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硝烟滚滚,旗帜飘扬,号角声震天。从东北的深山到鸭绿江边,这支部队凭借坚定意志和强大力量,在共和国军事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它诞生于抗日战火,历经解放战争的洗礼,最终在朝鲜战场名扬四海,这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旗下三十八军至五十军,每支部队都立下赫赫战功,战士们英勇无畏,共同塑造了四野的辉煌名声。他们从东北的白山黑水起家,征服全国,最终奔赴抗美援朝战场,用鲜血生命捍卫了新中国的尊严。让我们走近这些英勇部队,体验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感受他们的不朽荣光。
走过红土地,经历过生死考验,三十八军,由彭德怀指挥的红三军团和徐海东的红二十五军部分战士组成,李天佑司令员领队,来到了东北战场。在秀水河子一战中,该军初露锋芒,一战成名。自那以后,他们成为东野一纵的核心力量,在解放战争的烽火中,建立了显著战绩。在四平街头拼死搏斗,在沈阳城下攻克难关,这些经历都证明了他们的勇敢无畏。平津战役时,三十八军像一把利刃,直冲天津市中心,把第一面红旗升上了天津城墙。1950年,朝鲜战争开始,三十八军坚定地开赴朝鲜战场。在抗美援朝的第二次战役里,他们展现了勇猛顽强的战斗精神,在极端困难的处境下,成功阻挡了敌军,对胜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彭德怀司令员在电报中写下“三十八军万岁”,这之后,“万岁军”的称号广为人知。
徐海东带领的老红军和黄克诚培养的新四军精锐三十九军,在刘震的领导下,从苏北迁徙到东北,变成了东北野战军第二纵队,保留了红十五军团的优秀传统。这支部队在战场上历经千辛万苦,从抗日战争的平型关大胜,到解放战争时期的三下江南、衡宝等战役,都留下了他们战斗的痕迹。他们英勇善战,战功卓著,对解放战争胜利贡献巨大。1950年10月,三十九军奔赴朝鲜战场。在云山一战中,他们与装备先进的美国骑兵第一师激烈交火,尽管装备不占优势,却重创了这支美军“王牌”部队,几乎全歼敌人,名声远扬,为我国军队增添了荣耀。东北野战军第三纵队,即后来的四十军,韩先楚任司令。该部队1946年从山东鲁中军区和冀热辽军区抽调部分部队合并组建而成。四保临江战役中,四十军连打胜仗,东北战场形势逆转。接着,他们首战拿下义县,让国民党军无法应对;在辽西会战中,他们还成功抓获了国民党高级将领廖耀湘。四十军从松花江出发,一路南征,所向披靡,被国民党誉为“旋风纵队”。1950年10月,这支部队成为首批开赴朝鲜的志愿军,首开抗美援朝胜利战局,为胜利打下了根基。
第四十一军源自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吴克华任司令,彭嘉庆任政委。它源自山东胶东的地方部队,因战斗勇敢、命令执行严格闻名,特别在阵地战中表现出色,被赞为四野的“铁军”。在本溪保卫战中,解放军展示了坚强意志,让杜聿明见识。老爷岭上,解放军击败了国民党的“千里驹”。塔山阻击战中,解放军让十万国民党军陷入困境。1950年2月,四十一军被派往广东剿匪,次年进入潮汕执行海防,为政权稳固作出贡献。虽未参与抗美援朝,但四十一军在解放战争中,从东北到两广,为解放事业立下显著功勋。第四十二军源自东北野战军第五纵队,由万毅担任司令员,刘兴元任政委。这支部队由来自关内多个解放区的部分部队组成,在东北十二个野战军中是组建较晚的几个纵队之一。它于1948年3月31日正式成立。“第五纵队”名字当时敏感,林彪敢于冒险,最终成功建立了该部队。尽管成立较晚,四十二军却在成长中显示出了惊人的实力。辽西战役让他们崭露头角,他们立誓在抗美援朝中大展身手。在首场战役中,四十二军在黄草岭和赴战岭连战十三天,坚决抵挡住了敌军的猛烈攻势,击毙敌人三千六百多,挫败了敌军绕道江界的计划,赢得了志愿军总部的高度赞扬。
在战斗中,黄草岭英雄连等英雄集体和个人出现,给四十二军的史册增添了荣耀。随后的第二、三、四次战役和阵地防御战中,四十二军勇敢对抗敌人,总共消灭了超过两万八千名敌军,产生了如“三八线尖刀英雄连”、“石城岘英雄连”等英雄连队及关崇贵、安炳勋、员宝山等众多英雄单位和个人。到了1952年11月,四十二军返回国内。第四十三军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战绩,它源自东北野战军的第六纵队。这支部队的历史源头可追溯到大革命时期的叶挺独立团和抗日战争时期的八路军一一五师,在解放军中享有“老大哥”之称。陈光、黄永胜、洪学智曾相继领导这支部队,赖传珠任政治委员。东北战场首战,秀水河子一役,便由他们指挥发起。在二下江南战役里,六纵部队攻下德惠城,学到了很多攻坚战的技巧。经过四平攻坚战的锻炼,他们的战斗力增强了,林彪还根据这些经验创造了“四组一队”的攻坚方法,六纵十七师也因此被赞为“攻坚老虎”。在锦州和天津的攻坚战中,“攻坚老虎”再次表现出了强大的实力。在辽西会战中,他们把廖耀湘兵团打得一败涂地。1950年3月,四十三军和四十军联合作战,解放了海南岛。他们从松花江打到天涯海角,用木帆船成功穿越海峡,攻破了国民党精心构筑的“伯陵防线”,又一次展示了他们是一支战无不胜的钢铁部队。
第四十四军原本是东北野战军的第七纵队,邓华是司令员,陶铸是政治委员。这支部队成立于1947年8月,它是由辽吉军区的本地部队升级成为正规的主力部队的。尽管成立较晚,第四十四军却参与了东北战场的多数重要战役,诸如四平、锦州等地的攻防战,法库、辽沈、辽西的会战等。他们发明了结合运动战与攻坚战的“爆破前进法”,在万山群岛海战中,他们用木制船只击败了蒋 军的钢铁舰艇,创造了海战奇迹。到了1952年10月,第四十四军被撤销,随后与四十五军合并,成立了新的五十四军,同时军部并入中南军区海军机构。第四十五军源自东北野战军第八纵队,黄永胜任其司令。该部队由抗战时期冀热辽军区和陕甘宁边区的部队改编而来。黄永胜将军勇猛善战,能快速发现战机。八纵队组建后,马上加入了东北的秋季战斗。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八纵连战连捷,首胜梨树沟门,接着在杨杖子取得两次胜利,九门台一战再获全胜。他们还多次破坏了北宁路和锦承路。秋季攻势期间,八纵共消灭敌人2.8万多,俘虏了包括21师少将师长郭惠苍、暂编22师少将副师长苏景泰在内的1万多人。
锦州攻坚战中八纵像尖刀一样冲锋;在消灭廖耀湘兵团时,他们立了大功;天津城外,他们巧妙反击设下陷阱;衡宝战役中,他们让白崇禧惨败如滑铁卢。这支部队虽年轻,却不断创造辉煌。1952年,四十五军取消,与四十四军合并成五十四军。第四十六军源自东北野战军第九纵队,由詹才芳担任司令,李中权既是政治委员也是政治部主任。这支部队源于抗战初冀东暴动留下的武装队伍。九纵出关后首次交战,与八纵协作,在秋季攻势中于杨家杖子围击国民党第四十九军,成功歼敌五千余人,并缴获大量武器。辽沈战役期间,锦北渗透战中,九纵五日五 夜持续作战,成功切断了锦州与义县之间的联系,贡献突出。在锦州外围战、锦州攻坚、辽西会战、攻占营口和天津攻坚等战斗中,九纵队表现优异,东野总部给予高度评价称:“全纵队积极进取,进步迅速。”1952年9月,四十六军赴朝鲜参战,接手四十二军负责的西海岸防御工作,军长为萧全夫。四十六军在朝鲜战场参与过三次马踏里战斗,还负责守护西海岸和“三八线”临津江北岸的防守。到了1955年10月,该军返回了国内。
第四十七军源自东北野战军第十纵队,梁兴初任司令,周赤萍任政委。该部队源于八路军三五九旅的一部分。解放战争期间,他们参与北满西满的剿匪和长春、三下江南、夏秋和冬春攻势等战斗,共击溃敌人近万人。辽沈战役中,十纵队遭遇了由新一军、新六军等“五大王牌”组成的,由廖耀湘指挥的十多万敌军。十纵与兄弟部队紧密协作,坚决抵挡敌人西进,确保了我军攻打锦州的部队后方安全。锦州得手后,十纵又加入辽西大规模战斗,对消灭廖耀湘的部队有重大帮助。东北解放战总结里,四野司令部对十纵大加赞赏。之后,四十七军参与了平津战役和南征,征战范围遍及中国大半。1951年二月,四十七军开赴朝鲜战场,击溃敌人四万四千多,出了罗盛教等国际主义英雄。1954年九月,四十七军返回国内。
第四十八军原本是东北野战军第十一纵队,领导是贺晋年司令员和陈仁麒政委,还有董存瑞这样的英雄出自这里。这支部队是从冀察热辽军区的一些地方部队发展起来的。辽沈战役时,十一纵和四纵一起战斗,坚决挡住了来支援锦州的国民党“东进兵团”的11个师,帮助锦州攻坚战取得了成功。十一纵的士兵们坚定了与阵地同生共死的信念,坚决不放弃每一寸土地。1948年12月,十一纵队加入平津战役,连克密云、石景山电厂、门头沟矿区等,对北平解放贡献显著。南下时,四十八军独立作战在赣南,付出小代价击溃众多敌军,解放广泛区域,助力主力军向广东推进。1952年3月,四十八军被撤销番号。第四十九军原是东北解放军第十二纵队,由钟伟将军指挥,袁升平将军负责政治工作。这支部队由抗战胜利后到东北的新四军第二、三师以及山东军区的一些部队组成。钟伟将军治军有方,即便十二纵成立较晚,但战斗力提升很快。辽沈战役尾声,十二纵队击败207师,打下沈阳,东北解放战就此结束。同年12月,四十九军进关加入平津战事。
其部第一四五师与友军协力攻下天津,军主力夺得塘沽,后一四五师与一四六师负责把守天津。宜沙战事中,四十九军打下沙市及江陵,跨过长江追赶敌军。在南下途中,青树坪一战中,146师因过于自信而遭遇重创。到了1952年1月,第四十九军的番号被取消。第五十军是个特别的部队,它源自原国民党第六十军起义后改编。曾泽生担任军长,徐文烈是政治委员。在党的指导下,该军经历了深度的政治整顿,彻底转变,发展成了新式的人民军队。五十军在南下作战中参与了鄂西战事,捕获众多国民党士兵。随后,该军协助第二野战军征战四川,加入成都战役。同年10月,五十军前往朝鲜,投入了抗美援朝的战斗。第三次战役中,他们把英军的重型坦克营全部消灭,成功解放了汉城。第四次战役里,五十军在汉江两边坚决抵抗了敌人五十个日夜,帮助志愿军主力休整和反击赢得了重要时机。
1951年三月,五十军回国内进行休整。当年七月,部队重返朝鲜,负责守护西海岸和修复机场等工作。到了1955年四月,五十军再次返回国内。从东北的深山到朝鲜的江边,从国内解放战争到国际抗美援朝,第四野战军里的这些英勇队伍,用鲜血和生命创造了无数辉煌的胜利。他们承继了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优秀传统,勇敢战斗,勇于牺牲,为国家成立和安全立下了不朽功勋。他们的英勇事迹将永远留在我国的历史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