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一生勤勉,励精图治,为何评价他是庸君?嘉庆自己指出了原因,这个评价很客观

读书悟道君 2024-03-06 21:32:17

公元1796年2月9日,这一天大清朝上下沉浸在一片喜庆与祥和之中。这一天有三喜,首喜是春节,二喜是乾隆禅位大典,三喜是嘉庆登基大典。

能够活着把儿子送上大位,乾隆心里应该高兴;能够不用在国丧中悲喜交加,嘉庆也应该庆幸。但实际上,这父子二人心里都不痛快。

乾隆选择嘉庆是无奈之举,想要的太子人选相继离世,永琏永琮兄弟二人谁也没长大成人,就连他最爱的富察皇后也早早舍他而去。

剩下的儿子们,看着多,倒还有十几个,但寿命活过乾隆的只有四个,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五子永琰和皇十七子永璘。

对这四个儿子,乾隆也不满意,永璇身体有残疾,永瑆是个小气鬼,永璘整日不务正业,永琰也没什么过人之处,但好在学习刻苦,勤奋上进。

所以,永琰当皇帝不过是乾隆退而求其次的选择,乾隆心里至少是有遗憾的。

不管怎么说,老皇帝下马,新皇帝上任,年号也改成嘉庆了,永琰总算当上皇帝了,他应该开心才对。

但这皇帝当得郁闷至极,实在开心不起来。

年号是改了,嘉庆钱也在紧锣密鼓地在生产中,但嘉庆年号只对外,不对内,对内仍是乾隆年号。

和珅还不合时宜的提了一个建议,说乾隆自称“太上皇帝”,而嘉庆则称为“嗣皇帝”,乾隆很乐意的采纳了。

乾隆自己也说了,归政后,在军国大事和用人方面,他还是要过问的,新皇刚即位,还有很多不懂的地方,所以每天都要到他那里听政。

对于大臣们而言,嘉庆才是自己未来饭碗的保证,乾隆随时都会过期。所以,国事自然是呈报嘉庆,这也是合情合理的。

但在嘉庆元年正月,湖广总督毕沅上了一道关于征剿白莲教的奏折,在末尾处写了一句话“仰副圣主宵旰勤求,上慰太上皇注盼捷音”。

乾隆看了很不爽,认为毕沅先歌颂了嘉庆才轮到自己,距离他交出皇位不过二十天,就被冷落了吗?

于是,乾隆大动干戈,下旨斥责毕沅,说军国大事仍是自己在处理,嗣皇帝还在学习经验,每日聆听他的教诲。

此后,乾隆更是把所有大权都紧攥手中,那嘉庆每天干什么呢?也挺忙,天天陪伴在乾隆身边,陪吃陪喝陪笑,还要与和珅暗中斗法。

在乾隆的眼中,和珅的地位都比他高,在外国人眼中,和珅俨然犹如二皇帝,而嘉庆不过是一个三皇帝。

嘉庆嗣位不久,和珅就在嘉庆身边安插了一个心腹吴省兰,表面是上是帮嘉庆抄写诗文,实际干着特务工作,日夜监视着嘉庆。

嘉庆也心知肚明,但也没有认怂,在演好傀儡角色的同时,他也在物色属于自己的人才,刘墉就是他看中的人选,此人为人正直,从不对和珅阿谀奉承。

那么,和珅就没想过自己的未来吗?毕竟留给乾隆的时间不多了。这事儿不是他想与不想的问题,这是他与嘉庆之间的一场较量,是谁赢谁输的问题。

和珅跟着乾隆猖狂了三十多年,除了成为一名大贪官,他的政治网络也十分强大,任人唯亲,党羽密布、贪腐成性、排斥异己。

所以,如何拿下和珅也是嘉庆的一个难题。

与乾隆太上皇相处的三年多时间,看似短暂,对于嘉庆来说,实则度日如年,形同傀儡。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在位六十年,训政三年,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中国历史上执政最久,寿命最长的乾隆皇帝驾崩了,享年89岁。

将死之时,他仍在惦记白莲教起义之事,很不情愿的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但嘉庆顾不上悲伤,他有一件十分要紧的事,那就是拿下和珅。乾隆前脚刚咽气,第二天嘉庆就剥夺了和珅军机大臣、九门提督两职。

当时他这么哄和珅的,他说,你是大行皇帝近臣、首席军机大臣、内阁大学士、国家的勋旧元老,未来朕还要仰仗你辅佐,当务之急,丧事是首要大事,朕命你全权主持丧事,暂时免掉你军机大臣和九门提督的职位,等丧事一过,就恢复你的职位。

但实际情况却是,嘉庆在安抚和珅的同时,早已迅速更换了领导层。嘉庆让十一哥永瑆担任军机大臣,处理军政要务;封八哥永璇为亲王,总理吏部;让大哥永璜长子绵恩担任九门提督,同时指挥火器营和健锐营。

绵恩到岗后,马上调走了和珅的千余名甲兵,撤换了九门提督衙门里和珅的亲信,从而切断了和珅与外界的一切联系。

正月初八,嘉庆又召来大学士刘墉和自己恩师朱珪,让他们与内阁一道弹劾和珅。经过一番准备之后,他下旨逮捕和珅。

正月十一,嘉庆指示让各部门尽快给和珅议罪,并将和珅的罪行分发至各省,让大家一起讨论。

正月十五,嘉庆宣布了和珅的二十条大罪,并下旨抄了和珅的家。

正月十八,和珅被赐犾中自尽。

至此,一代大贪官落幕了,嘉庆也迎来了真正属于他的时代,然而,他仍旧开心不起来。

后人都说和珅的八亿身家都进了嘉庆的口袋,果真如此吗?但经济上的丰收并不能改变他在政治上的困境。

嘉靖接手大清江山的时候,距离清朝灭亡还剩一百多年,此时的清朝实际已进入风雨飘摇时期,盛世落幕后的帝国,危机四伏。

首先吏治松弛,贪腐成风,各级官员利用职务之便搜刮民财,给百姓带来无尽的灾难。

拿河患治理来说,嘉庆曾就南河工程(黄河下游)发表了一番言论,他说,南河工程拨款千万,但河患问题却迟迟没有解决,每遇河水暴涨,工程马上坍塌,很明显有不法官员从中作假。

据南河总督徐端奏报,自乾隆四十三年至嘉庆十年(1778—1805)的二十八年间,“漫溢频仍,得保安澜者,仅止八年”。

对此他还曾写诗痛骂过,“内外诸臣皆紫袍,何人肯与朕分劳?玉杯饮尽千家血,银烛烧尽百姓膏。天泪落时人泪落,歌声高处哭声高。平居漫说君恩重,辜负君恩是尔曹。”

嘉庆意识到,大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整顿吏治,但颓势之风非一日之寒,短时间内无法改变,而且也不得不承认,嘉庆作为一个守成帝王,能力也是有限的,远没有雍正改革的魄力。

但嘉庆绝对是一个称职的帝王,为改变颓风,他从自己做起,带头崇尚节俭,奖励清廉,并下令此后禁止呈献宝物,从皇宫刹住搜刮之风。

除了吏治腐败问题,此时大清的军队战斗力也是一个致命的问题,八旗军早已没有了往日的风采,骑马会从马上摔下来,射箭一箭也难中,满人尚武的传统,到此时也丢得差不多了。

所以,在白莲教起义时,八旗兵不堪一击,各级政府不得不招募相对彪悍的乡勇和团练。

再者,到嘉庆时,大清国库空虚,乾隆在位时六下江南,连年战争,表面看是盛世,实则加剧了社会矛盾。

所以,到嘉庆年间,农民起义更加频繁,社会矛盾越发尖锐,而此时的西方国家却正在资本主义的道路上飞速发展,各方面都取得了重大发展。

落后挨打的局面已经注定,嘉庆再努力也无法改变大清王朝衰亡的局面。

正因如此,所以在很多人眼中,嘉庆这个皇帝很平庸,没什么作为,其实往后看,道光、咸丰之后的皇帝,一代不如一代,实际这其中也有历史大势的原因。

对此,嘉庆也有自己的评价:“朕图治维殷······所谓为政不在多言,无奈衰敝之势已成定局。”,这个评价很客观。

0 阅读:22
读书悟道君

读书悟道君

分享高质量历史阅读,市井江湖小说 水浒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