临伊朗这道关。为了打通能源通道,特朗普上台后多次强调与伊朗就新的协议举行谈判。
同时,在乌克兰方向,特朗普的核心目标也是夺取乌克兰的石油天然气资源。
从特朗普上台后的一系列动作不难看出,特朗普的“能源霸权”路线图已经雏形可见,那就是联合俄罗斯,以能源为武器实现对全球的统治。
但在这美丽愿景实现的过程中,特朗普首先得搞定伊朗。伊朗虽然可能和美国做交易,但伊朗没那么容易让步,特别是在美国连胡塞武装都对付不了的情况下,特别是伊朗拉着中俄一起干的情况下。伊朗有可能把中俄对它的友谊作为与美国讨价还价的重要筹码,一旦它和美国达成交易,它完全可能“背叛”与中俄的友谊。特朗普政府主动寻求和伊朗恢复交流,表面看是冲着伊朗的核问题而去,而伊朗核问题看起来不过是美方试图和伊朗建立“能源联盟”的一种美式谈判方式。特朗普政府的最终目标可能是要把俄罗斯、伊朗、沙特等主要能源国家拉在一起,形成新的“能源同盟”,从而实现对全球的统治。
而美方显然希望加快解决伊朗问题。
美国务卿马尔科·鲁比奥就伊朗核问题发出警示称,若外交斡旋未果,美方或采取强硬措施
鲁比奥3月20日通过《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休·休伊特的专访透露,尽管美国现任政府仍优先考虑通过对话解决伊朗核问题,但已做好必要时采取军事干预的准备。

伊朗最高精神领袖哈梅内伊
这一表态的背景可追溯至2018年特朗普政府单方面退出《联合全面行动计划》(JCPOA)的决定。时任总统特朗普不仅重启对伊制裁,近期更通过第三方渠道向德黑兰递交外交信函,要求重启核协议谈判并设定协商期限。据中东消息人士透露,阿联酋当局已协助完成该信件的转交程序。
"(特朗普)政府当局始终将外交途径列为首选方案,"鲁比奥在访谈中强调,"但若德黑兰持续突破核发展红线,我们有充分能力采取包括军事手段在内的应对措施。" 该言论被解读为对伊朗当局的实质性警告。
鲁比奥特地强调美国有能力对伊朗采取军事手段,被认为露出了美国心虚的一面,——美国的确有能力对伊朗采取军事手段,就像任何一个都可以打别人一样,但能打到什么程度、能不能打赢就难说了,如今的美国已经不是20多年前打响伊拉克战争时的美国。
面对美方施压,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展现出强硬立场。他在近期公开讲话中驳斥美方谈判提议,指责华盛顿企图"构建不对等对话框架"。伊朗政府多次重申其核计划完全遵循和平利用核能范畴,并强调美国单方面毁约已严重破坏协议基础。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总干事格罗西2024年底发布的报告显示,伊朗铀浓缩活动已突破协议规定上限,浓缩度达到60%的铀库存量持续攀升。这一技术指标意味着德黑兰已具备在短期内生产武器级核材料的能力,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然而,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上述报告仍缺乏直接证据支撑。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美伊双方均展现出谈判意愿,但在协议重启条件上存在根本分歧。德黑兰要求美方首先解除所有制裁作为谈判前提,而华盛顿则坚持伊朗必须率先停止高浓度铀浓缩活动。这种立场差异使得核问题僵局短期内难以打破,地区紧张局势持续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