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屿岛上拜妈祖

是禅牛呀 2024-08-15 02:59:15

离开厦门,北去福州。

经过莆田,发现这里离湄洲岛很近,也就四十公里。湄洲岛上的妈祖庙,自古就名扬四海。如今到此,应该前去拜谒。

从莆田乘中巴车到文甲码头,换乘渡轮跨海,20分钟便到了湄洲岛。湄洲岛位于湄洲湾口的北部,是一个南北长9.6公里,东西宽约1.3公里的小岛。岛上林木蓊郁,海岸曲折,沙滩连绵,风景颇为秀丽。因小岛形如眉毛,故称湄洲。

坐落在岛北端的妈祖庙,浓郁的闽南建筑风格,瓦脊两端飞翘,顶端分叉,形如飞燕。屋脊上雕龙戏珠,色彩艳丽,精彩纷呈。殿内斗拱托梁上,雕工精美,金碧辉煌。那尊屹立着的妈祖塑像,身披霞帔,头顶冕旒,雍容慈祥,像是在欢迎我们的到来。

湄洲岛上妈祖像

妈祖,又称天妃、天后,是历代船工、海员、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袛。古代之时,船舶在海上航行经常受到风浪的袭击而船毁人亡,故而航海者便把求生的希望全都寄托于神灵的庇护。船舶启航前,都要先祭海神龙王和妈祖,祈求顺风和安全。几乎所有的海船上,也都设有妈祖的牌位,焚香不断,随时供奉。

天下神灵多为人们臆造,唯独妈祖确有其人。她于宋代初年(公元960年)三月二十三日出生于湄洲岛上林村的一户林姓之家。她的父亲名叫林惟悫,母亲陈氏。因妈祖到满月也未曾啼哭,父亲便给她取名“默”。林默幼时聪颖好学,八岁从塾师启蒙。长大后,她便一心以行善济人为事,矢志不嫁,父母也认可她的意愿。传言林默十六岁时遇到了一位道士,从他那里学习到了很多知识。从此,林默开始治病救人,扶危济困,许多人都曾得到过林默的帮助。人们遇到困难,也都愿意跟她商量,请她帮助。不仅如此,林默还对沿海的天文气象颇有研究,可以预测天气,帮助渔民选择合适的时间出海,引导人们避凶趋吉。久而久之,林默在东南沿海地区的名声越来越大,广受当地民众的推崇。

北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九月初九,林默28岁时,便告别家人,在湄洲岛上的湄洲峰巅羽化升天。之后,她时常显灵,或托梦,或出示神灯,使无数出海的渔船免遭翻船之祸。人们感念她,就在湄洲峰林默“升天古迹”旁立庙祭祀,尊她为海神灵女、龙女,尊称她为林默娘。宋徽宗闻之林默娘广施善行,佑护众生,便敕封林默娘为“顺济夫人”,这是朝廷对她的首次褒封。以后,历代朝廷又先后封她为“天妃”、“天后”、“天上圣母”等,后世则皆恭称林默为妈祖。

随着妈祖的影响不断扩大,妈祖的神能也由单纯的护航扩大到禳灾赐福、除痛去疾、降雨止涝、神兵助战,甚至佑护妇女分娩等。有关妈祖显灵的传说也层出不穷。北宋年间,某地发生瘟疫,无数百姓染疾无治。一天,来了一位神人,对大家说:“离妈祖庙一丈远的地方有泉水可以治病。”人们便来到妈祖庙旁,找到泉水。染疾的人只要喝了这泉里的水,立刻痊愈。

也有传说,南宋绍兴三十年(1160年),福建江口来了一帮海盗。人们纷纷去妈祖庙祈求帮助。妈祖立刻派来神兵,从天而降,海盗们被吓得魂飞魄散,纷纷逃窜。

  妈祖显灵的传说在沿海一直十分流行。清朝赵翼在笔记中就记录:“相传大海中,风浪危急时,号呼求救,往往有红灯或神鸟来,辄得免,皆妃之灵也。……台湾往来,神迹尤著,土人呼神为妈祖。倘遇风浪危急,呼妈祖,则神披发而来,其效立应。若呼天妃,则神必冠帔而至,恐稽时刻。妈祖云者,盖闽人在母家之称也。”

由于沿海百姓对妈祖的崇敬,妈祖庙也屡经修葺扩建,形成于今纵深三百米,高差四十余米的祖庙建筑群。从庄严的山门,高大的仪门到正殿,由323级台阶连接整座建筑群。

妈祖庙

妈祖庙的正殿原叫朝天阁,据传是明代永乐初年(1403年)三保太监郑和奉旨遣官建造。清代康熙二十二年 (1683年),福建总督兼兵部尚书姚启圣把朝天阁改建为正殿。殿内供奉妈祖,并设有光明灯3万盏,以让广大妈祖信众点灯祈安。几乎所有进入正点的信众,全都静心屏气,虔诚恭敬地膜拜妈祖。恭拜的同时,还都会用双手捧上一叠黄表纸。恭拜之后,再把黄裱纸送到在殿外香炉内焚烧。

正殿后是规模宏大的天后殿,天后殿是妈祖庙最主要的殿堂,其始建于北宋代雍熙四年(987年),也是天下第一座妈祖庙。门殿石柱上有一副楹联:“齐斋齐斋齐齐斋齐齐斋戒,朝潮朝潮朝朝潮朝朝潮音”。我默读了几遍,总是不能正确地读出,更难以领会其涵义,很是自愧无知。

店内供奉的是宋代雕刻的樟木妈祖金身,正梁悬挂着雍正皇帝御笔《神昭海表》匾额。

在妈祖庙山顶,除了那尊14.35米高的妈祖雕像,还有30组妈祖故事群雕,皆以与真人同高的比例雕镂而成,主要有观音赐子、妈祖诞生、窥井得符、羽化升天、圣泉救疫、湄峰祈雨等内容,再现了妈祖生前涉波履险、救苦救难的动人场面。

站在妈祖庙后的岩石上,极目远眺,只见山海茫茫,白鸥掠波,舟楫穿梭,一幅极为瑰丽壮美的山水画。

海岸还有大片礁岩,受海浪冲蚀,形成凹槽,潮汐吞吐之声,由远而近,轰鸣声震天动地。

和妈祖庙相连的,是东蔡上林村,这里就是妈祖的诞生地。有关妈祖的一切,都展示在那座典型闽南建筑风格的妈祖源流博物馆里。

馆内有“序厅”、“诞降与行善”、“救海与升天”、“神迹与褒封”、“两岸情缘”、“妈祖祭典”和“四海共仰”等7个展厅,“金”、“木”、“水”、“火”、“土”五尊妈祖像尤为珍贵。

顺济殿里的金尊妈祖为立像,披霞披,执如意,是全球第一的金身妈祖像。据说塑像共用黄金323公斤,造价1.07亿元人民币!

红木妈祖像是用一整块花梨木雕刻而成,高3.23米,脸部神态参考台湾鹿港天后宫妈祖的脸型而雕刻。这尊头戴冕旒,手持灯笼,身披黄袍的妈祖像,供奉于朝天阁。

水尊妈祖像

水尊妈祖像由323块砗磲制作,像高3.23米。砗磲是“佛教七宝”之一,传说具有驱邪避凶的作用,这与妈祖扶危济困的形象很是相符,现供奉于妈祖庙妈祖文化展览馆内。

供奉于新殿宫门内的火尊妈祖像是由一块巨大的翡翠雕刻而成。只见通体翠绿,晶莹剔透的翡翠妈祖端坐九龙椅上,头戴冕旒,身着龙袍,腰缠玉带,手持玉圭,神态庄严,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重的翡翠妈祖像。

土尊妈祖像为泥塑雕像,塑像高8米,神威显赫、雍容端庄,供奉于天后殿。天后殿为主殿,建筑恢弘,殿高19米、进深30米,殿内面积近千平方米。

博物馆里,还有一尊汉白玉妈祖雕像,它是采用整块缅甸汉白玉精雕而成,高3.23米,寓意妈祖诞辰日。整块原料重30多吨,雕成后重近9吨,是迄今大陆地区最高最重的汉白玉妈祖雕像。

在“诞降与行善”厅内,有介绍妈祖诞生的文字展示。妈祖的诞生充满神秘色彩,曾现祥瑞异兆。史书上说,“诞之日,异香闻里许,经旬不散。”“见一道红光从西北射室中,晶辉夺目……”

作为人,妈祖扶危助困,行善济世;作为神,妈祖慈悲博爱、护国庇民。妈祖的灵验神迹广泛流传,使得妈祖信仰越播越远,最终出现在皇帝褒封的诏书上。在宋、元、明、清的七百多年间,妈祖受到历代皇帝册封达36次之多,封号累加至64字。从“夫人”而“妃”,而“天妃”,直到“天后”。

离开湄洲岛,回到莆田时,天色已黑,随意找了家小旅馆住下。在和旅馆老板闲聊时,那老板颇为不平地说,我们莆田全都被假鞋和莆田系给坑惨了。其实,我们莆田远非穷山恶水,也不盛产刁民。相反,我们莆田历来都是文化兴盛之地,人杰辈出。无论做什么,都能做到极致。就说读书吧,从唐朝到如今,我们莆田一共出了14名宰相、22名状元、70余名尚书、2400多名进士。就连北宋名相王安石都发出过“兴化(今莆田)多进士”的感叹。

由于莆田人的刻苦攻读,甚至能同时承包同榜的状元和榜眼,同期的文状元和武状元,还有“六部尚书占五部”;父子兄弟同朝做官,兄弟二人均为宰相,甚至“一家九刺史”、“一户六进士”、“一门五学士”在莆田人的科举史上都算不上什么稀罕事。就在当代,我们莆田就出了16名两院院士!

那位老板又补充说,我们莆田,人人都是豪杰,要就不干,要干就要干出大名堂!

这我信。

0 阅读:0

是禅牛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