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观赏刺桐花

是禅牛呀 2024-08-17 00:59:23
到泉州,在晋江机场外,看见一组巨大的红色玻璃钢制作的花卉,有如一团巨大的火焰一般,令人眼前一亮,好生壮观!可遗憾的是,却不知这是什么花红的如此艳丽。 乘出租车去宾馆的路上,无意中看到车上有一本介绍泉州的宣传侧。翻开浏览,得知泉州自古就有鲤城、温陵、刺桐城的称呼。因旧时泉州城城廓形似一条鲤鱼,故有“鲤城”之说。于今,泉州城的老城区就叫“鲤城区”。又由于泉州“四季有花常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所以又被称为“温陵”;还因泉州遍植刺桐树,所以也被称为“刺桐城”。 刺桐是什么树,我孤陋寡闻,不得而知。 于是,我笑着问出租车司机:“刺桐是什么树?” 那司机说:“刺桐是我们泉州的市树,开红花,火红火红的,很漂亮!你们住的宾馆门前,就有好几株刺桐树。” 待到汽车转上山路,在宾馆门前停下,趁家人办理入住手续的空当,独自跑到大门外,就急着想目睹刺桐的风采。 果不其然,就在宾馆对面的路边,看见一株树的枝丫上,开满了一簇簇鲜红似火的花朵。但我一时还不敢断定,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刺桐。于是,我把手机拍摄到的几张照片,递给站在门前迎客的服务员看。 她看后,笑盈盈地说:“这是刺桐,我们泉州很多的。” 住进宾馆,我又打开手机,查看起有关泉州的介绍来。 有记载,秦朝之时,此地为百越之地,属闽中郡。魏晋时期,这里辟为丰州镇。西晋末年,中原战乱,大批中原士族被迫南迁到此。到了隋朝开皇九年(589年),始设泉州。 在唐代初年,百废待举,主政者筑城之时,“绕城遍植刺桐,故谓之桐城。” 到了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在泉州开设主管海上对外贸易的市舶司,由此,泉州对外贸易的繁荣由此开端。元代初年,在马可·波罗的眼中,“刺桐港是世界最大港之一,大批商人云集,货物堆积如山。” 由于宾馆门前的这株刺桐尚未盛开,总觉得和我想象的“花开灿烂斑斓成霞”的壮观场面还有些差距。及至到了南少林寺,突然见到甬道旁侧,一株高大的刺桐,刺桐花盛开着。那一丛丛娇艳的花朵,有如一簇簇朝天椒,鲜红似火,在蓝天的映衬下,艳美的让人挪不动腿,直想把它悉数抱入怀中。 细看,刺桐花繁叶茂,红红艳艳,果然寓意红红火火,吉祥富贵,难怪泉州人便把她定为市花,眼力确实不差。 传说,刺桐树有的叶先萌而花后发,有的则先开花而后绽嫩叶。所以,历来泉州民间多认为刺桐先叶后花者,为五谷丰登的祥瑞之兆,称之为“瑞桐”;如若刺桐先开花后长叶,则视之为歉收征兆。 由此,在宋代,还曾引发过一场小小的争论。争论的一方是北宋廉访使丁渭,进士出身的他希望能先看到叶后看到花,以期泉州得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于是,就写下《刺桐》一诗:“闻得乡人说刺桐,叶先花发始年丰。我今到此忧民切,只爱青青不爱红。” 而争论的另一方是丁谓百年之后的泉州知州王十朋。这位状元出身的泉州郡守虽然也切盼雨润年丰,却又不相信刺桐的花叶有先后萌放之说,便写下一篇《咏刺桐》:“初见枝头万绿浓,忽惊火伞欲烧空。花先花后年俱熟,莫遣时人不爱红。” 祈盼丰年的小小争论流传至今,竟成一段爱乡爱民的佳话。 其实,泉州人喜爱刺桐,由来已久。传说唐末泉州人陈樵,中举后任职于京师,因故告假返乡。友人恐他迟滞归日,便送他一首诗相劝:“帝京须早人,莫被刺桐迷。” 还有泉州南安人刘昌言,因屡次应举未第,便无奈作诗发泄不满。他在诗中末句说到:“唯有夜来蝴蝶梦,翩翩飞入刺桐花。”讥诮参加科举应试无异是庄周梦蝶,还不如早早返乡赏玩故园的刺桐花。 刺桐不仅花色艳丽,极具观赏,它的根、茎、叶也皆可入药。刺桐树皮的中药名为海桐皮,有祛风湿、舒筋通络的功效,可医治风湿麻木,腰腿筋骨疼痛等症;刺桐的叶片,则有解热和利尿的功效,主治小儿疳积和蛔虫等症。 难怪,刺桐花不仅是泉州的市花,还是湖南省益阳市、吉林省通化市的市花。据说,日本的冲绳县,也把刺桐花奉做县花。 只是,当我遍走泉州,却发现,城里城外的刺桐树远不如榕树和樟树多。此时,正值刺桐花开放时节,可泉州城里城外,却少见开得如火如荼的刺桐。何为? 我再次向出租车司机打探,他说,这也是迫不得已之事。 原来,刺桐花虽然娇艳美丽,可是枝杈太脆,容易折断。泉州临海,台风时常光顾。在大风的摧袭下,时有刺桐树枝被摧折,这对行人和居民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为此,在城区主干道上的刺桐树也就多被其他景观树所替代,只在郊区周边地区还保留少量的刺桐树。曾经红遍全城的刺桐树,如今只能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中了。 可惜了。 突然,我想起来了,耸立在晋江机场门前的那一组红艳艳的火焰一样的造型,不就是美丽的刺桐花吗!
0 阅读:0

是禅牛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