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锦记李文达逝世:经历三次分家危机,回归内地市场,打造千亿酱料帝国

蓝鲸财经 2021-07-28 10:30:12

7月27日,李锦记发布讣告称,7月26日,李锦记集团主席李文达离世,享年91岁。

对于李文达的离世,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认为,李文达是成功商人及杰出工业家,李锦记中式酱料王国的产品销售至全球,成就卓越。

1972年,李文达正式成为李锦记第三代掌门人,距今已近50年。在这50年,李文达带领李锦记在美国、东南亚等地拥有生产基地,并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进入中国内地市场。李锦记的产品也从蚝油增加到了酱油、蒸鱼豉油、XO酱等200多个品种。

值得注意的是,李锦记在13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数次分裂风险,但均在李文达的参与下化险为夷。

业内人士认为,李文达对李锦记而言是一个标志性承上启下的人物。虽然李锦记是家族企业,但已经拥有完备的运营体系,且已经实现了第四代稳定的接班,李文达去世后,李锦记受到影响不大。

50年掌舵酱料帝国,从作坊到千亿规模企业

7月26日,李文达离世。

对于李文达离世,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表示深切哀悼,并深感哀痛,代表特区政府向他的家人致以深切慰问。林郑月娥说,李文达是成功商人及杰出工业家,将承传的祖业发展为一家家喻户晓的中式酱料王国,产品销售至全球,成就卓越。李文达多年来致力弘扬中国传统与饮食文化,并热心公益,设立慈善基金,支持本地慈善和社会服务,同时关心国家发展,在内地参与建设,扶贫助学。

据了解,1922年,李文达出生,其父李兆南为其取名“李见大”,希望李文达能够平安长大。1945年,李文达初中毕业升上高中不久就退学进入李锦记做生意。但李兆南要求其先经过历练才能进入李锦记。两年后,李文达获得了第一桶金,并在澳门开办了日用品工厂。1972年正式接手了李锦记,先后在美国、东南亚以及中国内地建厂,成就李锦记千亿规模的“酱料帝国”。

李文达于2018年获颁授香港银紫荆星章。在《2021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中,李文达全球排行第111名,拥有财富174亿美元,约合1133亿元人民币。

目前,李锦记的总部设于中国香港,并在中国内地的新会、黄埔和济宁,以及美国洛杉矶、马来西亚吉隆坡设立生产基地。产品除耗油外,还包括酱油、蒸鱼豉油、西红柿沙司、XO酱等200多种产品。

在李锦记成立之初,仅是一个小作坊。1888年,李文达的爷爷李锦裳经营一家小茶寮,因忘记关火,煮蚝时间过长意外发明蚝油,自此以后专心制作蚝油。1902年的一场大火,李锦记的店铺付之一炬,李锦裳全家从珠海搬到了澳门,在澳门继续扩大生产。1930年代,李锦记搬至香港,最初也是前店后厂的模式。李文达接手李锦记后,在香港黄竹坑购地建厂,并在上世纪80年代末在福州生产了进入中国内地市场的第一瓶蚝油。

目前,李文达已经顺利完成了向第四代交棒的任务。李锦记的家族产业包括李锦记酱料以及李锦记健康,李文达的三儿子李惠中是李锦记酱料集团主席。李锦记四儿子李惠森是李锦记健康主席。并且,已有两名第五代成员进入李锦记。

不过,经历了130多年的发展,李锦记依然是家族企业,并未上市。李锦记的负责人多次表示:“李锦记并不缺资金,所以上市还不是最迫切的需求,如何把品牌传承得更好,才是李锦记更需要考虑的。”

经历三次分家危机,李文达实现企业的承上启下

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公司治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宁向东在《家族精神 李锦记传承百年的力量》中称:家族企业发展,在很多情况下会出现一个“三代重整”的现象,也就是说:第一代创业,第二代守业,到了第三代,则要重整家业。

李文达作为李锦记第三代掌门人,经历了李锦记的重整。

李锦记第一重整,当时李锦记主要负责人是李兆南,他排行老三,上面还有两个哥哥。李文达尚未正式接手李锦记。

60年代末70年代初,李锦记仍以“旧庄蚝油”主导高端市场,李文达提出推出“平价蚝油”,打开蚝油的大众市场。但是,香港经济金融、旅游、房地产行业都是热门行业,酱料行业不被看好。所以李锦记堂兄们认为投资有更好的选择。并且堂兄们考虑是如何稳妥地移民,酱料生意只要维持现状,不想冒险。

最终李兆南支持了李文达,抵押自己全部身家和银行借贷,然后买下了两位哥哥的股权。实现了“一房买两房”的计划,实现了家族重整。

第二次重整,则由李文达一手完成。李文达兄弟姐妹工8人,男孩为李文达和李文乐。

1987年,李文乐患病鼻咽癌,并提出了分家的想法。由于李文乐在银行工作,并未将全部精力放到李锦记上,当时李兆南给出的方案六比四分配的比例,李锦记40%的股权给李文乐。

不过,但李文乐要求五五分。

双方未能达成协议,导致对簿公堂。虽然法院也未支持李文乐的要求,但李文乐提出了8000万港元现金回购的方案。为了李锦记的发展,李文达出卖了黄竹坑厂房,并举债完成了这笔收购。

当时,8000万港元不是小数目,李锦记位于香港大埔的工厂正在筹建,亟需资金支持,四十可能导致李锦记现金流断裂。

第三次重整的原因,来自李文达的四儿子。李文达共有五个子女,四男儿女,李惠民、李美瑜(女儿)、李惠雄、李美玫(女儿)、李惠中、李惠森。

2008年金融风暴,李锦记提出关闭直销业务,这引起了李惠森的不满,一怒之下要自立门户。

李惠森曾对媒体表示,当时觉得很不爽,这些年我做了那么多事情,却决定不做了。但在李文达的劝说下,李惠森回心转意,且直销业务也得以保留。

重新定义李锦记 落叶归根

经历了数次危机,李锦记更加稳定,李文达决定重新定义李锦记,并实现落叶归根。

宁向东认为,李锦记从一个酱料作坊起步成为令人钦佩的企业,很大程度上应该在于中国内地改革开放政策所提供的历史机遇,在于李文达家族勇于抓到这个机遇,踏上中国经济发展的轨道。

虽然上个世纪90年代李锦记产品的主要市场都在海外,特别是在美国。不过,李文达一直关注内地市场。改革开放后,李锦记通过广交会等途径,进入内地市场。但是,由于内地当时消费水平不高,普通消费者根本买不起李锦记蚝油等产品。李锦记只进入华侨商店和针对海外客人的商场与宾馆中。

1980年代末,内地大众消费市场快速成长,李锦记选择以代理销售的方式进入中国内地市场,但个别经销商以走私方式把李锦记的产品运入国内,赚取额外的好处。

李锦记一定要到内地建厂。李文达认为,香港固然有第一流的国际贸易环境和金融服务条件,但香港毕竟太小,无法承载起一个国际级的制企业。大陆的舞台够大,只要有能力,就有机会实现家族的梦想。

李文达的计划是,先考虑建一个生产基地,同时再培育市场,等待着它慢慢成熟。

李锦记第一个出产蚝油的内地厂房设在福州。据了解,福州当地官员对于李锦记的投资意向非常重视,主要领导都接见了他们。并亲自找有关方面协调解决的,落实了海产品公司的办公地点问题。随后,李锦记又在广州黄埔建设了工厂,提高了产品在内地市场的竞争力。

随着李文达对大陆市场的认识加深,他认为李锦记不能固守蚝油等经典产品,而应该以创业的心态在更宽泛的酱料领域谋求突破,开始生产古法酱油。

最后,随着李锦记内地业务的不断扩大,李文达决定落叶归根,在其祖父的老家在新会建设了最大的工厂。

0 阅读:6

蓝鲸财经

简介:原创财经新闻报道+财经信息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