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传奇:英国“巨人级”航空母舰的历史

扶摇寰宇杂谈 2025-02-15 10:52:48
二战传奇:英国“巨人级”航空母舰的历史

2025-02-15 10:47·扶摇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波澜壮阔中,航空母舰成为了海上力量的象征。英国皇家海军的“巨人级”航空母舰,作为战争的产物,虽然在战争结束时未能发挥全部潜力,但它们在战后的命运却深刻影响了世界海军的发展。这些航母在战后被出售或租借给多个国家,开启了这些国家的航母时代,其影响力遍及全球。

航空母舰的发展历史充满了传奇色彩。虽然人们常将大型航母与美国联系在一起,但实际上,能够拥有并运营此类航母的国家寥寥无几。目前,许多国家的航母规模较小,例如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级和中国的“山东”舰,它们的排水量约为7万吨,但由于缺乏弹射器,其舰载机运用能力相对较弱。

意大利的“卡沃尔”号和西班牙的“胡安·卡洛斯一世”号则是排水量约3万吨的轻型航母。而日本的“出云”级和韩国海军计划中的CVX也属于这一级别。航母的排水量并非划分航母类型的唯一标准,例如泰国曾运营的“查克里·纳吕贝特”号航母排水量仅约1万吨,而搭载F-35B的美国“黄蜂”级和“美国”级虽超过4万吨,却属于两栖攻击舰。

历史上,一些国家因经济或军事原因最终退役或放弃了航母,如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和阿根廷等。这些国家虽然在军备规模上难以被视为军事强国,但它们曾因广阔的海域或海外殖民地的管理需要而运营过航母。这些国家的航母大多由英国建造的“巨人级”轻型航母,这也成为它们共同的历史起点。法国和印度也从这些航母中受益。可以说,“巨人级”航母对全球海军的影响是深远的。

“巨人级”航母的诞生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密切相关。战争初期,英国损失了两艘航母,迫切需要补充战力。最初考虑将现有战舰改装为航母,但随着战争的发展,英国海军对航母的看法发生了变化,开始重视航母作为主要战力的作用。

美国计划提供的护航航母主要用于护航任务,因此英国需要建造能够领导舰队作战的航母。1942年初,英国以“光辉”级正规航母为基础,启动了轻型航母项目,即“1942年设计轻型舰队航母”。

在战争的背景下,英国海军要求在21个月内完成航母的建造,但造船厂认为这是不可能的,提出了27个月的建造时间。经过一番谈判,最终双方同意在24个月内完成建造。

从1942年6月开始,计划建造16艘轻型航母,即“巨人级”。随着战局的转变,英国在1943年后决定只完成10艘航母的建造,并将剩余6艘航母的性能大幅改进,以容纳更大的舰载机,这些改进后的航母被称为“威严级”。

“巨人级”航母的基本设计基于“光辉”级正规航母,因此其飞行甲板的大小相似。在改装前,“巨人级”航母甚至能够搭载更多的舰载机。然而,为了快速建造,航母的结构被简化,排水量仅为“光辉”级的60%左右,这导致其耐久性和作战能力有所下降。特别是,航母的装甲被大幅削弱,甚至在某些地方被完全省略,导致防御能力大大降低。

与早期英国航母相比,“巨人级”航母的武装更为简单。战争期间,航母的防御主要依赖于护航舰队,这是英国海军在战争中学到的经验。航母装备了一部弹射器,并在前后甲板上安装了角度甲板,使其能够搭载喷气式飞机。

“巨人级”航母共建造了10艘,其中7艘在二战期间服役,但除了1944年12月服役的首舰“巨人”号外,其余均在1945年投入实战。由于战争胜利的天平已经倾斜,这些航母并未取得显著的战果。战后,这些航母作为过剩的军事力量被出售或租借给其他国家,从而开启了许多国家的航母时代。

1946年,“勇士”号被租借给加拿大,“复仇”号被租借给澳大利亚,两舰在租借期间均发挥了作用。首舰“巨人”号在1946年被租借给急需重建海军的法国,并在1951年被法国购买,更名为“阿罗芒什”,一直服役至1974年。“威严”号在1948年被卖给荷兰,并以“卡尔·杜尔曼”号的名义服役至1968年。

其中,“勇士”号在1959年被阿根廷购买,更名为“独立”号,而“复仇”号在1956年被巴西购买,更名为“米纳斯·吉拉斯”号。除了“巨人”号外,这些航母都是租借或购买国的第一艘航母。后来,“卡尔·杜尔曼”号在1969年被阿根廷购买,以“二十五日”号的名义进行了改装,并服役至2004年。

“巨人级”航母的规格如下:标准排水量为13,200吨,满载排水量为18,000吨,全长212米,宽24米,吃水7米。动力系统包括4台海军部3鼓锅炉和2个螺旋桨,最高速度为25节。武装包括6座4联装2磅防空炮和16座双联装20毫米机关炮,平均搭载52架飞机。

“巨人级”航空母舰不仅是二战的产物,更是战后世界海军发展的重要推手。它们的历史证明了航空母舰在现代海军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它们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

1 阅读: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