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近期消息总结、分析,以及对经济、金融未来走向预判
长歌恨行
2025-04-16 15:28:36
一:4月中美贸易战份动态梳理4月9日:美国宣布对华追加50%关税,使对华关税总额飙升至104%,被媒体称为"21世纪最大规模贸易核战"。加征关税涵盖几乎所有中国对美出口商品,包括高科技产品、电动车零件、锂电池、稀土金属、纺织品和玩具等。4月9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的加征关税税率由34%提高至84%。4月10日: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对等关税”的税率进一步提高至125%4月11日:中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自4月12日起将对美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税率由84%提高至125%4月15日最新:美国宣布豁免部分高科技产品(其中,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硬盘、平板显示器、部分芯片、半导体制造设备、通信设备、集成电路等热门电子产品均符合豁免条件。)的145%"对等关税",被解读为"美方率先服软"。二:当前局势分析不亏被称中国网友称为“川普”(川,即川剧脸谱之快速变脸),这变脸的速度还真是快呢,可谓是“180度大转弯”,豁免关键科技产品关税,反映其供应链依赖现实。川普的贸易战,说实话就是个笑话,就好比川普第一届时,要求苹果等把工厂搬回美国,岂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苹果在中国的工厂可以在百公里内找到所有的产业链配合,回美国怎么办,这么多的产业链也要跟去美国吗?完全不现实。更别说美国在本土自己建立产业链了,中国用了几十年才建立起来的产业链,美国你要花多少年呢。中美之间实业的相互依存真的很紧密,川普虽然也被称为是“懂王”,但是说实话,川普只是做房地产出生的,没怎么干过实业,实业这块他还真不太懂。
美方关税政策已导致美国内通胀压力加大,消费者承担了几乎全部的关税成本,据穆迪公司早前推算,美国消费者承担了加征对华关税92%的成本,美国家庭每年因关税而增加1300美元的开支,生活成本不断升高。 去年12月一项针对2000名美国居民的调查显示,三分之一的人出于对未来关税的恐惧而选择囤货。 即使进口商不愿将增加的成本全部转嫁给消费者,而选择自己吸收部分成本,长期来看也会导致企业利润下降甚至裁员,缺乏长久的竞争力。
给予以上的原因:
美国策略在转变:从全面加关税到豁免关键科技产品关税,特朗普政府采取"边打边谈"策略,一方面高调施压,一方面释放谈判信号,形成"既要挥拳又要握手"的双标局面,这也充分反应出美国对中国供应链依赖的现实。
中国应对措施:其实,中国早在特朗普上台之前就已经预测到“特朗普税”必然性,也早已准备多重手段,可以随机应变,特朗普几乎没有胜算。我猜,我国大佬们都在看特朗普表演。
近期的交手,可以到我国采取“组合拳”反制,除关税外还实施离境退税新政吸引全球消费,精准打击美国农业和科技领域。
中方明确表示在现有关税水平下美国输华商品已无市场接受可能性,若美方继续加税将不予理会。
通过多边框架联合欧盟、加拿大等经济体共同抵制美国单边主义。
三:经济影响评估1、贸易格局变化
西班牙等国与中方签订协议进口猪肉、樱桃等产品,美国农产品市场份额正被分走中国外贸企业加速"出口转内销"转型,京东、拼多多等推出巨额扶持计划2024年中美贸易额仍达6882.8亿美元,但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在其全球总逆差中的占比从2018年的47%降至32%,对于美国这种毫无信誉、唯己利己的国家,我们早已准备多年,惹不起,我还躲不起吗!国家这么多呢,更何况,现在欧洲很多国家也不想再当小弟了,也想自强。脱离美国的霸权也是迟早的事情。
2、金融市场局面
A股近期呈现反弹走势,4月15日沪指涨0.76%逼近3300点,但成交缩量显示市场谨慎情绪分析师认为3300点是短期关键阻力位,60日线和20日线重叠形成压力区贸易战升级背景下A股仍围绕3000点波动,牛市难现。3、走势预判
短期僵局:双方关税已达"核战"级别,进一步升级空间有限但短期内难见实质性缓和;科技领域:美国部分豁免高科技产品关税可能成为突破口,反映双方在关键技术领域的相互依存;多边博弈:中国正通过联合其他经济体构建反制合力,未来可能更多通过WTO等多边机制解决争端;长期影响:贸易战正在重塑全球供应链体系,各国加速推进"去美元化"进程,可能对美元霸权构成挑战。这场史上最大规模的贸易对抗已超出单纯经济范畴,成为中美战略竞争的核心战场。双方下一步动作将深刻影响全球经济秩序重构进程。
外行讲内行,个人发发牢骚,不一定准确,大家无聊时看看即可,别太当真。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