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瓜田李的猹
编辑|沐语纪史
上世纪80年代初,书法艺术大为时兴。
爱好者们对人民币票面上“中国人民银行”这六个端庄稳健的汉隶产生了兴趣,纷纷猜测其撰写者。
没多久,就有刊物满足了大家的好奇心,纷纷登出文章。
有的说是经济学家冀朝鼎所写,也有报纸说是中国人民银行首任行长南汉宸书写。
一时间,社会各界纷纷为两人送去了赞誉,称赞两人是书法大家。
殊不知在山西的一位老人看到文章后皱起眉头,嘟囔道:“可不是他们写的!”
老人的女儿也十分愤慨:“这些报道,分明就是错的!”
女人语气十分笃定,因为“中国人民银行”六个字的撰写者,就是她眼前的这位老人。
一封直递央行的澄清信1983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办公室来了一封信件。
这封信既是投诉信,也是一封澄清信。
信件的署名人叫马眉,信的内容写的正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人民币上“中国人民银行”这六个字的归属。
信件先是说一些刊物不求证事实,将字体的书写者认定错误,随后又写明了真正的书写者是一位名叫“马文蔚”的老人。
马眉、马文蔚,行长吕培检反复思考这两个名字。
吕培检
如果真如信中所说,这六个字是马文蔚所写,那他一定和中国人民银行有密切的关系。
吕培检的大脑飞速运转,从银行的员工,到历届有突出贡献的人,再到书法界的名家大师,从活着的到已经去世的,愣是想不出马文蔚是谁。
难不成是有人写信来戏耍自己,可信上的署名、地址都清清楚楚,而且戏耍自己也得不到什么好处。
或者是这件事的背后另有隐情?
吕培检又仔细读了一遍信件,发现上面写的言之凿凿,没有一点开玩笑的意味,他不由得也重视起来。
因为他也很好奇“中国人民银行”这几个字是谁书写的,虽然刊物上提出了冀朝鼎、南汉宸两人。
但那时候两人已去世多年,根本无从求证,所以他也一直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
这下有书写者站出来认证,如果是真的,那必定是足以载入史册的事情。
再三思量下,吕培检决定上报相关领导,一起商讨出一个对策。
可就算大家都坐在一起,还是没人能说出马文蔚的来历,甚至对这个人都是一点印象都没有。
最后还是吕培检决定,找出当年的“”绝密一号”档案对比一番,力求还原事实真相。
信息来源:观察者网
尘封已久的真相在总行的绝密档案中,有当年人民币字体作者的原手稿,除了“中国人民银行”几个字外,还有一些“元、角、分”等一共十九个字。
虽然手稿已经上了年头,但依稀能看出当年书写之人的笔法风采。
但可惜的是,上面并没有写明手稿撰写人,也没有任何关于马文蔚的信息。
不过信件上马文蔚的署名,倒是和手稿上的字书写习惯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之后,众人各方寻找资料,对马文蔚老人进行背景调查,但由于年代太久远,只能找到蛛丝马迹,知道马文蔚老人曾在银行工作过。
这样看来,马文蔚老人是“中国人民银行”书写者的概率是很大的。
不过为了不再闹出乌龙,吕培检当即成立了调查小组,让他们带着绝密一号档案,去寻访这位名叫马文蔚的老人。
根据信件上的地址,马文蔚老人住在山西阳曲县一个小村庄,工作人员经过长途跋涉,四处询问,终于找到了马文蔚的家。
不过眼前的景象让他们有些吃惊,在他们看来,马文蔚如果是撰写者,那必定是一位书大家。
可实际上,马文蔚老人居住的地方却略显破旧,一度让他们认为找错了人。
之后,众人终于见到了马文蔚老人的真容。老人白发苍苍,年龄有80岁上下,不过精气神很好。
而且老人虽然衣着朴素,但浑身上下透露出儒雅的书卷气,看起来就很有文化。
马文蔚老人的作品
进入屋子后,大家更是眼前一亮,老人的屋子里放着很多书籍、书法作品,这下众人心中大定,觉得一定没找错人。
于是他们表明来意,希望老人能现场写一下“中国人民银行”这几个字。
老人欣然同意,拿起毛笔气定神闲的挥毫,没多久几个端庄的字就跃然纸上。
经过和手稿上的对照,字迹、写法都一脉相乘,眼前这个老人就是真正的字体撰写者。
众人心中雀跃不已,可在一旁,老人看着手稿却留下了眼泪。
结缘人民币原来,看到当年的手稿,老人的思绪一下子就回到了过去,故人、旧事在脑海中不断掠过,情难自已。
而后,老人缓缓讲出了写下“中国人民银行”这几个字背后的故事。
据老人所说,他出生于山西阳曲县黄寨村,父亲马鹏程是私塾先生。
从小,他就对书法绘画很感兴趣,课余时间他经常和小伙伴对着建筑物上的牌匾比划。
长大后,马文蔚考取了师范大学、后又在南京国立大学经济系学习,是个不折不扣的高材生。
学习之余,他从来没忘记书法,时不时就要练习一番,也称得上一代大家了。
1949年6月,马文蔚经邀请到中国人民银行任研究员,在此之前,他已经有了丰富的银行工作经验。
进入中国人民银行没多久,他就赶上了货币改革,国家决定发行第二套人民币。
1950年4月份的一天,行长南汉宸单独将马文蔚叫到了办公室,然后拿起一支毛笔让他鉴赏。
马文蔚知道南汉宸也是书法爱好者,当时并未起疑心,只是惊讶的看着眼前的毛笔。
南汉宸
“这是宫里的,是御笔!”,南汉宸一听就笑了,他也早就欣赏马文蔚的书法功底了,于是便让他拿笔试着写几个字。
马文蔚不知道写什么,南汉宸说道:“就写咱银行这几个字吧,经常接触,你熟悉!”
直到这时,马文蔚才意识到行长的真实用意,他心里泛起涟漪,觉得自己的字很有可能用在新一代人民币上。
果不其然,写完一遍后,南汉宸又让马文蔚用自己的毛笔,又写了好几遍这几个字,之后两人一块挑出了其中最优秀的。
他抬起头又恰好碰上南汉宸的眼光,两人相视一笑,心照不宣的什么都没有说。
而当马文蔚再次看到这几个字时,已经是1955年了,它们已然出现在了发行没多久的第二套人民币上。
看着这些熟悉的字,马文蔚心中有激动,有自豪,他很想和别人分享自己的殊荣。
信息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但当时对于人民币的设计过程有着严格的保密规定,所以马文蔚只能把这个秘密埋在心底。
这一藏就是30多年,南汉宸行长早已逝世,这些字也就从没人认领过。
直到1983年,大家错吧人民币上的字认成了其他人所写,老人才在女儿的帮助下,将这些事和盘托出。
真相大白后,总行对马文蔚老人进行了表彰,各地媒体也争相报道。
但令人遗憾的是,1988年,老人因病逝世,结束了自己高风亮节,不慕虚名的一生。
如果喜欢本期节目,烦请点击“关注”,既方便浏览往期作品,也不错过下期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此文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参考信息来源:
1.观察者网:《他亲手写就“中国人民银行”,昨天这个纪念馆开张了》,2018-12-02
2.内蒙古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守密一生终不悔,书艺千秋垂青史——记人民币票面汉字书写者马文蔚先生的保密往事》,2021-06-12
3.中国金融新闻网:《【人民银行成立70周年】央行故事:人民币上的图与文》,2018-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