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爱自己伴侣的人会不会出轨呢?其实人很容易陷入一个思维误区,就是会将“爱”和“忠诚”画等号,以为伴侣之间感情好,就不存在背叛。
事实上,凡事都有例外,比如最近就有一位网友留言,说了自己的经历:
我17岁和男友在一起,从恋爱走到婚姻,携手度过了8年时光,彼此恩爱,是朋友眼中的“模范夫妻”。
大家都看得出来他很爱我,但他还是出轨了。对此我感到难以置信,毕竟两个人一直感情很好。
网上说,在男人眼中,“爱”和“性”是可以分开的,爱自己的伴侣和出轨,在男人眼中并不冲突。真的是这样吗?
但我还是认为,爱一个人,就会忠于对方,不会去找其他人。
你可能恰恰陷入了以下几种思维误区:
①以为感情好,就不会有出轨的概率,以为爱,就等于忠诚;
②在意他人的眼光,认为别人眼中你们是幸福的,就等于幸福本身;
③将“自己觉得好”和对方的心理感受、内心情感画等号,认为彼此在关系中的情感需求都能得到满足;
④相信爱不会变质。
这都是从你的视角,单方面得出的结论。
然而,人性是复杂的,出轨的动机、人性的需求也是复杂的。
很爱自己伴侣的人,也有被爱的需求。
爱伴侣,夫妻关系和睦,不等于他自身内在需求的彻底满足,不等于他就具备高度自制力,也不代表他就会对这份感情百分百的忠诚。
另外,爱,不是一种状态,而是一种行为,它是会随着时间和生活中的相处不断变化发展的,是动态的,并非一成不变的。
固执地相信爱可以恒久不变,其实是在用爱这种执念“捆绑”自己。
一个人可以很爱自己的伴侣,可以在伴侣面前,扮演一个相对完美的角色,让伴侣也能明显感受到这份爱意,在别人看来,你们感情很好。这样也不能保证,这个人一辈子都不会有出轨的动机乃至行为。
人性其实没有你想象中那么高风亮节,我们不能指望一个人凭借“自制力”就足以抵抗种种诱惑,也不能指望凭借自己所感受到的爱意,就可以牢牢地拴住一份感情。
当你说起“很爱”这个字眼的时候,是否需要先弄明白:爱,究竟是什么呢?很爱,到底有多爱?是看起来很爱,还是自以为被深爱着呢?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爱,究竟是什么?
爱,从概念上来看,本义是“喜爱”“爱好”,意为对人或事有深挚的感情,后来又引申出“爱情”“爱惜”“贪”等意思来,《说文解字》解释为“行走的样子”,引申意为“疼惜呵护对方,为之奔波辛劳”之义。
对应到具体的生活中,爱一个人,就会主动给予关怀和能量,让对方也能感受到这种爱意的存在。
但关于究竟怎样才算是爱,并没有绝对的标准,每个人付出爱的方式不同,人们对于爱的感知也各有差别。
你可以通过自己所接收到的爱意,去判断对方爱不爱自己。在你的视角,体贴、照顾、嘘寒问暖、秀恩爱、仪式感种种,可能都是爱的表达。
你会感性地、固执地相信,这些爱的行为体现,足以说明对方会对你忠诚,道德感可以约束他,他既然爱你,就不会轻易变心。
假如你将视角稍微切换一下,可能就会发现,你忽视了对方的真实心理,对于他的外在表现看得分明,对于自己的心理感受也如实体悟,但对于他的内在,你可能并不了解甚至一无所知。
于是,当对方出轨的事实堂而皇之打脸以后,你内心的执念也好,情感洁癖也罢,都让你难以置信并接受伴侣对待感情的不忠。
出于愤恨、不甘、无解,你一方面可能会将矛头指向对方:
“他明明爱我,怎么可能背叛我?”
“我们关系那么好,他怎么可能会出轨?”
“他怎么忍心伤害我?”
“难道平时的爱是装出来的吗?”……
另一方面,你可能还会十分敏感地针对自我进行反思:
“难道是我哪里做得不够好?”
“难道是我没有吸引力了?”
“难道是我们感情早就出现了潜在的问题?”
你会忍不住去纠结、内耗“为什么”,但是有些事情的发生根本不需要理由,或者理由非常地简单甚至奇葩。
无论你再怎么抓狂、纠结、内耗,觉得这根本不可能,这太奇怪了,太不道德了,都得接受现实。
坦白说,一个人出轨了,不在于你们之间关系有多好,你有多好,他对你好不好,别人眼里你们有多幸福,甚至也无关你们是否有矛盾,就是他想,他能,他那样去做了,无关爱不爱。
不要去幻想“不可能”,摘下关于“爱”的滤镜,坦然接受,在需求和欲望面前,他就是本能地选择了直面当前最想满足的那份内在需求。
就好比吃惯了家里猫粮的猫,也可能会跑到别人家,尝尝别人给的新鲜的食物;吃惯了大鱼大肉的人,偶尔也想换换清淡的口味。
千万不要指望道德可以约束一个人,出轨的人在打破界限那一刻,他的思想、他的价值观念乃至他的行为,早就不受外力所掌控。
他或许内心也会受到良心和道德的谴责,但这些,在真实的欲望面前,有时候并不足以产生效力,不足以成为彻底束缚这个人的理由。
也别去幻想男人的“爱”和“性”是可以分开的,以这种方式寻求自我安慰,“他是爱我的”,纠结爱不爱,有多大意义呢!
当你试着从感性思维回归理性,就不会再以非黑即白的方式去理解伦理和道德问题,而是可以尝试打开自己,从多层次去理解对方的出轨行为,从而让自己从某些执念当中得到“松绑”。
再回到问题——“为什么很爱你的人,也会出轨呢?”,我们需要去看到人性内在需求的复杂性。
◎从人性“内在需求的复杂性”来具体分析,为什么很爱你的人也会出轨
1
被权力失衡折磨,将出轨
当成补足自尊体验的手段
亲密关系中,伴侣双方都有一定权力,对彼此都会产生影响。
权力的来源,包括经济能力、认知水平、情感依赖、个性甚至外貌等方方面面,对于亲密关系中的双方而言,这些权力是相互依存、互相牵制、相互影响的。
但是,亲密关系中的权力,也存在这样的潜在规则:
比如,持有房产证或掌握经济大权的一方,在关系中可能权力更大,更有话语权;
被偏爱的一方,拥有更多权力;
人格独立,较少依赖对方的人,相比过分依赖另一半的人,享有更多的权力。
假如在亲密关系中,一方比较强势,而另一方长期处于被动、被支配的地位,就会产生权利的不对等,或者说权力失衡。
亲密关系中,伴侣双方都会有被爱、被认同和理解、被尊重等需求,你的伴侣除了爱你,当然也需要被爱。
你可以感觉到他爱你,你身边的人一看就知道他爱你,那你有没有想过,这份如此明显的爱是靠什么在维持呢?
如果关系中没有出现权力失衡,是靠彼此间的支持、理解、接纳去维系,那么这段关系就是互相滋养的关系,几乎不会导向出轨。
但如果关系中出现了权力失衡,那么这份爱,就是在靠他单方面的迁就和压抑在维持,能坚持1年能坚持2年,能坚持8年10年吗?出轨反而是他能补足自尊体验的手段,让他依然能够维持“很爱”的下下策。
假如被权力失衡长期折磨,对方就会将出轨当成补足自尊体验的一种手段,他在你这里得不到满足的需求,可能在出轨对象那里得到补偿。
2
自恋型人格,以“出轨”来获得
内在心理需求和情感的进一步满足
跟伴侣感情很好又出轨的人,多半是有些“自恋人格”在身上的,他会非常渴望来自外界的赞美和认同,所以会刻意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刻意去营造和谐舒适的氛围,以避免感情中会有的冲突。
你们的相处可以没有任何问题,甚至非常舒服,但你很难真正走进他的内心,了解他的真实需求和想法。
他可以很爱你,也不妨碍他内心存在其他幻想,比如对于其他异性的渴望,对于类似灵魂伴侣这种需求的向往等。
一旦这些幻想在现实中有了落地的可能,就会产生致命的冲击力。
他的出轨对象,相当于自己内心渴望的一种投射,对方可以满足他自己对于新鲜感、刺激感、优越感等需求,或是精神世界的寄托,这样就为出轨创造了契机。
自恋的本质是自卑,自恋人格,一般来说,低自尊、自我价值感比较低。
他会很享受来自他人的崇拜、依恋和爱慕,因为这代表着别人对他吸引力的认可。
他比较难以在关系中暴露自己的缺点和问题,并以同样的方式要求伴侣,去创设一种“关系很好”的假象。
但在他完美的外表下,也有脆弱和渴望被看见的另一面。
自恋型人格的伴侣,既无法面对真实的自我,也无法在伴侣面前袒露真实的自己,于是会向往倾斜,寻求释放和发泄的途径。
被其他异性所青睐,逐渐产生精神寄托、情感依赖,能够进一步增强其自尊心,让他自我感觉良好,发展成性伴侣也有可能,这些外部情感支撑,可进一步证明他的自我价值,刷新自我存在感。
一旦出轨行为暴露,他又会因为害怕失去你,而尽可能避免冲突。
我们会发现,自恋型人格的伴侣其实内心是矛盾的,这种表里不一的拉扯,让他在突破某种禁忌时,可能会更加地肆无忌惮。
3
受打破“禁忌”所带来的刺激体验的吸引
换句话说,爱自己伴侣,不等于拥有高度自制力,可以抵御出轨风险。
伴侣之间彼此相爱,也不能彻底阻止出轨发生,就好比法律也不能彻底约束一个人犯罪。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我们与“禁忌”的关系,暴露了人性中存在晦暗不明的一面,即便是当下处于幸福稳定关系中的人,也会受到越轨行为的引诱。
对于一直规规矩矩按部就班生活的人而言,出轨更像是一场十分刺激的冒险。
自恋人格本身能量不足,从出轨对象那里,可以重新获取一种生机,一种对于自我生命的掌控感。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他对伴侣的爱已经消失,而是他的心理防御被某些瞬间冲击的激情和快感所打破。
这种禁忌被打破的冲击力,与日常生活状态形成的强烈反差,产生了致命的吸引力,让他无法自拔,一次次深陷进去。
被出轨的刺激吸引,说明亲密关系陷入僵化,处在亲密关系中的个体会有一种被物化的感受,所以需要出轨来体验活着的感觉。
自恋人格,说明伴侣在遇到你之前就有人格缺陷;
权力失衡,则说明被出轨方体验到的爱,很大程度上来自出轨方的迁就和压抑,没进入婚姻的时候这种强度的付出尚可以负担,进入婚姻以后双方互动模式不做任何调整、还要维持同样强度的付出来证明“很爱”,出轨方就一定会陷入匮乏状态。
总之,一个人的需求和欲望是复杂的,远比我们想象中复杂,这些内在需求和欲望,或许永远得不到满足,只要有这种“不满足”存在,背叛就有可能发生。
当然,我说的仅仅是存在这种概率,并非绝对。
那些能够对感情忠诚的人,其实也是在不断克服本性中的一些弱点,并且将自身需求的关注点,更多地放在自我实现和稳固关系的建设中。
他们自身或者与伴侣之间,有更高于当下的追求,可以通过去克制低级欲望,专注于更加高级且有意义的事情上。
对于看似没有矛盾的关系而言,出轨更像是一场意外,不小心走错了路。实际上,看似意外都是有铺垫的。
出轨并不一定是出于不爱了或不够爱。
有些人出轨的真实动机,在于这个人想让自己的心理需求和情感得到某方面的满足,而打破禁忌产生的刺激感,又会让他陷入迷恋这种感觉和担心出轨被暴露的两难之中。
在与伴侣的相处中,他会表现得更加完美,让你甚至察觉不到感情有任何问题,正因如此,你才更容易被自己的直观感受所欺骗。
◎亲密关系好不好,不取决于单方面的主观感受&外界的认同评价
你固执地相信,你和伴侣好几年的感情,足以产生稳定性。
在你内心,伴侣爱你,你们感情很好,而且日常相处中,你也能够感受到关系的和睦,你对此感到安心,在别人眼里,你们情投意合,琴瑟和鸣,你认为这些都足以说明你们感情很好。
但别忽视了,亲密关系的主体,不是别人,正是你和你的伴侣。
作为两个独立的个体,你不能完全代表他,他也不能完全代表你,你的体验、你的感受、你的想法,都只限于你当方面的情感体验,不等同于你的伴侣也有同样的感受和体验。
如果你们彼此之间缺乏深层的情感交流,那么对彼此的了解就只能停留在表层。
出轨这样的事情对你而言,就更如晴天霹雳,因为你找不到任何理由。
当你去纠结内耗为什么他会出轨时,也忽视了一个挺重要的问题:你更在意会失去他,而他或许更在意是否会失去自我。
在感情中,人本能地是利己的,在意自我感受胜过对方。你在意对方带给你爱的感觉、需求的满足,他也会在意他自己的需求是否能够得到满足。
他给予你的,是你想要的,而他想要的,未必在这段关系中能够实现。如果不能满足,他会向往抓取,会直面内在这份需求。
所以,其实爱本身就是个抽象的存在,别给它加上太过厚重的滤镜。
如果你从来都不愿意相信,爱是可以变的,是可能会消失的,直到你清晰地看见了爱消失的路径,当下的无奈无力挫败感等,甚至超过了失去爱本身所带来的痛苦。
另外,出轨是一项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但如果这种投资成本的门槛比较低,也就是假如有人愿意同他一起去打破禁忌,违反道德律令,有些规则一旦被打破,就一发不可收拾。
总之,一个人出轨的动机是复杂的,因为人性的需求是复杂的,而我们自身的感受与判断,是有局限性的。
出轨只是满足了短期心理需求,并不具有恒定性。没有道德约束的自我实现,在短暂的欢愉过后会让人空虚。
长远看来,长期且稳定的亲密关系,深沉、持久的爱与忠诚,依然是一段健康关系可以走下去的必要条件。
了解对方之所以出轨的真实动机和需求,并非一味地包容他、纵容他,寻找理由原谅他。伤害就是伤害,不值得轻易原谅。但也不要一味地陷入“受害者”角色,让自己无法自拔。
一个很爱你的人出轨,可能会让你对亲密关系产生失望,构成心理阴影,对感情产生怀疑,甚至不再相信感情。
但我还是要说,比起去怀疑、否定,相信,会使人更有力量。有继续相信爱的勇气和能力,不是赋予自己被伤害的权利,其实是让我们对自己多一份坚定。就生活本身而言,它的意义永不局限于一场破碎的感情,任何时候,你都可以回来,做自我的“建设者”。
感情实际上是一场“自我博弈”,一个人不能够满足另一半对爱的所有需求,不必对自己过于苛刻,也不必害怕关系出现危机,有时候危机的产生,恰恰能够打破一些“舒适区”,让自己尽早看清一些问题。
所谓不破不立。只有看清了问题的本质所在,才可以不让自己受困于原地,从问题中解脱出来,从生命的限制中,看到更加广阔的生命意义。
出轨涉及到人性的复杂性,遇见出轨的困境时,不要一味地钻牛角尖,执意为对方出轨寻找理由,不要陷入“为什么”“不可能”这样的思维怪圈,不要去强化自己的痛苦。
唯有保持冷静,回归理性,去看到人性内在需求是复杂的,看到情爱其实具有不确定信,不必过于依赖感觉。彻底去接纳生命中所发生的一切,反而能够重获内在的轻盈自由。
当然,看清人性的弱点,人性内在需求的复杂性,并非要我们不要相信人性,相信感情。而是更加明白,两性情感只是生命中一个支点,单单依赖它是脆弱的,不可靠的。
原谅并释怀对方的出轨行为,并不意味着给对方一张自由通行证,而是给自己的一份礼物,不把自己困在原地。
应该尽可能给生命寻找更多的支点,去看到自身的可能性,如果恒久的爱存在,那么就好好珍惜,如果不存在,我们也无需顾影自怜,就把自己还给自己,去巩固好那些依然可以有力地支撑我们的生命支点。
格局打开,人生永远是一片旷野,等待自己去开采。
三种定义:1、邪恶纵逸,不合正理 2. 下流的行为。婚外通奸最常被认定为是邪淫。3. 中医指致病的因素。《四种清净明诲》中说“淫心不除,尘不可出。
女怨男性不负责,男恨女性不纯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