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把嘴闭上

DrawKer 2024-10-29 10:43:24

制止谣言,一直是舆论学研究的重点。

只是研究了这么多年,谣言还是从未消失,毕竟在那么多高大上的可控因素之外,人性从来都是无法被百分百预测的对象。

就像这座刚刚被惊雷震慑的小镇,大家正讨论着是否会发生地震。

甘广播一路听着大家的讨论,又看到中学王老师正在家门口搭棚子,“明日凌晨地震”的消息立即传遍全镇。

为了防震减灾,居民们纷纷涌向供销社抢购抗震材料,甘广播更是争分夺秒地将消息告诉了镇长刘政府。

供销社内,本镇的要员们——余供销、陈邮电、李银行、张供电正起劲儿地玩着麻将,直到刘政府冲进来,他们才尴尬结束,开始进行抗震工作。

陈邮电回所布置工作;李银行返社对部下紧急动员;张供电跑回家清查妻子开的小店中煤油、蜡烛的库存情况,命儿子速去邻村抢购。

刘政府也赶赴百里之外的县里"汇报"情况,唯有善良的徐粮站闻讯后,为解决群众饥苦,连夜组织人力赶烙了几万张大饼。

政府的态度早已说明一切,就连甘广播也被这阵势吓破了胆,当钟声敲响了12下,她把发通知变成了拉警报,继而引起一场踩踏事件,踩伤者不计其数……

地震最终没有降临在这座《疯狂的小镇》,可整部电影却浓缩了无数谣言从无到有的过程,更映射了许多地方的风险策应流程。

尤其是对比当下没什么新片能看、没什么编剧敢写的创作风气,上世纪80年代简直成了一处挖掘佳片的宝地。

除了简单粗暴的命名方式,片中最有趣的是点面结合的方式,揭示着人性的多样。

大灾来临前,一边是正在进行婚礼的新人,一边是一心求死的老人,红白相间,映射着管理层之下的人间百态,也隐喻着这场保一方平安的试炼终究应该让百姓作为检验的主体。

只是当真相被发掘时,百姓却成了最没有资格知道实情的人。

原来,是甘广播不认识照相机,误把来采风的摄影师当成了勘测专家,在慌乱中东拼西凑得出了一句“明日凌晨地震”的猜想。

从消息被传出来到第二天早上,小镇为这场并不存在的地震耗费整整10万元,到底谁该承担这份谣言带来的后果呢?

智慧的精英们提出了一句合理的总结陈词——

在全镇人民的齐心协力下,众人有效地抗击了可能发生的地震。

这是一场皆大欢喜的胜利,更是一次可悲可叹的讽刺。

毕竟当众人都认可这个处理方法时,疯狂的早已不是小镇,而是每个处于利益谎言中的普通人,以及他们共同搭建起来的社会想象。

不吹不黑,看个电影,说个观点。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