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访大红袍

是禅牛呀 2024-08-16 01:42:27

我是个嗜茶之人,平素很少喝白开水,早饭后第一件事就是烧一壶开水,冲一杯绿茶。看着杯中上下飘逸的茶叶,轻闻着茶叶散发出的阵阵清香,就觉得浑身舒坦安逸。

在我的认知中,品茶不仅是物质上的需求,更是精神层面的享受。自唐宋以来,人们对茶的喜爱就有增无减,访茶山,寻名茶,记茶趣、抒雅怀,是文人雅士的最爱。山野竹林间,松竹怪石旁,或与客清谈,或和隐士探虚玄参造化,使得茶由天然饮品转变成为蕴含文化与情感的载体。

前些年,有朋友来访,送我一罐武夷山大红袍。他推荐说,常喝这种茶可振奋精神、消除疲劳,还有养胃的作用。朋友还特意点出,大红袍素有“茶中之王”的美誉。

一听到“茶中之王”四个字,我就来了精神,连忙按工夫茶的程序冲泡了一杯。浅尝一口,对于惯常喝惯绿茶的我,大红袍的茶汁略微偏浓了些,虽伴有些许山花香气,但我还是有些不太适应。只是,我记住了“大红袍”这个名字。

去年,有朋友在江西上饶参与铁路施工,我前去走访。看到上饶南距福建的武夷山市不过八十公里,突然就想起了大红袍。于是,趁隙转乘长途车,前去武夷山。

武夷山有两大景区,南侧为东西横贯武夷山的九曲溪,北侧为大红袍景区。我此行就是为了一睹“天下茶王”的风采,大红袍景区自然是首选。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红袍,在武夷山市,我跟了个一日游的旅行团。一路上,在年轻导游的介绍下,我得知大红袍景区包括天心永乐禅寺、鹰咀岩、五象朝圣等多个景点。

武夷山游览图

导游还适时点拨我等,说游览大红袍景区,不能只为着看那6棵古茶树,否则,难免会乘兴而来,扫兴而归。只有游览了整个景区,才能真正读懂大红袍。比如那座天心永乐寺。粗看,就只是一座普通的山寺,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可沉下心来观察,就会发现这座禅寺与武夷山茶密切相关。

导游说,为什么那六株武夷山古茶会有“大红袍”的名字?这是有历史记载的。

说是明代洪武十七年,福建建阳举子丁显在赶考路上中暑,幸而遇见天心寺僧人,以山茶汁代药救治。后来,丁显果然精神焕发,有如神助,高中状元。为感念天心寺僧人的救命之恩,丁显专程来到武夷山天心寺。提到救命之药,天心寺僧人陪同丁显来到寺院附近的九龙窠,指着崖壁上的几株野茶说,当初给丁显喝的那盏药,就是从这几株野茶树采摘下来的叶片。

丁显听罢,连忙攀上山崖,把身上穿的大红状元袍轻轻披在茶树上,以示谢恩。不料,这株茶树突然呈现五彩霞光,嫩叶紫红发亮,人们便皆恭称这株茶树为“大红袍”。

其后,永乐朝重臣胡濙受命在闽浙暗访建文帝,夜宿武夷山天心寺,在品啜武夷山茶后,写下一首《夜宿天心》的诗:

云浮山际掩禅院,月涌天心透客居。

幽径石寒竹影下,红袍味里夜可无?

这是最早记载大红袍的文字。

得知这段逸闻,明成祖朱棣敕封天心永乐禅寺,并将那几株岩茶敕封为“大红袍”,“大红袍”遂为万茶之尊,名扬天下。

到了清代初年,天心寺僧人研制出乌龙茶,“大红袍”又被尊为乌龙茶之祖,成为武夷山岩茶代名词。

清代咸丰年间,天心寺方丈赠送给台湾信士林凤池三十六株岩茶苗,请他带到台湾种植,遂成为台湾名茶“冻顶乌龙”。可以说,大红袍和乌龙茶的传播,天心永宁寺功不可没。

我一时不解,一般寺院多以三个字命名,为何武夷山的这座禅寺却叫“天心永乐禅寺”?

年轻导游微微一笑,说,由于这座寺院位于武夷山天心峰,古人认为此地“犹天之枢极也,故名”。原来如此!

大红袍景区在武夷山深处,进山的公路却很平坦,只听得车外风声呼呼,不断有茂竹修林奇峰雾岚扑面而来。不多时,一面巨大的岩壁赫然出现。

导游指点说,武夷山地区巨石岩壁夹峙耸立,山谷相连,溪涧潺潺。武夷山人因势利便,就在岩凹、石隙、石缝的丁点泥土中栽种茶树。因岩岩皆有茶,也就成为著名的“岩茶”。有记载说:“武夷山周回百二十里,皆可种茶……在山者为岩茶,上品;在地者为洲茶,次之。”

武夷山的峰岩沟壑间,散落着数百个不同的山场,所以也有“三坑两涧一窠”产上佳美茶之说。又由于各处山场的土壤、环境、气候不同,所产的茶叶的风味也都不尽相同,或柔和细腻,或浓郁凌冽,或醇厚端方,这其实就是不同岩茶的不同“茶韵”。

武夷山的茶叶品种十分丰富,像大红袍、金毛猴、半天妖、肉桂、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等名茶达数十种。其中,“大红袍”是最为独特的一朵茶苑奇葩。

武夷茶中,大红袍最为珍贵,在无性繁殖推广之前,九龙窠大红袍的年产量不足一斤。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毛主席赠送给他四两大红袍母株茶叶。由于尼克松不知大红袍母株茶的价值,看到这一点点茶叶,还一时困惑不已。周总理笑着将大红袍的由来告知,并对尼克松说:“主席已经将‘半壁江山’送给你了。”尼克松这才恍然大悟,感激不尽。

据说,2007年,从九龙窠岩壁上那六株大红袍母树上采制下的茶叶,被国家博物馆收藏,这是大红袍母树的最后一次采摘,也是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唯一的现代茶叶。当时,国家博物馆常务副馆长姜丰义就说:“国家博物馆收藏的都是稀世珍品,武夷山大红袍底蕴深厚,而且收藏的绝版母树大红袍茶叶具有唯一性,已成为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导游又介绍说,大红袍虽然有个“红”字,却不是红茶,而是属于青茶。由于其在制作过程中采用半发酵工艺,保留了绿茶的清香,所以又有红茶的醇厚。

由于导游有声有色地介绍,更让我等对那仅存的六株大红袍母树充满好奇。在我的想象中,荫及武夷山大红袍的茶树之母,又该是何等的枝繁叶茂,巨树如盖!

很快的,汽车在一处竹子搭建的茶廊前停下,导游招呼我们下车去茶廊喝茶。这就怪了,别处的长途车在服务区停车,多是让乘客们方便一下,到这里却叫我们下车去喝茶?莫不是导游和茶廊主共同设下的一个“坑”?

导游解释说,为了保护原生大红袍母树,游客是不能靠近观赏母树的。而这座茶廊是观赏大红袍母树的最佳位置。至于喝不喝茶,你自己决定。反正,在大红袍的原始生长地,用树旁清澈的山泉水冲泡一杯正宗的大红袍,你说值不值?

一席话,说的我们纷纷下车,走进茶廊里。一落座,茶廊老板便忙不迭地为我们冲泡茶叶,一边说,我只能用二代大红袍款待各位。

我不知何故?

茶廊老板说,你们看对面的崖壁,那就是‘九龙窠’,红色的“大红袍”三个大字旁边,就是大红袍的那六株母树。什么是母树?就是“祖宗”树,武夷山所有的大红袍茶树,都是从这6棵母树无性繁殖过去的。过去,这6棵茶树每年的产量只十几两,1992年春茶时节,武夷山举行过一次拍卖会,4两的大红袍,被人以15.68万元的高价买走,你们说,谁喝得起?

遥望,只见不远处的崖壁上,果然有一丛细枝叶稀,毫不起眼的茶树。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大红袍母树?就是拥有三百多年树龄的老茶?这就是传说中的身披状元红袍的古茶树?一时令我很是意外。

红色的“大红袍”三个大字旁边,就是大红袍的六株母树

“那都是茶商们的炒作吧?就像前几年的普洱茶,一块茶饼就被炒到几万元。”有人插了一句。

导游略有些不快地补充解释,确实,现在市场上的大红袍很少有真的了,大都是假冒伪劣。真正的大红袍,确实是很贵的。

那正宗的武夷山大红袍是什么样的?有游客问。

正宗武夷山顶级大红袍的外形,是略显黑色的单叶条索形茶,最大的特点就是绿叶红镶边(三红七绿),香气高远,冲至7泡仍不脱原茶的真味,仍有一股桂花香扑鼻。而其它品种的茶叶,大多冲至7次,味就很淡寡了。所以,大红袍也就毫无争议地多的“茶中之王”的桂冠。说实话,我们长跑这条旅游线路的导游们,也都没有品尝过母树上采摘下来的大红袍。

不过,各位也不要由此而伤感。武夷山大红袍母树茶虽然我等品尝不到,但武夷山遍地都是茶园,你能说这些由大红袍母树繁殖而出的茶就不是“武夷山大红袍”了吗?其实,懂茶的人都知道,同一块土地上出产的茶叶没有好不好一说,仅只有些许滋味的不同而已。严格地说,只要你自己觉得好喝,价格能接受就OK了。一般的喝茶者,千万别把注意力纠结在茶叶的价位上。那其实都是茶叶销售者演的一场戏,千万别当真。当然,如果你口袋里的钱确实多的装不下了,自然可以大方地去购买街面茶叶店里的“大红袍”,就当着尝试一下傻乎乎地伸着脖颈去挨一刀的滋味。

大红袍

茶廊老板说,请各位记住,品饮大红袍时,要用95度以上的开水冲泡,好的大红袍茶汁呈透亮的褐黄色。由于大红袍重韵味和回甘,所以刚入口时,并没有那种非常香甜的感觉。只有慢慢品啜,慢慢品味,才能感受到大红袍的精华所在。

导游又说,武夷山人对茶有着格外的恭敬心态,视茶如“神”。所以,每年谷雨之前,武夷山茶人都要举办一场格外隆重的“开山仪式”。所谓开山,也叫喊山,其源自唐宋之时感恩天地的祭山礼仪。仪式举行时,要供以三牲、香烛酒馔。点香燃烛后,由当地有名之士宣读祭文,众人顶礼膜拜。祭毕,鸣金击鼓,燃放鞭炮。最后,主祭人还要率在场众人同声高喊“开山啰!采茶啰!”

随着茶人高亮悠长的呼唤,代表武夷岩茶的春茶采摘季才算正式到来。

北宋欧阳修就有《尝新茶呈圣俞》的记载:

“年穷腊尽春欲动,蛰雷未起驱龙蛇。

夜闻击鼓满山谷,千人助叫声喊呀。

万木寒痴睡不醒,惟有此树先萌芽。

乃知此为最灵物,宜其独得天地之英华。”

导游还说,其实,武夷茶早在唐代便已出现,最早见诸文字记载的,是晚唐孙樵的《送茶与焦刑部书》。孙樵途经武夷山,地方官以武夷茶招待,孙樵品尝后赞不绝口。回京后,孙樵将此茶分享给在刑部任职的友人,还附书一封《送茶与焦刑部书》:“晚甘侯十五人,遣侍斋阁。此徒皆乘雷而摘,拜水而和。盖建阳丹山碧水之乡,月涧云龛之品,请勿贱用之”。

由于武夷茶有种回甘之味,孙樵便以拟人化的笔法称武夷茶为“晚甘候”。“晚甘”,指甘香浓郁,回味无穷,“候”是尊称。自此,“晚甘候”便成了武夷茶的别称。后人还将“晚甘候”三字题刻于武夷山九龙窠的岩壁之上。

在“晚甘候”石刻旁,还有宋代范仲淹所写《和章岷从事斗茶歌》的前四句石刻:

“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自古栽。”

导游介绍说,在武夷山南端九曲溪景区,还有一座元朝皇家茶园遗址“御茶园”。说是在元代之时,武夷山岩茶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青睐,被钦定为贡品,并在武夷山四曲溪南兴建了规模宏大的御茶园,唐宋民间流行的祭茶敬神仪式,被官方采纳,喊山风俗也成为武夷山茶人的传统祭祀。“喊山祭祀”不仅是祈求收成,更代表了武夷山茶人对大自然的敬畏。敬天畏地,同生共长,是武夷岩茶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

至于御茶园的“住茶宿、习非遗、吃茶膳、行茶径、品茶趣、探茶乡、泡茶汤、赏茶戏、学茶舞”的旅游线路。行茶径,就是漫步茶园,呼吸新鲜空气,清心洗肺,尽享心旷神怡的幸福之感。

习非遗,就是参与武夷岩茶的传统手工制作,体验亲手采摘茶到制成一泡茶的全过程。品茶趣,就是围炉煮茶,在袅袅茶香中尽享喝茶的乐趣。

吃茶膳,就是用武夷岩茶配以本地原生态的食材,制成一道道美味的茶膳,尽享原生态的美味佳肴。学茶舞,武夷茶舞由四组动作组成,融入采茶、挑茶、摇青、冲泡、敬茶、品茶等姿态,借以增强身体稳定性和灵活性,愉悦身心。

赏茶戏,置身于山水间,观看一场实景表演,放松心情,去除烦躁,清心养性。住茶宿,伴着茶香,泡茶水、品茶点,体验接触自然、回归自然的宁静。

在武夷山游历一趟,喝了几盏茶水,居然就认同了大红袍的味道,便掏钱买了几盒大红袍。再回想起往日常喝的绿茶,似乎觉得那茶略有些苦涩,远不如大红袍淡淡的甜意,还有清香。

我这该不是见异思迁吧?

0 阅读:0

是禅牛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