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夜间旅游市场简报

天佑聊趣事社会 2025-01-27 04:46:42

2024年,中国夜间经济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态势,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预计,2024年国内夜间旅游总花费预计达到约1.91万亿元,同比增长21.7%,已纳入监测的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在五一假期和十一假期的夜间客流量分别为7257.58万人次、9686.23万人次,按可比口径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6.9%、25.4%。

1

城市各有特色

县域夜游兴起

在各级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支持下,夜间经济从传统的夜吃、夜购,扩展到夜游、夜娱、夜宿等多元化消费业态,不仅丰富了市民和游客的夜间生活,也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024中国夜间经济发展报告》基于对全国36个主要城市的夜间消费数据统计分析,全国夜间消费指数排名前十的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广州、重庆、杭州、武汉、西安和长沙。

各大城市依托自身优势,打造具有特色的夜间经济名片。深圳发展低空经济、首发经济和主理人经济,商圈夜间消费活力十足;成都以食与游为媒,夜市经济和夜游经济蓬勃发展,文化与美食完美融合;上海的夜跑经济和夜间博物馆别具特色,健康与文化氛围浓厚;长沙借助假日经济和新消费品牌,吸引大量游客,夜经济火爆。

县域夜间经济发展迅速,且呈现多业态复合发展趋势。不少县城依托文旅资源,打造 “白 + 黑” 文旅组合拳,如昆山市通过“夜享昆山”品牌,发展“咖都之夜”“青年夜校”,深耕“夜文化”建设,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能,提升居民生活体验感。

2

消费需求多元化

市场越“夜”越精彩

年轻人主导

在夜游群体构成中,“90 后”和“00 后”为代表的年轻消费群体,是夜间经济的消费主力。他们具有消费灵敏度高、参与意识强、热衷接触新鲜事物等特征,对夜间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日益凸显。同时,他们的消费需求也为夜间消费的多样化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

需求多元化

不同代际、收入群体的需求差异明显,如 20 和 30 代偏爱区场馆夜游体验活动、街区的文化艺术展览、乡村的文化节庆等“文化 +”体验产品,40 + 客群热衷美食,50 +客群青睐微康养・轻疗愈产品;高线城市和低线地区的夜游需求也有所不同,高线城市对特色餐饮、文化节事等需求更高,低线地区则更关注民俗表演、市集夜市。

2024年国民夜间休闲诉求前三:放松身心、开心快乐,新奇有趣的夜游产品,品质优良的文化休闲活动。

场所多样化

夜游更趋向于本地生活场景,从景区、演艺场馆到休闲文娱场所、夜市集市、历史文化街区和旅游休闲街区等,游客更喜欢在休闲文娱场所、夜市集市、历史文化街区等地方停留,这些地方充满烟火气和文化氛围。

① 景区与文博场馆:越来越多景区夜间开放,从2020年到2024年,全国5A级旅游景区的夜间开放率从23%增加到63%,新入驻了一批灯光造景、演艺游船、民宿集市等夜间核心吸引物。

② 旅游演艺:旅游演艺演出呈现场景 “无边界” 和业态 “拓边界” 发展态势,场景拓展到文博场馆、街区商圈等,业态融合了餐饮、交通等,出现交演融合、宴演融合的创新产品。

③ 乡村、商圈与度假区:乡村产品业态逐步丰富,满足周末夜游需求;商圈类型与主题不断更新,满足品质消费和年轻潮流时尚的夜间诉求;度假区打造全天候休闲度假业态,推出节事演出、室内休闲等夜间产品。

体验丰富化

为了满足不同细分市场需求,夜游逐步从单一的夜景观光全面转向多维深度体验转变,涵盖了餐饮、娱乐、购物、旅游等多个领域,并且业态之间也相互融合赋能,像夜市不再仅仅是简单的小吃聚集,而是将美食与文化、娱乐等元素相结合。

3

科技赋能产业融合

催生夜游多样业态

文化、商业、旅游与创新的深度融合,催生消费新“夜”态,Livehouse 消费模式、夜间运动等新兴消费业态崛起,丰富了夜游的内涵。

同时,科技在夜游市场中广泛应用,5G、大数据、VR 等技术提升了夜间经济的智能化和互动性,如苏州拙政园推出的“拙政问雅” 夜间游园项目,通过声、光、电等多媒体技术,结合园林景观进行再次艺术创作,还有敦煌莫高窟的数字展示中心,在夜间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让游客身临其境地感受莫高窟的壁画和佛像,仿佛穿越时空进入古代的佛教艺术世界,同时也减轻了游客对真实洞窟的参观压力,保护了文化遗产。

免责声明:部分内容来源于中国旅游研究院、中国商业联合会、美团研究院的《2024中国夜间经济发展报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仅作分享使用,不涉及商业范畴,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 阅读:1
天佑聊趣事社会

天佑聊趣事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