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后半生热播引热议:老年人的情感需求该不该被看见?
最近电视上有个剧可火了,叫我的后半生。说的不是年轻人打拼,而是大学教授沈卓然老年找老伴的故事。这老爷子七十岁了,刚死了老伴那会儿,整天跟丢了魂似的,谁想到转头就跟年轻护士长好上了。
要说这事也真够新鲜的。护士长搬进教授家那天,街坊邻居都看傻了眼。俩人成天在院子里你侬我侬的,儿媳妇刘丽娜端着饭碗直嘀咕:"这哪像七十岁的人啊?"可好景不长,护士长儿子也搬来住,为着房子过户的事天天吵吵。寿宴那天闹得鸡飞狗跳,教授这才明白,人家图的不是他这个人。
要说这老爷子也够能折腾的。刚送走护士长,转头又跟女科学家聂娟娟谈起了精神恋爱。俩文化人较劲可有意思了,为着个法语发音能掰扯三天。听说聂娟娟得癌症那会儿,老爷子在书房坐了一宿,烟灰缸都堆成了小山。要我说啊,老年人谈对象比年轻人还较真,他们等不起啊!
最逗的是亲家母孙宝琴。这老太太整天给教授张罗对象,最后把自己闺蜜彭玉兰介绍来了。彭大姐人勤快又实在,可教授愣是看不上。有回彭玉兰穿了双旧拖鞋,老爷子当场脸就拉下来了——那鞋是他前妻留下的。您说这事儿闹的,鞋柜里少说二十双鞋,非得穿那双旧的。
现在电视剧演到第四段感情了。这回这个长得跟去世的老伴一模一样,老爷子眼睛都直了。可过日子哪能靠长相?听说后来发现这女的背地里搞小动作,老爷子气得差点犯心脏病。要我说啊,找对象这事儿,年轻时候看脸,老了还是得看心。
剧里最让我心疼的是彭玉兰。这大姐不图钱不图房,就单纯喜欢文化人。有场戏是她偷偷去听教授讲座,站在最后一排听得直抹眼泪。可惜孙宝琴这个媒人太能搅和,硬是把好事给搅黄了。要我说,老年人谈对象最怕外人瞎掺和。
现在电视剧还没大结局,听说最后老爷子还是自己过了。要我说这安排挺真实,老年人找伴儿就跟买鞋似的,看着好看的不一定合脚。不过这事也给我们提了个醒,现在空巢老人这么多,咱们当子女的不能光给钱给物,得多关心老人的精神需求。
您说老年人到底该不该找对象?要我说啊,这事儿得看缘分。就像剧里唱的:"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现在啥都快,可老年人的感情急不得。找着合适的就搭伙过日子,找不着也别强求。最要紧的是活得自在,别为着旁人的眼光委屈自己。
这剧为啥火?就因为它敢说真话。现在多少子女拦着父母找老伴?怕分家产怕丢面子。要我说啊,咱们都有老那天,将心比心吧。您看剧里沈教授那几段感情,虽说都没成,可人家活得真实啊。老年人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这事儿真不丢人。
要说剧里最扎心的台词,还得数沈教授那句:"我都七十了,还能有几个明天?"这话听得人心里发酸。现在生活好了,老年人活到八九十不稀奇,可怎么把日子过舒坦了是个学问。要我说啊,甭管多大岁数,追求幸福这事儿永远不晚。
听说原著小说结局更现实,教授最后独居到老。要我说这也挺好,清净。老年人最怕啥?不是孤单,是凑合。与其找个不合适的天天拌嘴,不如自己养养花遛遛鸟。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