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为建校释死囚,周总理删校名两字,毛主席道:做第二黄埔军校

历史滴温度 2024-08-07 18:28:37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百废待兴。

毛主席等党中央领导意识到,为保障国家安全利益,必须尽快实现国防现代化。

那么该怎么做,才能保国安民?

当毛主席出访苏联回来,一个构想越来越成熟了。

最直接有效的途径,莫过于创办集多兵种、多学科于一体的高等军事技术学府。

只有大量军事技术军官,才能培育铸就一支强军。

然而这一美好愿景尚未实践,朝鲜战争爆发便打破了计划。

当抗美援朝打得激烈时,却愈发坚定了毛主席的决心,必须尽快增强国防力量。

不久之后,筹备军事工程学院的议题,被重新提上国家重要议程。

1952年3月,聂荣臻和粟裕向中央军委呈送报告,提议成立军事工程技术学院,得到了中央领导会议审核通过。

可随之而来是一个重要问题,该派谁去主持创建这个学院?

经过党中央领导共同商讨,他们一致决定,将这重任交托给陈赓。

陈赓此时正在朝鲜战场指挥,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代司令员

临阵易将本是兵家大忌,当时朝鲜战事紧迫,而要抽调主将回国,足见党中央对创建军事工程学院所下的决心有多大。

1952年6月,陈赓从硝烟弥漫的朝鲜战场归来,未及休整便匆匆赶往中南海。

陈赓先向毛主席等中央领导汇报工作,说了朝鲜战场的最新战况,更提及我军在先进武器装备、精尖技术人才的劣势。

等到陈赓汇报结束后,毛主席趁此询问他,是否看到中央决定创办军事工程学院的草案。

陈赓点头说知晓此事,随即询问由谁来负责。

毛主席笑了笑,语气坚定地表示,这次调陈赓回来,正是为了让他负责创建学院。

陈赓当场懵了一下,一开始是推辞的,认为自己打仗可以,隔行办学却是干不了。

毛主席说服道,陈赓是我军高级将领中,最懂工程技术的人,肯定能够胜任。

一旁的周总理也支持,认为陈赓住过黄埔军校,办过红军步兵学校,还带过红军干部团,经验比别人丰富。

陈赓初时因自谦而推辞,但深知任务重要性,最终明白党中央的苦心,毅然接受这一重任。

创建学院谈何容易,负责人是确定了,可该在哪里建立呢?

陈赓说干就干,率队成立筹备委员会,经过多次调查研究,终于定在哈尔滨市南岗区的荒地作为院址,并提出建院方案。

一开始,陈赓拟定了校名,学校就叫军事工程技术学院。

周总理看到校名后,为了保密删去技术二字,最终确定校名为军事工程学院。

由于学院在哈尔滨,也称为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简称为哈军工,对外为了保密则称为103部队。

当时国内外形势不好,可创办者心怀壮志,甚至还流传着一句口头禅:

建不好学院,甘愿死在极乐寺,埋在荒山嘴。

寺是学院附近的庙宇,荒山嘴是哈尔滨火葬场,由此可见创办者决心。

1953年4月25日,陈赓铲了第一锹土,揭开校园基建的序幕。

三个月后,毛主席签署命令,由陈赓出任哈军工的第一任院长兼政委。

毛泽东特意叮嘱陈赓,把哈军工建设成中国的第二个黄埔军校。

陈赓白手起家创办学院,其中艰辛可想而知。

他深深知道,器材设备等困难都能克服,唯有教师才是重点,因此在教师选择上,他绝不妥协,坚持挑选最优秀人才。

那时候专业技术人才极其匮乏,陈赓便想了一个独特方法来解决问题。

他首先邀请几位先行到达的专家,请他们根据自己的了解,列出同行中的佼佼者名单。

随后他亲自带着名单,去找周总理签字批准,逐一落实每一位专家调动工作。

每当一批专家到位后,他又会请新专家继续推荐下一批人才,如此循环往复寻找人才。

但是周总理日理万机,有时候很难找到他签字,陈赓只好在早晚时分去堵人。

有一次,陈赓来到国务院西花厅,恰好周总理在接见客人,他不方便进去只好在外等。

不久之后,周总理去上洗手间,陈赓便迅速跟了进去,吓了周总理一大跳。

当周总理看到陈赓递来的名单,不禁哭笑不得,只好在洗手间里办公,当场签字确认。

此外还有一次,陈赓得知有位专家叫沈毅,曾在法国深造,精通弹道技术。

可这人曾为国民党效力,后来在解放战争末期起义,新中国后在民航总局任职,结果因为贪污罪被判死缓。

陈赓爱才惜才,虽然有所顾虑,但还是想邀请他加入学院。

可这引起了极大轰动,保卫部门更是强烈反对,几乎到了直接抗命的地步。

陈赓没有办法,只好向毛主席请求,解释道沈毅虽有过错,但知识是无辜的,可以让他在工作中立功赎罪。

最终他获得了毛主席的释放手令,成功将沈毅引入哈军工。

但调拨人才很难,陈赓主张按章办事,绝不以权压人,违背他人意愿强行调动。

当时,陈赓想要调复旦大学的卢庆骏教授主持数学系工作,不过校领导因为惜才不愿放人。为此,陈赓专门到上海拜访,最终说服了校领导,成功将卢庆骏教授调入学院。

正是陈赓抓得急切,加上党中央全力支持,仅仅过了几个月,便有多名专家教授到哈尔滨工作,提高了哈军工师资力量。

教师人才来了,自然得好好招待,哪怕委屈了自己。

陈赓身居高位,却从不铺张浪费,就像1953年8月,招待从朝鲜回国,途中前往哈尔滨的彭德怀也如此。

那时彭德怀来到,陈赓没准备好酒菜,只是做了四个家常菜,再加一盘干鱼来款待老战友。

但是当有专家从南方去哈军工任职,途经北京时,陈赓总会在筹建处设宴款待。

在哈军工,陈赓居住简陋小平房,将好楼房让给专家,还特意建餐厅和聘请厨师服务专家。

如此一来众人归心,这教师队伍有了。

但是楼总得建吧,不然在哪儿教学呢?

陈赓始终没停过,展现出极高行动力,频繁深入工地现场,亲自监督工程进度,面对一些重大难题,始终坚持亲自解决。

当时学校筹建之际,修建了一座五十余米高的水塔,成为校园的标志性建筑。

陈赓提出亲自登上塔顶,检验水塔的建筑质量,周围人纷纷上前劝阻,担心他的身体健康。

因为他曾经参加过无数战争,身上早已累积一身伤痕。

但陈赓毫无退缩,咬牙一步步登上塔顶,俯瞰着整个校园,心中充满激动表示:

从水塔望去,哈军工尽收眼底,我们的学院很快建成!

正是陈赓的执着,短短七个月,首批总面积达十万平方米、包含36幢教学及生活楼,迅速拔地而起。

在陈赓的努力下,只花了约两年时间,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迅速建成。

在1953年的8月26日,经过毛主席的精心修改与审定,《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训词》正式发布。

《训词》不仅明确哈军工的办学宗旨、培养目标,还详细阐述其工作与学习作风的规范。

其中提出了以“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的治校理念,还有“一中二主三严”的教学理念,并在教学过程中贯彻“严谨、严密、严格”的原则。

陈赓将军将《训词》视为哈军工办学的根本指导思想,积极投身于办学实践之中,努力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求。

1953年9月1日,举行第一期开学典礼。

哈军工成功组建一支超过500人的教师队伍,招募了由各军兵种部队调派的200余人教学辅助团队。

到了1955年,哈军工已发展成为一所规模初具的学府,教学范围广泛涵盖空军、海军、装甲兵、工兵、炮兵等多个军事领域。

除了基础的军事教育,学校还设立预科教育,随后增设防化系,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就连钱学森留美归来,来到学院听取陈赓的介绍后,也不禁由衷地赞叹:

在如此短的时间,创建出一所完整且综合的军事技术学院,在全球范围内都堪称奇迹!

在这几年里,陈赓长期致力于学校管理工作,为此倾注了全部心血,甚至不惜牺牲健康,多次因劳累过度而病倒接受救治。

1961年3月16日,陈赓将军因病离世,但他追求的事业并未中断。

哈军工逐渐发展成为国内顶尖的军校之一,培养大量精通军事科技与工程建设的专业人才。这些毕业生中,不乏100多位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200多位将军以及29位两院院士等杰出人物。

可以说,哈军工取得的辉煌成就,与陈赓将军的卓越贡献密不可分。

后来随着体制改革和变更,哈军工也历经了变迁和改建。

尽管其存在时间仅有十七年,但哈军工的故事流传至今。

尽管时间流转,但哈军工对中国教育事业的深远影响日益彰显,众多国内著名学府皆与其有着紧密联系。

哈军工先进的教育理念与独特教学模式,至今仍被许多学府借鉴并传承,为中国教育事业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0 阅读:15

历史滴温度

简介:从历史长河里,感受人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