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年毛主席得知周总理去往张治中家,嘱咐:帮我找一人并给予照顾

元珊看历史 2023-05-12 17:51:02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5年,重庆谈判势在必行,毛主席为了国共合作的大局,冒着被软禁、甚至牺牲的危险去赴蒋介石的鸿门宴。

然而却因一个人,让毛主席的人身安全得到了最大程度保障,这个人就是国民党将领张治中。重庆谈判期间,毛主席在张治中家住了40多天,最后平安返回。

不仅如此,1954年周总理奉命前往张治中家探望时,还指名要见张将军家里的保姆,询问她是否记得毛主席,并在百忙之余关心保姆的家事。

为什么中共领导人对站在我党对立面阵营、身为国民党将领的张治中不但没有重重戒备,反而如此坦诚信任?

身在曹营心在汉

张治中原是国民党高级将领,位列蒋介石的十大心腹之一。他与周恩来等共产党人私交甚笃,这一点蒋介石心知肚明,可依然对他委以重任。

张治中的一生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出生在晚清,成长于军阀时期,辉煌在抗战时期,升华在新中国。

辛亥革命爆发,时年21岁的张治中怀着一腔热血参加了扬州的反清运动,投身革命走上军旅生涯。

他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便被派到广州参加护法运动,在军阀的部队中顺风顺水,职位一路攀升到参谋长的职位。

1924年,时任黄埔军校校长的蒋介石听闻张治中是陆军军官学校的高材生,便起了爱才之心,授予他上校军衔,邀请张治中出任黄埔三期的学生总队长。

周恩来当时任政治部主任,比张治中早几个月到黄埔军校。之后他讲课的时候,张治中常去旁听,开始接受共产主义思想的熏陶。

三观同频的两个人一见如故,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张治中特别认可共产党的主张,也想加入共产党。他请周恩来做自己的入党介绍人,不想被周恩来婉拒了。

因为当时国共合作,两党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即彼此不能吸纳对方的高级将领加入己方。周恩来对张治中表示:虽然不能同党共事,但是他相信对方依然会不遗余力地帮助共产党。

张治中虽然没能如愿加入共产党,但是他坚定地支持国共合作并为之努力。

据张治中的孙子回忆,爷爷张治中在内战期间都会尽力避开和共产党的正面冲突。他用实际行动支持共产党,内战期间张治中是唯一没有和中共兵戎相见的国民党高级将领。

那么蒋介石为何能容忍身边有这样一个亲共的心腹下属呢?

那是因为蒋介石太了解张治中,确认他绝对不会做不利于国家的事。1932年淞沪抗战爆发,只有在上海的19路地方军拼死反抗,但是中央政府却无一人在上海,更没有部队在沪支援。

张治中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主动向蒋介石请缨,把遗书提前写好以示战斗到底的决心。

张治中带着临时组成的第五军支援留守上海的19路军。由于中央军和地方军历来矛盾不断,所以他的到来被李宗仁误认为是蒋介石派来监视自己,这让他气愤不已。

蒋介石这次倒是很有全局观,他劝说张治中放下个人和中央军的荣誉,要将眼光放在更高的角度。

之后张治中和19路军的蔡廷锴和蒋光鼐默契配合,可惜单凭一己之力无法阻拦大势所趋。国民党政府还是没能抵抗住英美的游说,终是签下了屈辱的“淞沪协定”。

这对张治中冲击非常大,他不能接受虽胜却败的结果。由此事他也更坚定了避免内战、促成两党合作的决心。

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后,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能否达成目标还要看国民党的最终选择。国民党内张治中极力游说宋美龄和何应钦,力求能达成两党合作,一致对外。

经过周恩来和张治中的多方斡旋调和,西安事变最后和平解决,为国共合作联合抗日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到延安,护周全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中国依然未能摆脱外部来自苏联、美国的威胁。本就亲美的蒋介石在美国的怂恿下,迫切地要与延安确定对国内的领导权。

不仅如此,国共两党在对日本俘虏的接受问题上也是摩擦不断。张治中当仁不让地担任起两党的联系人,从中调和、沟通和联络。

周总理前去做相关安排,蒋介石随后又电复延安,希望毛泽东能来重庆面谈。延安方面对蒋介石的邀请很重视,同时强调必须保证深入虎穴的毛主席安全,这是重中之重。

周总理对毛主席路上的安危非常忧心,张治中见状便和蒋介石提议,为了打消共产党的顾虑,由他亲自去接毛泽东来重庆,这便有了张治中的首次延安之行。

毛主席安全到达重庆后,周总理对蒋介石安排的招待所不放心,张治中心领神会立即表示“如不嫌弃,可以让毛先生住桂园,我们先搬出去住。”

经过周总理和张治中的精心安排,桂园在重庆40多天谈判期间便成了双方商谈和毛主席办公休息的地方。

在敌区,我党领导人的吃住安全同样非常重要,不能给敌人任何可乘之机。为了能让毛主席住的舒服、安全,张治中将自己家的保姆留下来照顾毛主席的日常生活。

对于张治中细心、体贴、全面的安排,周总理和毛主席都非常感激。

国共双方的谈判异常艰难,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兵力保留和政权归属。最终国共双方还是达成一致,签署了《双十协定》。谈判完成,张治中又自报奋勇护送毛主席回到延安。

虽然并不能确定自己的亲共行为是否会在国民党内部引起非议,为自己招来杀身之祸,但他仍然希望自己能为和平共处尽最大的力量。

毛主席在离开重庆之时还特意感谢了张治中家保姆一个多月的照顾,为他和其他同志提供了非常安心的后勤保障,让他们全身心地谈判。

当飞机在延安落地时,现场景象让张治中震惊。看到当地百姓欢呼雀跃地迎接毛主席,感受到他们对和平的强烈渴望,这一刻张治中更加认同共产党的政治正确。

《双十协定》虽然历经磨难签订,蒋介石却出尔反尔不想履约。

张治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几次三番规劝蒋介石履约,蒋介石甚至被气得直呼自己是在和共产党代表当面谈话。可见张治中为了能达成和平帮助共产党和蒋介石已经渐行渐远。

在张治中的坚持和努力下,蒋介石迫不得已同意共产党的军队可以保留20个师,其中8个师都是张治中争取得来的结果。

之后,由周恩来、张治中、马歇尔组成的三人小组到全国考察。1946年3月他们到达延安,这也是张治中第三次来延安。

张治中在欢迎宴上非常真诚地表示一定会不折不扣地将协定执行到底,他还风趣地说在共产党的历史上可不要忘记他张治中三到延安的情谊。

张治中对共产党的维护和对全国和平的积极努力,都被共产党人看到眼里记到心里。所以每每谈到张治中,毛主席总是称他是延安的好朋友。

当时张治中离开延安时,毛主席等人真诚地邀请他下次还来延安做客,当时双方都没有想到下次再见面的地点不是延安,而是北平。

下马威,和谈失败

国共双方即使有张治中等人在当中斡旋,希望双方和平相处,奈何双方的诉求相去甚远,终究还是爆发了内战。

1949年4月,南京政府李宗仁派出以张治中为首的代表团到北平谈判。

代表团一行人下飞机后,张治中没想到至交好友周总理并没有来迎接自己,这让他感觉非常不理解。不过想到自己是来求和的一方,遇到这样的下马威也只能认栽。

他们随着前来接机的徐冰、齐铭燕等人回到已经准备好的六国饭店,进门就看到了大字标语。张治中对同来的章士钊等人说:“这是中共对我们的诚意持怀疑态度啊!”

晚间周总理及中共代表团的其他人到酒店看望并宴请张治中、邵力子等人,张治中这才有所释怀。

饭后,周总理与林伯渠约张治中谈话。谈话间,张治中因为接机的事情表达了对中共的不满,周总理并没有接话,而是严肃地质问张治中,你是作为南京政府的代表还是蒋介石的代表?

张治中当即肯定自己是南京政府的代表,随即周总理问他为什么要在出发前去会见蒋介石,张治中这才明白下马威的缘由。

他之前只想要握有实权的蒋介石同意和谈内容,并不觉得行为不妥。经周总理一点拨,张治中顿时明白过来其中的不妥之处。

1948年国民党全面溃败,蒋介石宣布下野,让李宗仁代理总统,自己退居幕后回到老家溪口居住,但是却不放实权给李宗仁。

张治中非常明白党内局势,所以临行前到溪口去和蒋介石商谈。此时的张治中并没有意识到他的行为是在助长蒋介石的气焰,对和谈非常不利。

话已说开,接下来就是紧张而激烈的谈判。南京政府也是蒋介石的和谈目标是希望保留伪宪法、伪法统还有国民党的反动军队。

针对南京政府的条件,毛主席发表声明明确表示和谈可以,但是得在惩治战犯、废除伪宪法与法统、改编反动军队、废除卖国条约、收编国民党政府一切权利等八项条件基础上进行。

中共领导人也很肯定地告知国民党代表团,我党虽接受和谈,但是并不放弃打过长江的准备。

从1949年4月1日到12日,和谈经过了十几天的商讨。13日上午,中共向南京政府提交了关于国内和平的草案。

13日晚上在中南海勤政殿举行会谈,双方都指出了对方不能接受的条款进行商讨,首次会议历时3个小时。在随后的两天里,经过几轮讨论、修改,最终在15日晚确定了最终方案。

次日由黄绍竑和屈武二人带着协议回南京请示,李宗仁和白崇禧等人看完协议内容当即翻脸,痛斥二人,攻击代表团并非去谈判而是卖国。

紧接着张群带着协议去见蒋介石,蒋介石也痛骂张治中丧权辱国。4月20日,南京政府致电张治中拒绝签署和平协定,谈判破裂。

不管是中共还是张治中早都已经有此准备,4月 21日,毛主席和朱总司令一声令下渡江战役打响,解放军正式打响过长江、解放南京的战斗。

解除后顾之忧,定居北京

和谈失败的张治中等人非常懊恼,终是没能避免再起战事。现在解放军已完成渡江,张治中觉得自己已经没有留在北平的必要,打算回南京复命。

周总理得知消息立即赶往六国饭店,恳切劝说张治中留在北平。已经有“西安事变”的前车之鉴,他不想张治中再步张学良的后尘。

张治中当然明白回去后的后果,但是职责所在不能推诿,仍然坚持回南京。

周总理非常清楚他的为人,知道他处在道义和现实的两难境地。4月25日,周总理一早就赶到六国饭店,邀请张治中一起去机场接客人。

张治中到了机场才发现,接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一家老小。原来周总理一早就有安排,和谈开始就通知中共上海地下党将其家人秘密保护起来,合适的时间护送到北平。

张治中自此安心留在北平,不仅参与新中国的建设,还提出了不少非常中肯的建议。包括五星红旗的图案选定,最后就是听了他的建议。

毛主席和周总理一直都非常重视张治中在北平的生活,经常过去拜访。

毛主席和周总理对他家的保姆也非常关心,得知保姆的儿子在战争中失散,周总理让秘书去查找后,又应保姆的请求,让其儿子转业回家务农。

晚年的张治中还是因为个人历史被波及,但是在周总理的全力保护下,张治中没有受到身体上的迫害。

张治中看着昔日的老朋友一个一个被打倒颇感遗憾,心中总是不能释怀。

1969年张治中抑郁而终,享年79岁。张治中一生虽未加入共产党,却得到了共产党的极大的尊重,被尊称为“和平将军”。

结语:

乱世中,每个人都有权利做出自己人生道路的选择。也许正确,也许错误,这不可避免。

但是可以避免的是,不管站在哪个阵营,每个人都可以也都应该尊重历史洪流的方向,像张治中将军一样,把国家、人民和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并为之尽心尽力。

正是张治中将军的这些品格,让他即使身为对立党派的高级将领,也同样能赢得我党领导人和人民的高度认可,被视为真诚的朋友,得到最真心的接纳。

历史会记得每一位为国为民而奋斗的华夏儿女。

0 阅读:54
元珊看历史

元珊看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