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松口为乌克兰提供包括主战坦克在内的重型装备后,俄罗斯也火急火燎地为前线补充装甲力量。
2023年3月,据美媒《军事观察》报道,俄罗斯正在从远东地区向前线运输大量的T-54/55型坦克,它们是苏联上世纪40年代生产的装备,在俄罗斯各大军火库中的存量超过2800辆。
很显然,这个动态从侧面证明,当下的俄军重装备已经处于产能跟不上消耗的萎缩阶段,以至于俄军不得不启用这批上世纪的老古董投入前线。
而俄乌冲突也给中国提了个醒:我们武器库中存放的1300多架歼-7/8、2000多辆59式坦克也不能随意报废销毁,它们未来可能还用大用处。
先进装备可能并不够用在国内互联网上,针对俄罗斯启用“古董装备”投入作战的消息,网民们大多抱着“幸灾乐祸”的心态看待此事。
很多人认为,俄罗斯之所以沦落到启用T-55、T-64等老古董坦克的地步,主要原因是俄罗斯工业能力萎缩严重,无法生产足够数量的T-90坦克。而中国并不需要担心类似的情况,毕竟中国有“世界工厂”的名号,先进装备的产能远非俄罗斯能比。
根据美国国际战略研究所在《军事平衡》所列举的数据来看,解放军共计装备了5850辆各型坦克,其中第三代坦克包括2500辆96A式主战坦克、500辆99式坦克以及300余辆99A式坦克。
不过在先进的第三代坦克以外,解放军也保留了2400余辆59式系列坦克,包括59式、59-1式、59D式等型号。
从数量来看,3300余辆第三代坦克放眼全世界都是顶尖规模的装甲力量,但这并不代表这些先进坦克足够承受我们进入战争状态的消耗。
事实上,在俄乌战争爆发前,俄罗斯也拥有2750余辆第三代坦克,包括750辆T-72B/BA、1200辆T-72B3,450辆T-80U/BV,350台T-90A等等。
但从俄军装备在乌克兰战场的消耗速度来看,如此规模的先进坦克并不能满足前线的作战需求。事实上,如今俄罗斯各大军工厂已经进入全速生产模式,但先进重装备的产能依然比不上前线消耗的速度。
装备性能与生产周期的矛盾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其实很简单。除了俄罗斯自身军工能力下滑的因素以外,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先进装备固然性能更强,但其生产周期也不可避免地大幅延长了。且不单是俄罗斯存在这个问题,美国也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
在二战时期,美国凭借“世界工厂”的庞大产能生产了海量装备,当时全美军工生产线每10分钟就能制造1架装甲车,每30分钟就能制造1辆坦克,每63分钟生产1架B-29重型轰炸机。而在今天,美国单是维修1架B-2隐身轰炸机就需要耗费4年时间。
当然,这并不代表美国的军工能力“退步”了,而是说明现代高性能装备的复杂程度比老装备大幅提高了,无论生产还是维修,都需要更长的时间周期。
因此,如果抱着“现有先进装备数量足够”的心态盲目淘汰老装备,很可能在战时出现关键装备告急的尴尬局面。
老装备也有新用场很显然,解放军对这一现状具有清醒的认识,因此才会在已经拥有99A式第三代主战坦克的情况下,依然保留着2400余辆59式第一代主战坦克。
59式坦克是上世纪50年代中国仿造苏联T-54坦克所研制的中型坦克,整体性能已经与第三代坦克相差甚远,但胜在数量庞大。
而且最新的59D坦克在升级火控系统、车载计算机、爆炸式反应装甲后,性能获得了较大提升,在现代信息化战场下依然具备不俗的战斗力。
因此,未来解放军有必要继续为其余59式坦克陆续升级为59D坦克的水平,以便应对不时之需。此外,随着中国电子科技水平的提高,这些59式坦克未来也可以改造为无人坦克。
在无需搭载乘员的情况下,59式坦克的车内空间可以全部填充其他战术设备,进一步提高作战效率,而且无人坦克可以执行更加危险的任务,给对手造成巨大的压力。
此外,解放军陆军的这套方案也对空军装备具有借鉴价值,截至目前,解放军空军封存与改装服役的歼-7约有1000余架,歼-8则有300余架,合计数量为1300余架。
虽然那目前解放军空军服役的四/五代战斗机总数至少在1500架以上,但这1300余架二/三代战斗机水平的歼-7/8依然可以发挥自己的余热。
举例来说,在歼-7的各种型号中,升级过PD火控雷达、玻璃化座舱以及数据链系统的歼-7G就拥有不错的信息化水平,只要接受先进预警机的引导,依然可以发挥空战能力;
歼-8的基础要更好一些,其中歼-8D、歼-8F都接收过西方先进航电改造,配备多普勒火控雷达以及霹雳-12中距离空空导弹,可以在30~60公里的范围内开展超视距攻击。
至于型号更老旧的歼-7、歼-8,解放军可以对其实施无人化改造,使其变为高空高速无人侦察机或者自杀式无人机。
从载弹负荷来讲,它们都可以被视为拥有数吨战斗部的超大型制导飞弹,可以有效消耗敌方防空导弹存量,为我军后续空中突防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资料
【1】中国陆军还剩多少59式坦克?答案令人吃惊 .环球军事
【2】大国空军装备篇——还在服役的歼-7系列战斗机 搜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