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最新数据显示,印度人口确实已突破14.3亿,超过中国成为全球第一人口大国。但人口第一就能超越中国成为下一个超级大国吗?
先看数据:根据联合国2023年人口统计,印度人口已达14.28亿,超过中国的14.25亿,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更关键的是,印度的人口结构非常年轻,平均年龄仅为28.4岁,而中国为38.4岁。印度约有65%的人口年龄在35岁以下,这意味着印度拥有约9亿的年轻劳动力。
但问题来了,这9亿年轻人中有多少接受了良好教育?根据印度人力资源发展部的数据,印度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只有28.6%,而中国已经达到57.8%。简单说就是,印度年轻人口中只有不到三分之一上了大学,而中国是超过一半。
反观中国,即使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依然保持在27%以上,是印度的近两倍。
我们来看看真正的科技创新能力——专利申请数。2023年,印度国际专利申请约2.4万件,而中国超过70万件,是印度的近30倍!
印度的智能手机市场也十分荒谬:印度人均年收入只有中国的五分之一,但智能手机渗透率却达到60%,似乎是个不小的成就。然而仔细一看就会发现喜剧性的一面——印度智能手机市场中,中国品牌(包括小米、vivo、OPPO等)占据了超过75%的份额!
表面上看,印度GDP增速确实比中国高。但这就像是说一个5岁的孩子身高每年增长10厘米,而一个17岁的青少年每年只长5厘米,所以5岁的孩子很快就会比17岁的青少年高——这显然忽略了基数差异。
截至2023年,印度GDP约为3.73万亿美元,而中国为17.8万亿美元,是印度的近5倍。即使印度保持7%的增速,中国只有5%的增速,印度也需要约45年才能赶上现在的中国GDP水平!
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印度经济结构的畸形。印度服务业占GDP的55%,但只吸纳了约30%的劳动力;而农业占GDP不到16%,却吸纳了42%的劳动力。这意味着印度近一半人口从事着最低效的经济活动。
印度确实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主国家,每次选举都是全球最大规模的民主实践。但印度的民主制度是否真的有效率?数据显示,印度国会平均每年通过法律数量为5-10部,而中国人大则为20-30部。
中国修建一条100公里高速公路平均需要2-3年,而印度通常需要7-10年。印度最引以为傲的德里地铁一期工程用了7年完成了65公里;同期,中国北京地铁扩建了超过300公里。这种效率差距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体制问题。
印度确实有巨大潜力——年轻的人口结构、英语普及率高、IT服务业优势明显。但从人口红利到经济强国,中间有太多必经的艰难环节,而这些环节恰恰是印度最薄弱的: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升级、教育体系改革、社会流动性提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