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秦始皇焚书坑儒,很多人都拍案而起,表示愤怒,原因就在于这一举动使得很多珍贵的书籍付之一炬,不能让后人所研究、见识。可事实上,秦始皇在焚书前是有备份的。这样说有什么根据呢?
秦始皇统一六国,天下思想合为一家,为了国家的长远考虑,必须在保持言论自由的前提下统一学说,思想,这样才能长久统一的发展下去。于是,秦始皇接纳了李斯的想法,也批准了焚书这一做法。
但是秦始皇有能力统一六国,思考问题自然就要通观全局,古代的书不比现代,十几万字在键盘上敲敲打打也许个把个月就可以完成,那个时期想要长久的保存原本书籍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有些鸿篇巨著更是要花费很多年的时间。所以秦始皇想了一个办法,这个办法是什么呢?
那就是只烧两个种类的书,一个就是秦国以外的书籍,第二类就是诗书和百家语,这样一来很多书籍就得以幸免于难,也就证明,秦始皇并没有焚尽百家书,有些书还是没有列入到焚书的范围的。
其次,说到焚书,根本的目的是什么?禁锢人们的思想,让人们不胡思乱想,一心一意搞生产也就行了。其实,秦始皇自己也明白,有些书虽然对秦朝不利,但是有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焚书只是一种手段,与清朝的文字狱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了。至于为什么很多典籍就此消失了呢?这个锅要推到项羽身上。
当年,项羽攻入咸阳之后,出去烧杀掠夺,最后还一把大火烧掉了秦朝宫室,传说大火三月不熄,这才使得很多珍贵的书籍被付之一炬,不复存在了。应该是这是最重要的原因。
所以说,焚书并不是说就真的一把火将所有的书籍烧掉了,这只是一种手段,而且是比较拙劣的手段,你像后来的清朝,不也是从民间收集书籍吗,表面上是修《四库全书》,其实,很多书籍已经被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