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夏天,美国人海映光从陕西潼关前往西安所见所闻

酷到不想说话 2024-10-25 23:37:47

西安,以前叫做长安、京兆啥的。大概是在公元前12世纪建起来的,到现在已经有3100多年不间断的城市发展历史了。西安和意大利的罗马、希腊的雅典、埃及的开罗一起被称为世界四大古都。

这组照片是1934年夏天拍的,拍照的是美国人海映光,他原名Carter Holton。

1934年的时候,海映光他们沿着陇海铁路一直往西走,路过河南的郑州、开封这些地方,最后到了潼关。潼关到西安的铁路当时还没开通呢,没办法,他们就只能改坐汽车继续赶路。看这张图,汽车在半路上抛锚了,照片里是海映光和他女儿在车头前面的合影。

那时候路况糟得很,汽车性能也不咋地,随时都可能抛锚。看这图,司机正在修出故障的车呢,旁边有个由牛和驴组成的大车队经过。

有两个长途旅行的人,背着沉甸甸的行囊,他俩的装扮特别奇怪,特别是其中一个男的戴的帽子,充满异域风情。海映光讲,他们说不定是出远门去朝圣的人呢。

汽车就像一头老牛似的,爬坡爬得特别艰难,呼哧呼哧直喘气,速度都快赶不上人走路了。海映光和他老婆海慕德干脆下了车跟着车走,这么做呢,一是能活动活动身体,二是还能瞅瞅周边的景色。

快到西安了,离公路没多远就是灞河。海映光坐在车里拍下了这张照片,能瞧见灞河上停着的船的桅杆,还有正在行驶的木船的白帆呢。

灞桥是座古老的桥。春秋那时候,秦穆公在西戎称霸了,他把滋水改叫灞水,还修了桥,这桥就得了灞桥这个名儿。灞桥处在关中交通的重要位置,连接着西安东边的各条主要交通干线。

去西安城的路中间有两座石牌坊,看那模样,有一座明显是新修的。有几个农夫正赶着车从牌坊下面过呢。

在西安郊区的道路边上,海映光一家围着一个路边摊吃午饭呢。摆摊的是个回族妇女,卖的是面条。瞧,海映光的小女儿和另一个同行的女人正捧着碗吃得可香了,看来这面条味道挺好的。

有两辆独轮手推车装着货物在爬坡呢,每辆车都有两个车夫,一个在车后推,另一个在车前拉。路边有高大的树木和池塘,风景挺不错的。

潼关离西安有一百多公里,现在开车过去也就两个多小时,可时海映光却走了一整天。千辛万苦之后,远远地,西安城墙终于映入眼帘。

海映光在城外的田野间看到,西安已经近在眼前了。那高大的城墙,巍峨的城门楼,特别震撼人心。

快到古城的时候,就能看到西安的城门楼和箭楼了。历史上,有二十一个朝代和政权都在这儿建过都呢。图里的古城墙是1374年到1378年建起来的,到现在都快七百年了。

一群人顺着弯弯曲曲的黄土大路接着往前走,又高又结实的城墙就在跟前了,连城墙上贴的大张招贴画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西安城里的街道边停着装满行李的卡车,街头有自行车和独轮手推车并行。远处能看到高大的西安鼓楼,这鼓楼是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1380年)建的。

西安街头有大幅广告,上面写着“大东书局”“学校课本”“儿童读物”这些字。大东书局1916年在上海创立,它的分局在全国好多城市都有。1937年淞沪会战打响,大东书局就迁到重庆去了。

钟楼前面那条街道,街边的商铺都是单层的房子,屋脊像锯齿一样,特别有特色。街道中间已经设置了交通岗亭,还有正在执勤的警察呢。

西安钟楼的近景里,台基上面挂着“建设新陕西”的大标语呢。这钟楼是明太祖洪武十七年(1384年)建的,比鼓楼建得稍晚些,就在西安古城的中心地带。

有个少年站在街头,脑袋上缠着白羊肚毛巾。海映光知道他是北方人,看他这穿着打扮,差不多能判断出来自延安地区。

有一张西安回族夫妻的合影。男的戴着传统礼拜帽,女的围着围裙,冲着镜头笑得特别淳朴、灿烂,很能打动人。

西安城外的集市。这儿有片平坦的空地,空地上聚着好多人和牲畜,看样子是个骡马交易市场。

在市场旁边的山坡上,站着个十多岁的男孩,他身上的衣服破破烂烂的。小孩额头那儿留着一撮头发,这种发型叫“桃子头”或者“寿桃头”,是那时候西安周边农村男孩常见的发型。

西安城外路边有正在休息的士兵。他们带着锣鼓之类的东西,也不知道是要来迎接重要人物呢,还是到这儿来操练的。从照片上能看出来,这里面好多士兵年纪都很小。

0 阅读:28

酷到不想说话

简介:酷到不想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