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东离任344旅,心腹爱将避而不见,朱德大怒:算什么共产党

老张车纪 2025-04-25 10:21:29

八路军115师的344旅,那可是战斗力超强,战绩也相当耀眼的一支队伍。说起来,它的老底子,就是响当当的红25军,就是在长征路上,头一个跑到陕北的那支英雄部队。

1935年那会儿,红25军到了陕北,后来就变成了红十五军团,徐海东成了军团长。等抗日战争一打响,红十五军团又变了,改成了八路军第344旅,徐海东还是旅长,手下管着687团和688团。

344旅可是从长征那会儿就经历过风雨的老部队了,这里出了不少开国的大将军。除了大名鼎鼎的徐海东大将,还有黄克诚、韩先楚和刘震这些大将、上将,他们都是344旅的骄傲。

不过在1938年的时候,344旅碰上了一个挺棘手的问题,这事儿严重到连旅长徐海东都得暂时放下指挥的活儿。

出了啥岔子呢?说白了,就是徐海东生病了,而且病得相当不轻。

徐海东大将军,人们常叫他“徐猛虎”,他打起仗来特别勇猛,经历过好多场恶战。他总是冲在最前面,所以经常受伤。

徐海东在长征和抗战初期,一直是旧病没好又添新病。时间一长,他的身体就越来越不行了。到了平型关战役打完没多久,他实在撑不住,病情重得只能躺在担架上继续工作。

最后,到了1938年8月的时候,徐海东因为肺病,在华北战场上倒下了。

徐海东生病后,毛主席特别着急,坚持让他回延安去好好休息。所以,徐海东只好先离开344旅,到后方去养病了。

徐海东要走的那天,344旅特地给他办了个送别会。没想到,就在这个送别会上,发生了件徐海东压根儿没料到的事儿。

他特别看重的心腹大将,344旅687团的现任团长田守尧,竟然没来参加。

聊起田守尧,可能不少人都不太认识他。但其实,在抗战刚开始那会儿,他可是我军里相当有名的一位将领,而且,他还是跟着徐海东将军多年的勇猛战将。

田守尧老家在安徽六安,1930年那会儿,他才15岁,就投身革命了。到了1932年,他加入了红25军,跟着徐海东一起干革命。

后来,田守尧跟着徐海东打了不少硬仗,还跟着红25军走了长征路。到了1935年,红25军到了陕北,他就被提拔成了红十五军团78师的师长。那时候,田守尧才刚刚20岁。

到了20岁这个年纪,现在很多人可能还刚从学校里出来,步入社会不久。不过,田守瑶在那个时候,已经是个能领导一个师的师长了。

而且,田守尧在打仗方面也特别厉害。从1935年到1937年,他带着队伍参加了劳山、榆林桥等多场战斗,因为他的指挥能力很棒,所以彭德怀也对他赞不绝口。

说起来,彭老总在我军那些统帅里头,军事才能可是数一数二的,眼光自然不低。田守尧能让他夸上一句,那军事本事肯定不简单,相当厉害。

抗战一开始,红军就变成了八路军,田守尧跟着徐海东被分到了八路军344旅。他呢,就成了344旅687团的副团长。到了1938年春天,他还升为了这个团的团长。

有些人可能觉得团长这个位子挺普通的,但说实话,那时候能当上团长的人,个个都是顶尖的高手。

为啥呢?说白了,就是因为那时候八路军的编制就那么大,总共才三个师,而这三个师下面也就管着15个团。

说个更明白点的例子,就是那15个团的第一个带头人里,有6个是上将,另外6个还是中将。

而且啊,344旅的688团,那时候他们的副团长韩先楚,建国以后直接就成了上将。从这你就能明白,那时候能当上八路军团长的人,个个都是顶尖的高手,绝对是八路军里的高层干部。

田守瑶之所以能够走到今天,不光是因为他自身本事过硬,还因为得到了徐海东的全力教导。在军事上,田守瑶的表现处处透着徐海东的影子。而徐海东对于田守瑶的快速成长和独立担当,也是格外欣赏。两人一起打仗的日子里,感情越来越深,既是师徒,又像兄弟。

可奇怪的是,跟徐海东关系铁得很,还是344旅重要领导之一的田守尧,居然没去给徐海东送行。

到底咋回事儿呢?这事儿得从田守尧刚当上387团团长那会儿唠起。

田守尧能当上387团的团长,不光是因为他个人本事过硬,还有一个关键因素。话说在1938年年初,344旅摊上了一件大事,影响特别不好。

387团以前的团长张绍东,被之前的参谋长兰国清给带偏了。他一开始只是变得有点腐化,但慢慢地,他居然动起了投敌的念头。最后,他还带着一些不清楚状况的战士一起逃跑了。

当时,跟他一起跑掉的大部分战士,半道上突然反应过来,张绍东这是打算投奔敌人。于是,他们一个个都停下了脚步。结果,就那么几个人,跟着张绍东和兰国清,真的向敌军低头投降了。

这事一出,部队里头可炸了锅,影响坏得很。徐海东一听,火气直往上冲,吐了好大一口血。眼瞅着这局势,朱德老总亲自出马,赶到344旅来,打算好好整治整治部队的风气。

387团那会儿没团长,所以副团长田守尧就挑起了团长的担子。他带着队伍参加了晋东南打退“九路围攻”的战斗,成功地把敌人挡了回去,任务完成得相当漂亮。朱老总对他的表现那是相当认可。

那时候,徐海东的病情越来越重,指挥工作已经做不太好了。所以,咱们得赶紧琢磨着给344旅找个新旅长来接班。

田守尧,在当时是朱老总心里最中意的接班人。

说到背景,田守尧可是红25军的老兵,走过长征那段艰难岁月。说到本事,那就更厉害了,他的战功大家都有目共睹。而且,他原本就是344旅的中层领导,对旅里的大小事务都了如指掌。因此,让他来接替徐海东的位置,那是再合适不过了。

而且,那时候344旅的政委黄克诚也觉得田守尧特别合适。

所以,朱老总找来了田守尧,跟他聊了聊。主要就是跟他说,让他先代理旅长的位置,等八路军总部那边任命书一到,他就能马上走马上任了。

其实,这件事情按老规矩来看,应该是挺顺利的。不过,等朱老总回到延安,跟中央还有毛主席一说,结果毛主席却不买账。

主要反对的原因是,最近344旅的表现并不理想,队伍里还有很多问题没解决。而且,344旅是八路军里的几个重要部队之一。所以,就田守尧目前的情况来讲,他还不够格当这个旅长,得找个在经验和本事上都更强的人来才行。

所以到最后,毛主席没采纳朱老总的意见,而是把当时八路军343旅685团的团长杨得志,调去344旅做了个代理旅长。

说到经验这方面,杨得志确实比田守尧要丰富些。早在1928年,他就跟着朱德、陈毅两位老总参与了湘南起义,之后还上了井冈山。长征路上,他带领红1团冲破了乌江这个难关,又亲自带着十七个勇士硬是大渡河给渡过去了,真的是建立了好多了不起的功劳。

这只是其中一个因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杨得志一直以行事沉稳出名。他打仗时讲究步步为营,计划周全再行动,工作上也保持这种风格。所以,中央在全面权衡后,觉得让杨得志去代理344旅旅长,相比田守尧来说,可能会更加合适。

命令一出,头一个遇到难题的,是344旅的政委黄克诚。

他清楚记得,朱老总之前跟田守尧聊过关于那个职位的事儿,但现在人选突然变了,这事儿就变得挺麻烦了。所以,黄克诚就直接去找朱老总商量,说要不要跟上面汇报一下,就说原先定的旅长人选,已经和田守尧商量好了,问问看能不能还是让田守尧来干。

朱老总回答得相当干脆利落,他直接说:“咱们都是党员,组织咋安排,咱就得咋做,没有二话。”这话里的意思就是,别拐弯抹角了,组织给出啥指示,照着做就对了。

朱老总心里头,这种思想觉悟肯定是杠杠的。可到了田守尧这儿,那就不太好受了。

不久前,朱老总才跟他聊过,他当时满心欢喜,准备好好干上这个旅长的职位。部队里也有好些人知道他快当旅长了。可谁能想到,就这么一会儿工夫,旅长的位置居然换人坐了。

这让他心里头怎么也想不明白,于是就憋起了气,也因此没去参加徐海东的送行会。

朱老总留意到了田守尧的情绪,所以在送行会一完事儿,他就跟黄克诚说,得开个全旅的民主生活会。这会的重点呢,就是帮帮田守尧。

在这次组织生活聚会上,朱老总难得地动了真格,发了脾气。

说起来,大多数人心里,朱老总给人的感觉总是挺随和、挺乐观的,很少见他摆着张脸教训人,相反,彭老总训人的事儿倒是常听人说。

但这次,朱老总确实是动了真格,生气了。

会议一开始,344旅的那些干部们一个个都闷声不响。大家心里其实都琢磨着,田守尧当344旅的新旅长那是最合适不过了。可没想到,上面直接派来了个杨得志,这让好多人都摸不着头脑。

因此,那会儿谁都没吭声,过了好一阵子,政委黄克诚终于开了口,他站起身,轻轻地对田守尧提出了意见,那语气挺柔和的,说不定他心里头也跟大伙儿想的一样。

到了这个关头,朱老总再也待不住了。

他噌地一下站起身,狠狠拍了下桌子,接着对在场的干部们嚷道,“瞧瞧你们这民主生活会开的,连个批评和自我批评都缩头缩脑的,还怎么好意思说是共产党员”?

一顿训话之后,朱老总对田守尧狠狠批评了一番。他当时直截了当地讲:“谁被点到名,谁就去演戏,没被点到就不能上舞台。咱们身为共产党员,得听党中央的话。因为这事儿闹情绪,那也太不像话了,对吧?”

话说完,在场的干部们顿时恍然大悟,特别是田守尧本人,心里头那叫一个惭愧。

田守尧其实心里头明白事理,就是那会儿脑筋没转过弯来。经过朱老总的一顿开导,他就像突然开了窍,最后总算是摆脱了那些情绪。

当田守尧不再受负面情绪困扰后,他展现出了更加优秀的能力。

从1939年起,田守尧就不断立下赫赫战功。他先带着队伍往南走到华中,去帮忙新四军,还参与了苏北根据地的建设。接着,他又指挥部队,赢得了郑潭口和响水口这两场大战。

田守尧不仅在军事上有出色的表现,自从受到朱老总的指点后,他深深明白了思想政治工作在部队里的关键作用。所以,他后来在工作中特别看重这一点,特别擅长把干部们团结起来,跟群众也走得特别近。这显示了他作为我军一位既能打又能做思想工作的优秀高级指挥员的素质。

文武双全,脑筋灵光,还身居高位,照这样发展下去,田守瑶以后肯定是我军里一颗闪亮的明星将领。

可是真的很让人难过,1943年刚开头没多久,田守瑶就碰到了倒霉事儿,最后还英勇地丢了性命,这事儿,真是让人觉得太可惜了。

那年开头,田守尧接到任务,要带着一群团级或以上的领导去延安学习。为了保证大家的安全,学习小组计划先坐船从海上出发,等到达指定的上岸地点后,再想办法去延安。

学习小组按计划在3月16号晚上坐船出发。一开始都挺顺利的,但到了第二天一大早,当船开到赣榆县九里乡小沙东那片海的时候,风突然就没了,船也就没法再往前走了。

这时候天边开始泛起鱼肚白,日军的巡逻船刚好在附近晃悠,他们一眼就看到了海上的那艘小船。见状,日军船立刻加速靠近,说要上船检查,实际上就是想强行登上去。

最后,两边打了起来,但因为敌人太强,我们这边太弱,田守尧只好带着大家一边战斗一边撤退,往岸边的方向撤。在这过程中,新四军第3师的参谋长彭雄不幸阵亡,田守尧自己也受了很重的伤。

在大家紧急撤离的关键时刻,田守尧硬撑着浑身的重伤,豁出去了,一门心思给大家在前面趟出一条安全路。结果,他自己却英勇地倒下了,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8岁。同时,他的妻子陈洛涟也没能幸免,同样在那场战斗中献出了生命。

田守尧离世后,日伪军瞅准时机,又琢磨出了一个特别狠毒的计划。

搞清楚田守尧的身份后,日伪军那边的坏蛋们就动了歪脑筋。他们找了个特务,让他假扮成田守尧,打算混进延安去开会,其实是想找机会暗杀毛主席和中央的领导们。

一开始,那家伙差点就溜进了陕甘宁边区。多亏了边区保安处的战士们眼尖心细,从他说话的方式和语调里,听出了猫腻。

经过一番仔细查证,我们得知田守尧其实已经牺牲了。于是,我们立刻动手抓捕了那些特务,成功阻止了敌人的诡计。

1943年9月份,苏北的军民一起给田守尧办了个纪念会。会上,田守尧的老上司黄克诚对他那是赞不绝口,但也挺难过地说,田守尧“这次在海上碰到了敌人,...真是失去了个大将啊。”

新中国能够成立,背后站着许多像田守尧这样的无名英雄。他们或许并不广为人知,但他们的付出绝对不能被小看。正是因为这些英雄勇敢地面对生死,革命才能迎来最终的胜利。所以,他们的事迹,真的值得我们后人一直传讲下去,一代接着一代。

0 阅读:16
老张车纪

老张车纪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