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结局部分,天元大阵终遭瓦解。 阐教维系道统的根基,亦随之倾覆。更准确地说,是阐教从此无法以虚伪的"天命"蒙蔽众生。而策划这场灾祸的核心人物,正是那位无量仙翁。当元始天尊闭关清修时,这位老者实际掌控着阐教的权柄。
世人眼中,他是仙风道骨的阐教尊长,以降伏与教化众妖为毕生宏愿。真实图谋却是通过"猎妖团",假借度化之名,行炼制血丹之实。那些被捕获的异兽精怪,尽数投入天元炉鼎,化作增进功力的灵药。纵使他不断强调皆为道门兴盛,但罪孽的真相,其心中明镜高悬。这段隐情虽未在剧情中完全揭露,而待元始天尊破关而出,会如何处理无量仙翁?无量仙翁的结局又是什么?
要剖析此事,需衡量无量仙翁的罪业与封神大计的轻重。
第一,其罪虽深,较之封神榜却不足为道。封神大业不仅关乎阐教气运,更是维系天界的核心战略。因为封神榜的确立,旨在填补天庭神职空缺,增强天界的神职体系,保障三界秩序稳定。况且无量仙翁能跻身十二金仙之列,执掌教中事务,必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
由此推断,无量仙翁或许会被严词斥责却又从轻发落。元始天尊象征"大道本源",精于点化迷途。若其罪行源于修行时的心魔作祟,天尊或效法"闭胸中五气"的前例,令其堕入凡尘重修。例如在昆仑墟布下"周天返本大阵",引鸿蒙之气涤荡其道基,使其再历人世八苦。期间委派青鸾侍者暗中监察,防止其堕入邪道。
第二,因为无量仙翁恶行导致哪吒等应劫者质疑天道。这些命定入榜之人,又因为无量仙翁之故,对玄门乃至天宫产生抵触。拒绝受封神职,致使天界运转体系濒临崩溃。若动摇根本,必将承受天尊雷霆之怒。既为惩戒罪徒,亦为平息众怒安抚人心。或采取"存形灭神"的处置手段。例如以太虚灵珠为皿,以太始玄光为链。将其法身镇于归墟绝境,构筑"八荒镇魔碑"持续吸纳世间戾气。
其三,影片中无量仙翁虽被哪吒与龙族少主联手击溃,但其布局仍在延续。因此,元始天尊的最终决断,极可能成为后续故事的伏笔。作为大道法则的具现,天尊必从三界制衡角度裁夺。惩处方式,或许暗合"阴阳相济"之理。但需留意,这位道祖向来善于化劫难为机缘。
是否会刻意保留其存在,使之成为诸神未来灾劫中的重要引线?更需思量,若此事关联三清圣人的道统之争,那么惩处结果或将化作与其他道尊博弈的棋子。我等视作罄竹难书的罪业,在更高维度的执棋者眼中,或许仅是寰宇棋盘上一粒可调节的砝码。
无量仙翁指挥玉虚宫所属的天兵天将与妖族大军展开大战,双方均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为了让玉虚宫尽快从与妖族的缠斗中脱身,集中精力应对即将到来的封神大战。同时,尽量稳住妖族,避免他们同仇敌忾,专与玉虚宫作对。元始天尊不得不提前出关,以处事不周、缺乏慈悲心肠等理由,将无量仙翁惩处,或降其仙阶,或废其法力,总之一条:争取妖族的谅解,暂时达成停战协议,争取宝贵的休养生息时间。
本来玉虚宫为代表的“阐教”整体实力就不如碧游宫为代表的“截教”。经过无量仙翁这次与妖族大战,更是折损了元气。面对迫在眉睫的封神大战,元始天尊用太乙真人取代无量仙翁,主持玉虚宫日常工作。再通过太乙真人与哪吒的师徒关系,争取幸存下来的陈塘关 军民等凡人以及部分妖族的支持。
对此,小伙伴们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中留言讨论,本期内容就到这里,感谢大家的支持持,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