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五”弥新,共享机遇

国际金融报 2025-04-19 15:06:15

4月18日,为期6天的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下称“消博会”)在海南落下帷幕。

本届消博会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封关运作之年的重点展会,也是该博览会创办五年来的重要“里程碑”。

第五届消博会不仅是一场消费品的展示盛会,更是一次对当前全球消费趋势和中国市场开放战略的深度回应。

展会规格全面升级、全球参与度再创新高、科技赋能新型消费趋势凸显……多项指标与成果显示,中国消费市场正以更加开放、智能、绿色、多元的姿态,为全球品牌提供新舞台,也折射出中国消费新趋势的“风向标”作用愈发显著。

图片来源:IC

“展转销一体化”

第五届消博会吸引了来自71个国家和地区的1767家企业、4209个消费品牌参展,展览总规模创历史新高。

斯洛伐克、新加坡、巴西、亚美尼亚、哈萨克斯坦等国家首次组团参展,加拿大、瑞士、爱尔兰、捷克、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再次参展,显示出消博会国际“朋友圈”持续扩大。

英国作为本届主宾国,以“英伦匠心在海南”为主题,参展面积达1300平方米,品牌数量翻番,展示出其对中国高端消费品市场的高度重视。

北京市担任主宾省(市),以“开放赋能,京彩无限”为主题深度参与消博会。本届消博会专业采购商超过6万人,较第四届增长超过10%。

依托海南自贸港制度优势和消费集聚效应,消博会正在形成一个从展示到交易、从推广到落地的完整闭环平台。

展会期间,还举办了采购商联盟启动仪式暨全球好物专场、电商专场以及国别专场共三场供需对接活动。活动以“高质量撮合”为核心目标,通过展前精准邀约、展中深入对接与高效转化,取得了良好的实际成效。

本次供需对接会三场活动共达成52个签约意向,平均每场专场撮合洽谈超200轮次,意向签约金额约920亿元。参会展商与采购商反馈积极,满意度较高,充分体现了消博会“展转销一体化”平台的实际承接力和资源聚合力,释放出强烈的消费合作信号。

“科技+新消费”融合加速

在坚持“精品+新品”定位的基础上,本届消博会首次设立“人工智能”“低空经济”两大主题展区,新消费科技展区面积同比增长30%,科技含量显著提升。

在人机交互与AI消费领域,宇树科技、强脑科技、群核科技等企业展出了包括人形机器人、仿生手、外骨骼装备和脑机接口等新技术产品,场景涵盖智能陪伴、辅助康复、个性定制等,充分展示AI赋能日常生活的可及性与商业化潜力。

低空经济作为新兴产业热点,首次在消博会集中亮相。亿航智能、小鹏汇天、中国通航等企业展示的飞行汽车、无人机系列新品,进一步拓宽“通勤+消费”“文旅+科技”融合路径,为未来城市出行和消费场景开辟新可能。

此外,绿色消费与生态消费也在本届展会中获得更多关注。第二届新能源汽车众测环岛赛将产品测试与海南生态资源结合,展示了智能驾驶、绿电出行与“车路云”一体化落地成果,带动低碳消费理念深入人心。

从“游艇+婚纱摄影”到“滑雪+康养科技”,第五届消博会创新融合多种业态,体现出中国消费从单一商品导向向复合型场景体验演进的趋势。

这些多元场景的组合不只是消费形式的“换装升级”,更是基于“生活方式”重构的系统性转型,反映出中国消费者对“体验感”“定制化”和“生活价值”的深层需求。

近年来,“中国首发、中国首秀、中国首店”正成为全球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主策略,而消博会正逐步成为重要的“首发平台”。多个国际品牌选择在此首发新品,不仅是对中国市场体量的看重,更是基于对“消费创新+制度红利”双重预期的信任。

依托海南自贸港政策、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以及免税消费新机制,参展品牌正在实现从“展示”到“交易”、从“窗口”到“渠道”的转变,消博会正在由“展会平台”转向“消费枢纽”。

“封关”是更高水平的开放

展会期间,一批批重点企业纷纷宣布加码海南,深耕中国。在今年消博会同期举办的“投资中国·2025海南自由贸易港全球产业招商大会”(下称“招商大会”)上,短短几天共签约265个项目,金额达2336亿元。

从一场展会,到一项国家战略,海南的发展逻辑早已超越了传统经济特区的范畴。作为新兴开放高地,海南正在释放强大的制度吸引力和政策引力。

当前,海南正朝着2025年“全岛封关运作”的目标加快推进。

在4月14日的招商大会上,海南省委书记冯飞介绍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情况时表示,目前封关运作软硬件条件已经具备。海南自贸港建设进入成型起势的发展阶段,新增经营主体超过前30年总和。在海南投资的国家和地区达158个,新设外资企业年均增长57%,实际使用外资年均增长36%。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企业和投资者,用实际行动投出信任票,成为海南自贸港建设的见证者、参与者、贡献者和受益者。

“封关”不是“封岛”,而是意味着更高水平的开放。封关后绝大多数商品进入海南,都没有进口关税、增值税、消费税。

消博会上,安永提供的一份报告预计,与中国内地其他区域相比,海南自贸港禁止限制进出口货物物品清单会短很多,进口征税商品目录数量有可能不到前者的一半。

海南封关运作背后,不只是政策创新,更是产业生态的重塑。目前,海南正加快推进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四大主导产业的融合发展。一批有前瞻眼光的企业已率先布局。

封关也在悄然重塑海南的零售和消费业态。本届消博会发布的《海南自贸港旅游零售白皮书2025版》,就展示了免税零售行业的新图景。据预计,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后,短期内将形成免税零售与有税零售并轨共存的格局,长期将逐步推行“落地免税”政策,实现所有主体经营的消费品进口上岛关税全免,为更多零售商创造机遇。

与以往“以出口为导向”的自由贸易区不同,海南自贸港强调“双向链接”——既面向全球资源开放,也加强与中国内地市场的联通。

“封关后,海南与其他国家和地区整体开放的同时,与内地市场的联系更加便利,更有利于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和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冯飞指出,投资海南自贸港正当其时、大有可为、前景光明。

“看市场”升级为“投市场”

当前全球消费复苏仍面临挑战,中国通过举办消博会进一步向世界传递出“扩大开放、消费带动”的积极信号,也强化了其在全球消费链条中的枢纽作用。

作为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的消费品博览会,消博会已成为外资企业观察中国市场、布局未来的重要窗口。

通过这一窗口,世界更加清晰地看到: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的消费潜力仍在释放,并正在从“量的扩张”走向“质的跃升”。

当前,中国拥有超过14亿人口、4亿中等收入群体,稳居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是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

国家统计局4月1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市场销售增速回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671亿元,同比增长4.6%,比上年全年加快1.1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在当天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服务消费是支撑消费增长的重要领域,发展空间大。此外,新的消费场景不断拓展、新的消费产品不断创新,既显示了中国消费创新的动力,又展示了新消费的成长前景。

多家跨国企业在消博会期间表示,看好中国长期增长潜力,并将在“在中国,为中国”的战略指导下,持续扩大投入、深化本地合作。

不少企业已用行动加码中国市场:天丝集团近五年在华投资达43.6亿元,生产网络从海南拓展至西南多地;特斯拉累计在华投资超150亿美元,上海超级工厂贡献其全球过半交付量;欧莱雅也将深化在华布局,服务消费升级需求。

在宏观政策持续强调“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同时,全球企业对中国市场的信心正在“结构性重塑”——风险与机遇并存之下,更看重制度预期、市场深度与供应链韧性。在此背景下,消博会所代表的消费新趋势和开放新红利,正吸引更多企业将“看市场”升级为“投市场”。

0 阅读:2
国际金融报

国际金融报

人民日报旗下权威媒体 ;《国际金融报》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