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改造如火如荼,但有越来越多人呼吁,希望能够原拆原建

八方镜 2023-10-24 15:45:06

老旧小区改造,涉及千家万户的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大家都非常关注。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了财政投入,推动了各地的实施进度。

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数据,2020年至2022年,全国累计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6.7万个,惠及居民2900多万户,完成投资6600多亿元。2023年1-7月份,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4.66万个、惠及居民795万户。

然而,在老旧小区改造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一些居民对改造效果不满意,认为改造后的小区仍然存在基础设施落后、配套服务缺乏、居住密度过高、安全隐患突出等问题。

一些居民甚至呼吁,希望原拆原建,以彻底解决老旧小区的顽疾。那么,原拆原建是否可行?是否有利于老旧小区改造的目标和效果?

为什么越来越多人呼吁“原拆原建”?

老旧小区改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居民的居住品质和生活水平,但是如果改造方式不合理或者不尊重居民的意愿和需求,反而可能导致居民的不满和抵触。

目前,我国老旧小区改造主要采用的方式有以下几种:一是成套改造,即对房屋本体进行维修、加固、节能等措施,并增加独立厨卫等设施;

二是拆落地改造,即对房屋本体条件差、无修缮价值、难以通过改扩建方式实施成套改造的老旧住房进行拆除重建,并在竣工后让居民回搬;

三是异地安置或货币补偿,即对无法实施成套或拆落地改造的老旧住房进行征收拆除,并按照政策规定给予居民异地安置或货币补偿。

这些方式各有利弊,但也存在一些普遍的问题。比如,成套改造虽然可以保持原有的户型和面积,但是对于结构老化、安全隐患严重、功能陈旧、环境恶劣的房屋来说,可能无法彻底解决问题,甚至可能增加风险;

拆落地改造虽然可以提供新房给居民回搬,但是在过渡期间会给居民带来生活上的困扰和不便,并且可能会导致社区关系和邻里关系的破裂;

异地安置或货币补偿,虽然可以给予居民更多的选择权和自主权,但是也可能会导致居民失去原有的社区归属感和生活习惯,并且可能会面临新房价格高昂、配套设施不完善、交通不便等问题。

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呼吁“原拆原建”的改造模式,认为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原有的社区特色和邻里关系,同时也可以享受新房带来的舒适和便利。

“原拆原建”有哪些优势?

“原拆原建”作为一种新的老旧小区改造模式,有着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一是可以保持原有的社区特色和邻里关系。对于很多居住在老旧小区的居民来说,他们不仅对自己的房子有感情,也对自己的社区有归属感。

二是可以提高房屋质量和居住品质。对于很多老旧小区来说,房屋本身存在着各种问题,比如结构老化、安全隐患、功能陈旧、环境恶劣等,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和困扰。

而“原拆原建”可以让这些房屋得到彻底的改造和提升,不仅可以增加独立厨卫、电梯等设施,还可以提高房屋的节能性能、防火性能、抗震性能等,让居民住得更安全、更舒适、更节约。

原拆原建”的困难

原拆原建存在较大的成本和风险。老旧小区改造涉及多方利益主体,包括政府、居民、开发商、金融机构等。

原拆原建意味着要对整个小区进行拆除重建,这需要征得居民的同意,并给予合理的补偿安置方案。这一过程可能会遇到居民的反对或诉求不一致,导致协商难度增加、时间延长、成本上升。

同时,原拆原建也需要考虑城市规划、土地供应、市场需求等因素,不能随意进行。

否则,可能会破坏城市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和供需失衡,引发房价波动和社会不稳定。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相对紧缺的国家。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要提升城市品质和功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就要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的理念,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品质提升。

老旧小区改造应该以提高存量土地利用效率为目标,通过综合整治、功能提升、服务增加等方式,提高小区内部空间品质和外部环境品质,并与周边社区形成互动和融合。而原拆原建则可能导致存量土地被闲置或低效利用,增加新建土地的需求和压力。

老旧小区虽然存在一些硬件方面的问题,但也承载了城市的历史文化和社区的记忆。这些小区的建筑风格、空间布局、居民生活等,都是城市发展的见证和社区凝聚的纽带。

原拆原建可能会破坏这些历史文化和社区记忆,削弱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影响社区的稳定和和谐。

综上所述,原拆原建并不是老旧小区改造的最佳选择,也不是普遍适用的方式。老旧小区改造应该根据不同地区,采取多种方式和手段,实现改造目标和效果。

0 阅读:75

八方镜

简介: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