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的后花园,东钱湖,西湖风光,太湖气魄,“竟说山灵与水灵,连环看似卧龙形”,钱湖东岸的蛇山,因山灵水灵而名二灵山。
王安石《咏二灵山》诗云:
海上神仙窟,分明作画图。
山云连太白,溪水落东湖,
路觉行边断,亭从僻处孤。
直教殷处士,城市迹全无。
二灵山上有二灵寺和二灵塔,其中二灵塔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低调地矗立于东钱湖畔。
据《东钱湖志》和《天童寺志》记载,二灵塔始建于五代十国的吴越国时期。
吴越国开国之君钱镠的第七子钱元瓘,是吴越国的第二代国君,公元932年至941年在位,谥号文穆王,志载:吴越长兴至天福年间,“钱文穆王命韶国师建古塔七层。”
二灵塔继承了唐代四方样式的民间石砌佛塔,高约10米,七层逐渐向上收拢,石板屋檐四角起翘,有挂风铃之孔,然风铃早已不在。
四壁都有壶门佛龛,刻浮雕佛像、金刚像40余尊,塔基有刻“福延圣寿”、“保国安民”匾额。
塔心中空而四周密封,塔后有门洞,弯腰躬身可以进入塔基内,仰望建筑之奇妙而不可向上攀登。
二灵塔历代屡经损毁整修,1986年大修二灵塔时,鄞州文管部门发现塔基东壁镌有“政龢七年”字样,政和是北宋徽宗赵佶的年号,政和七年即公元1117年,因此有人提出了二灵塔建于公元1117年的说法。
1987年,二灵塔列为省级文化保护遗产,2013年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宋熙宁年间,出生于鄞州走马塘村的御史陈禾,曾在塔旁筑二灵山房,读书讲学授徒,后拓建为二灵寺,延请雪窦寺奇僧知和禅师为主持,相传知和禅师带着二头老虎在此修禅,后来禅师同虎皆葬于塔旁。
二灵寺曾属天童寺,同样历代屡经损毁,六七十年代浩劫最为严重,2001年至2006年期间重新建成,如今又在拆除重建中。
二灵山、二灵寺、二灵塔,是东钱湖风光中浓墨重彩之画图。
古塔俯临清波,夕阳西下,塔影横斜,因此成就了“二灵夕照”之美景。
清代时东钱湖陶公山文人忻恕,提出了钱湖十景之说:二灵夕照、陶公钓矶、余相书楼、百步耸翠、霞屿锁岚、双虹落彩、上林晓钟、芦汀宿雁、殷湾渔火、白石仙枰。
忻恕《二灵夕照》诗云:
气昏日夕霭苍苍,独占群峦艳晚妆。
数点飞鸦寒布黑,几株疏树淡描黄。
倒含塔顶现奇彩,返照佛头开宝光。
一幅诗情兼画景,下山樵担著番忙。
前往二灵塔,可以从两个方向到达,东边可从东钱湖下水村经蝴蝶山而至,西边经小普陀景区也可到达,在过去的很长岁月里,蝴蝶山路荒人稀,小普陀景区收费阻拦,因此二灵塔曾经往来交通不便,人迹罕至。
2019年12月1日开始,小普陀景区正式免费开放。
2020至2021年,蝴蝶山旁边建成了水上浮桥。
从下水村湿地,经下水窑旧址、二灵塔、黄家岙而至小普陀景区,从此变得方便快捷,这一段风景线称为钱湖秘境,二灵塔就是其中重要一站。
全国重点文物二灵塔,应当被更多人看见!
你来看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