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闯山村,踩地雷为何不爆?少将宁可失八指,用一招逼日军撤退

历史滴温度 2025-02-07 17:32:21

在开国将帅中,许多人都曾遭受过伤残,但像少将彭龙飞这样,只留下两根手指的极为罕见。

所谓二指将军,是因为彭龙飞的双手曾严重冻伤,不得不切除八根手指。

那夜冰天雪地,日军潜入村子,他冒着风雪在山沟转圈,将日军折磨半死,从此不敢出现。

当年那一战究竟发生何事?为何彭龙飞只剩二指,此后人生又是如何呢?

如果您想知道的,欢迎先点个关注。

彭龙飞出生于1915年,来自江西省永新县,于1930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历任我军不同的岗位职务。

他参与过反“围剿”斗争和长征,在抗日战争时期,留在了晋察冀军区,并担任晋察冀军区教导团团长。

1943年9月,彭龙飞接到了命令,跟随晋绥军区司令员吕正操,率领三个团的兵力,护送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前往延安。

一路风尘仆仆,他们不久后抵达雁门关,来到了西南方向的宁武县盘道梁。

聂荣臻考察了当地的地形,认为盘道梁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并建议派人组织当地群众,建立一条通往延安的敌后交通线。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当时晋察冀和晋西北两大军区在此交汇,许多领导再次经过,重要文件和军用物资也经过此地。

日军也认识到盘道梁的战略意义,因此在此设立多个据点,而我军过去为确保护送任务的完成,每次都需派遣大规模部队。

护送任务结束,经过军区讨论决定,这个开辟通道的重任落在彭龙飞身上。

时间如流水,转眼已是1945年的农历除夕,正当大雪纷飞之时。

盘道梁的日伪暗地里传来消息,日军集结了大量兵力,准备对彭龙飞的涯北支队进行围剿。

彭龙飞迅速在各主要路口部署警戒,并在大路上布设在许多地雷。

一旦路上的地雷引爆后,部队将立即撤离,并与日军在山沟中周旋,展开一场山地的游击战。

一切准备就绪后,部队回到了山村里,乘着春节的契机,与当地群众一同包饺子,山村中洋溢着节日的喜悦气氛。

可他们没有想到,就在夜幕降临时,日军已经潜入了山村,直到他们到达村口,才被哨兵发现,一时间山村内外枪声四起。

彭龙飞迅速指挥部队进行反击,并组织村民向山上撤离,在确保村里老少都安全上山后,他们才迅速向山沟撤退。

但彭龙飞心里疑惑,为什么他们在山村外设置了警戒哨,并在路上埋设了地雷,可都没有作用,以至于日军突然摸上来呢?

那么日伪占据盘道梁,为什么要给彭龙飞传递消息,难道这个消息是假的?日军也经过日伪发现他们埋伏了地雷?

彭龙飞躲在山村外的山东里,蓦然想起了当年接手任务的时候。

当年受到上级命令,他二话不说,带领三个侦察连前往盘道梁,先行打探环境,再制定详细计划。

盘道梁位于敌占区和游击区的交界处,周围布满了日军的多个据点,其中最大的一个位于中心的关帝庙据点,对交通线构成极大的威胁。

为了确保交通线安全,必须先制服关帝庙据点,只要控制好这里,其他小据点就不敢轻举妄动了。

彭龙飞勘察完毕后,没有急于行动,而是首先动员群众,并扩大武装力量。

这一举措迅速取得巨大成果,除了原有三个连队外,又新增了两个连队,加上原有的两个连队,总共组建七个连队,于是成立涯北支队。

上级还提供了电台设备,使得他们能够随时与两大军区保持联系,使得他们在当地群众的掩护下,能够自如地进行活动和汇报信息。

一切准备妥当,接下来自然是要攻克关帝庙据点,俺要怎么打才好呢?

关帝庙据点属于两区边缘,里面的防御非常坚固,而且拥有强大的兵力和坚固的工事,四周还挖了一条宽阔且深邃的壕沟。

日伪势力被日军安排在这里,他们仅在每天巡逻搜捕时,会放下一次吊桥,其余时间则固守据点,因此找到攻击的机会并不容易。

唯一可能的时机,就是在日伪巡逻时,给予他们一次猛烈的打击。

在一个漆黑的夜晚,彭龙飞派出三个连队,悄无声息地潜伏到关帝庙据点的周围,在废弃的煤窑和砖窑洞中,静静守候了一整夜。

第二天上午八九点钟,日伪照常从据点出来,进行巡逻和搜捕,转了一圈后闯入村子,抢夺了不少家禽,然后大摇大摆地返回。

就在此时,潜伏的连队从两侧突然冲出,发动猛烈攻击,最终顽固日伪被击毙,大多数日伪投降成为俘虏。

彭龙飞乘势追击,对俘获的日伪进行教育,要求他们不再伤害民众,并在日军出动时,要向八路军通风报信。

那些日伪都贪生怕死,表示愿意改过自新,于是成为我军的卧底,假装逃出来,回去据点后暗地里传递情报。

经过这一战后,日伪的气焰被压制,一直在据点内不敢外出,其他据点的情况也如此。

不久之后,彭龙飞暗地里控制关帝庙据点,这种控制力度非常得当,避免了激化局势。

不到半年时间,盘道梁的局势发生转变,在彭龙飞率部努力下,打通了一条通往延安的敌后交通线。

但是交通线运行久了,终究被日军发现了,他们并不愿意就此放弃,而是想要抢回来。

日军行动的时候,正是今夜除夕之时,趁着大雪纷飞之际。

无论日伪是否传递消息错误,如今日军已经打到家门口了,那怎么才能赢得这场胜利?

彭龙飞回过神来,暗中派人去联络警戒哨,终于得知了真实原因,原来晚上大雪纷飞,天气非常严寒,警戒哨在暗处里观察,看不清大雪遮挡的日军身影。

而且谁都没有想到,雪下得太厚太多,哪怕脚踩在地雷上,都没有触发地雷爆炸。

如今日军占据高地,密集的火力压制下,战士们很快处于下风,尤其是日军在山岩上的两挺机枪,封锁了山沟中唯一的出口。

如今部队被困在山沟中,根本无法逃脱,一旦等到天亮,他们将完全暴露在日军的包围攻击之下,形势会非常严峻。

就在大家束手无策之际,山岩上的日军机枪突然停止射击,可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彭龙飞来不及多想,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带领部队突围而出。

他主动地果断地出击,边打边在到处绕圈,利用熟悉的地形,在曲折蜿蜒的山谷中,引着日军展开了追逐战。

除了在山沟里作战外,彭龙飞还带领部队分头出击,引诱日军在巷道中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在这场体力和意志比拼中,战斗持续许久,日军在山沟里转来转去,在无休止的疲劳和刺骨的寒冷双重打击下重创。

彭龙飞在山沟里的绕圈战术,成功击垮了日军心理防线,逼得他们垂头丧气地逃回去,从此再也不敢轻易离开营地。

战斗终于结束了,彭龙飞下令清理战场时才明白,这时候才明白,上天给予巨大的帮助。

原来当时,日军的机枪手在岩石上时,由于射击太猛烈,震动得下面的积雪逐渐融化,导致他连同机枪一起,瞬间摔下岩石,坠入深谷身亡。

经此一战,涯北支队获得了两挺机枪,但其实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由于在冰天雪地里战斗,许多战士遭受严重冻伤。

彭龙飞的双手也被冻伤,在战斗过程中又被击伤,再加上持续战斗耽误治疗,导致双手陆续坏死,最终不得不进行截肢手术。

到了最后,彭龙飞的十根手指,最终只剩下二根。

当时为了保卫盘道梁的交通线,彭龙飞牺牲了自己的双手,后来也因此调离了这里。

但盘道梁这条敌后的交通线,继续保护着过往的人员,运输枪支弹药和医疗物资,成为八路军在敌后的一条坚固的补给线。

此后不久的是,在彭龙飞指挥部队追击日军的紧要关头,他自身意外地与日军遭遇,当时身边仅有一名警卫员。

由于开枪不便,彭龙飞再次受伤,于是下定决心进行康复训练,并设定严格的目标。

对于大多数人来很容易的活动,对于只剩两根手指的彭龙飞来说,却是充满了挑战。

但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彭龙飞克服了巨大障碍,不仅生活上实现自理,还掌握了单手书写和单手挂枪射击的技能。

当时练习射击,他不得不使用额头顶住上膛的枪,结果常弄得满脸灰尘和额头青肿。

1948年9月,辽沈战役爆发,师长彭龙飞在彰武地区的二道境附近,与国民党勇将廖耀湘展开激烈交锋的。

廖耀湘的部队此时正陷入绝境,为了突围连续发起了十二次大规模的攻击,并有空中和坦克支援。

面对猛烈的炮火,彭龙飞亲自上阵,率部直插敌军的核心地带,运用果断而猛烈的战术,彻底击溃敌军,导致廖耀湘兵团很快走向溃败。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时,眼看他的双手行动不便,上级原本不打算派他参战,但彭龙飞主动请求参战,多次前往上级处表达了自己的决心。

最终他受到批准,加入志愿军第42军,担任副军长,并参与了数十次战斗。

1955年的授衔仪式上,彭龙飞荣获少将军衔,并被评为一等甲级伤残军人。

正如他所言:“面对伤残和疾病,我们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气馁、意志消沉,要么勇往直前,用坚强的意志去克服困难,为人民多作贡献。真正的革命者,理应选择后者。”

许多人非常感动他的实际,赞誉彭龙飞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1992年6月9日,彭龙飞将军病逝,享年77岁。

听到这儿,您有何感想,欢迎关注留言评论呀。

参考文献:

【1】江西省图书馆订阅号.《“二指将军”彭龙飞》.2021-11-10.

【2】大江新闻.《开国少将彭龙飞盘道梁痛失双手》.2022-06-01.

【3】永新县文化和旅游发展中心.《“二指将军”彭龙飞》2024-7-15.

0 阅读:2
历史滴温度

历史滴温度

从历史长河里,感受人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