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挣钱印度花,半分别想带回家!”
在国际上印度凭借着庞大的人口体量和潜力,吸引了一波又一波的海外投资者,但印度这片蓝海之下的汹涌暗潮,只有踏足其中之后才会清楚,而小米无疑是感受最深的那个,那么印度市场到底有多“残酷”呢?
小米为何入驻印度
在全球都进入少子化时代后,人口仍然持续增长的印度成为了国际投资者们蜂拥而聚的“宝地”,毕竟人口就代表着消费市场,根据印度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来看,他们需要的依旧是经济实惠的商品。
小米也正是看中印度的这个需求,毕竟自家的主打招牌就是高性价比,但中国自从升级为“智造”后,劳动力成本提升了不少。同时印度为了改善本国的制造业发展情况,开始对外国企业的入驻,提供了种种便利,希望借外企之手振兴工业,还因此定下了“印度制造”的宏伟目标。
考虑到印度庞大的廉价劳动力与土地价格,还有世界闻名的IT行业,对于小米来说的确是一个不错的去处。所以郎有情妾有意,双方一拍即合准备开工大干一场,然后从合作中各取所需。
只不过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却常常十分骨感,在小米勤勤恳恳在印度开垦了十年之后,尚未实现“印度制造”的印度,就已经按捺不住准备卸磨杀驴,而它的第一批目标,就包括了在印度市场风头正盛的小米。
印度挥起制裁武器
2022年5月印度以违反外汇法律为由冻结了小米账户上的46亿人民币,对此小米极力反驳,并且提出了上诉,然而1年之后印度法庭宣布,上诉无效处罚继续,并且还把原本的冻结变为了没收。
对此有不少网友评价说,外企看上了印度的市场,印度却在惦记外企的本金。事实上小米不仅是被抢走了这10年来的利润,在处罚下达之后还有媒体爆料,印度当局召集相关官员开了个会。
据报道称,此次会议的主题就是,要求外国手机企业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印度国产率,并且还准备强制加塞一些印度人担任这些企业各部门的一把手。圈内人对此评价说,印度吃下这些企业的成果之后,还想要进一步拿走他们的技术。
报道中称此次的“受害者”不只是小米,国内其他入驻印度的手机厂商,诸如VIVO、OPPO以及华为也同样在印度的“狩猎名单”当中。对于这个结果不少人表示不出意料,毕竟对于印度本地企业来说,以小米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对他们真的造成了降维打击。
据2022年8月的印媒《经济时报》所称,在中国手机品牌进入印度市场之后,他们犹如无人之境一般,吃下了印度70%的市场份额,剩下的市场则是被其他国家的手机企业占据,留给本国企业的加起来也不到1%。
值得一提的是,印度对于本国的手机企业是有一定程度补贴的,而且文章中还指出:在2015年时,本国企业还有35%市场份额的阵地,但7年之后他们就被挤压到几乎没有立足之地。
不过面对印度挥起的收割镰刀,小米也没有坐以待毙,而是拿出了裁员作为反击手段。
小米裁员进行对抗
2023年6月29日《经济时报》再次提及小米公司,报道表示因为内部进行重组再加上市场低迷,小米在印度的分公司规模未来可能将降至千人以下,而且在7天内,小米就以各种理由解雇了30多名印度员工。
对此印度相关部门对此进行了谴责,称小米损害了员工的权益,这是在用恶意裁员的手段进行报复。而小米的回应则是:裁员是因为企业无法预测未来市场变化,因此优化了部分员工以减轻自身负担。
虽然回应的措辞十分委婉,但其实所有人都清楚,小米所谓的“市场变化”实际上就是来自印度当局的折腾。在这种毫不掩饰地恶意之下,小米似乎终于失去了对印度市场的信心。
不过这也不怪印度着急,因为在2023年初时小米印度分公司的员工还有1500名左右,但在短短时间内就解雇了30人。并且有消息透露:此次裁员只是一个开始,小米未来还将继续进行高速裁员,最终将员工规模保持在千人以下。
此次计划裁员三分之一的力度实在是惊到了印度,毕竟小米在印度除了手机业务外,还有生产耳机、电视等种种智能电器的数家工厂,虽然这些工厂目前还没有人员变动的消息,可这些总计3万人左右的工厂一旦掀起高速解雇潮,对于印度而言也是一项要头痛很久的问题。
印度应当如何崛起
对于小米的这番操作,不少人表示这是印度李代桃僵的计划露了馅,所以小米才会用这样消极的态度进行对抗,不过这么说似乎也有几分道理,毕竟就算是美国硅谷,印度也能靠着类似的手段拿下三分之一的位置。
不过对印度这种想要靠着制裁、渗透、最终彻底吞并外企来改善本国制造业情况的想法,很多人都表示了不满,而这也导致印度在国际投资市场上的名声越来越差。
因此国内的有识之士也呼吁道,印度与其像猪笼草那样以市场为饵,不断捕获外企作为自己的养料,不如端正自己的态度,堂堂正正地与外资企业进行合作。不过当务之急还是暂停收割外企的动作,因为这会让印度的信誉透支的同时,还会让外界对印度的偏见积重难返。
不过这些建议虽然都是肺腑之言,但对于印度来说却并不是那么容易实现,毕竟莫迪的反对者早已虎视眈眈,由此也可以看出,印度想要真正实现崛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