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里森·福尔曼是美国《生活》杂志的记者,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他在中国到处游历,拍下了好几千张珍贵照片。他特别喜欢兰州,这从他关于中国的摄影集里就能看出来。他来过兰州好几次呢,从1933年到1949年,他拍的兰州照片时间跨度有15年那么长。
这组照片是1934年前后拍的。下面呢,咱们就跟着他的镜头,去看看80多年前的兰州城是啥样的。
提起以前的兰州,那黄河水车肯定是最先被想到的,它以前可是黄河两岸的兰州当地最主要的水利灌溉工具呢。有统计显示,刚解放的时候,兰州附近有二百五十多轮水车,真的称得上是“水车之都”了。
兰州黄河水车最早在明代就有了,它是根据湖广地区的筒车改进而成的。这水车比筒车大不少呢,所以也被叫做“天车”,这名字特别符合西北人那种粗犷豪放的性情。
这张图能让我们看到兰州黄河水车有多壮观。水车顶部有个输水槽,装水的竹筒转到那儿时,因为重力,水就会自动流到槽里,然后不断地被送出去。高高的水车架子下面呢,就成了大家打水、洗衣服和小孩玩耍的地方。
天气好的时候,总有一些裹小脚的女人,拎着装脏衣服的包袱到这儿来,在沟渠边的大石头上洗衣服。
有个光头小孩,手里攥着半块馍,紧紧偎在大人怀里。他脖子上挂着长命锁,穿着超短的裤子,光着一双小脚。旁边的大人们呢,穿着各种各样的鞋子。左边还有个人背着皮箱,也不知道是干啥的。
有一群当地人站在街边,他们看着摄影师,脸上露出友善的笑容。在他们身后的建筑物墙面上,刷着很大的宣传字,那墙前面还堆着一些圆木呢。
1934年2月19日,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在南昌成立,接着一场规模很大的新生活运动就在全国开展起来了,禁食鸦片、关闭烟馆是这个运动中的一项内容。有一幅“戒烟”宣传画贴在一座寺庙里,画面很生动,能让人们知道鸦片的危害。
有一家回族茶叶店,掌柜的正在店门前展示教门牌呢。教门牌是中国回族餐饮业独有的一种招幌,也被叫做“汤瓶牌”“教门牌”“清真牌”或者“杜阿牌”。
有户人家正在办丧事,他家门前放着一个纸扎。这个纸扎是照着当时兰州街头到处都能看到的厢式马车做的,做工有点糙。以前的人觉得人死后会到冥国去,这些纸扎烧了以后就能给死者在那儿用。
有一辆卡车坏了,车头前脸都打开了。没有千斤顶,保险杠那儿是用一小截短木桩顶着的。
看,这就是上面那辆卡车以前的模样,车头那儿有两个特别显眼的车标。那时候啊,这些车都是烧柴油的,启动的时候得拿着摇把使劲儿摇才行。
那时候兰州周边的路况特别糟,汽车出故障是家常便饭。汽车要是抛锚了,就只能指望司机来修。1934年的时候,兰州还没有专门修汽车的厂子呢。一直到1938年,由于战争的需求,主要搞车辆维修的西北公路局兰州机厂(驼铃客车厂的前身)才成立。图里有辆奔驰客车在街道中间坏了,好多老百姓都围过来看。
欧亚航空公司的摆渡车前面站着几名男子,这里面有个全副武装的士兵。1933年11月的时候,兰州东郊拱星墩的飞机场完工了,这就意味着兰州进入民航时代了。史料上有记载,那时候的机场是照着欧洲航空站设计图建的,停机坪能同时停下4架飞机。
路边竖着一座古老的石碑,碑上刻满了碑文。可这时候,有人用白灰在石碑上写了新的字,像“中山医院”“不讲公道”“财政黑暗”之类的,也许是因为医患纠纷才这么吐槽的。这里说的“中山医院”,就是现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的前身,1928年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