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养鹅种鹅淘汰规,产蛋量对比表,五年养殖总结,这点需要警惕
在咱们养殖这个圈子里啊,鹅可真是个不错的养殖选择。鹅啊,这种家禽有很多特点。它比较耐粗饲,啥样的饲料都能对付一阵,在野外散养的话,野草啥的都能当成食物,这就节省了不少成本。鹅的价值可不止是能下蛋,在农村地区,鹅还可以看家护院呢。像在咱们北方的农村,很多人家都会养几只鹅,晚上它们就满院子溜达,有小偷啥的靠近,鹅就会嘎嘎叫,别有一番防盗的作用。而且鹅肉和鹅蛋都是很美味的食物,鹅蛋富含营养,鹅肉口感也特别好。
今天咱就重点说说家养种鹅。种鹅可是养鹅场或者家庭养殖的关键环节。咱们先来谈谈种鹅的淘汰规则。比如说在一个北方干冷的养殖场,冬天的时候环境比较恶劣。我认识一个在东北黑龙江的养鹅户,他养了多年的种鹅。他说啊,在第一年养殖的时候,如果种鹅的产蛋量很少,不到正常产蛋量的五分之一,并且这个情况持续了一个月左右,那这只种鹅可能就有问题了,得谨慎考虑它的留养。而且种鹅的年龄也是淘汰的一个考量因素。一般来说,种鹅养到三年左右,即使还能下蛋,但是产蛋的质量和数量都在不断下降。像他的一个养殖场,有三年的种鹅,产蛋量比刚引进的时候下降了接近一半,这种情况下就面临着淘汰。
咱们再看看产蛋量的对比表。以南方广东的一个养殖农场为例,那里气候湿热。他们养殖的是豁眼鹅这个品种。在前几个月的时候,1 - 3个月的种鹅产蛋量很少,每个月大概只有几个蛋,因为这个时候种鹅还在生长发育阶段呢。到了4 - 6个月,如果养殖环境和管理都到位的话,会开始逐渐增加产蛋量,大概每周能有个三四个蛋。到了7 - 12个月,这是种鹅的产蛋高峰期,基本上一个星期能下十几个蛋。但是这种好的状态不会一直持续,随着种鹅年龄的增长,产蛋量会慢慢下降。比如说1 - 2年,每周产蛋量可能是十几个,3 - 4年就只有七个左右,到了五年之后,可能就不怎么产蛋了。
在这里呢,我给大家说说三种植物跟鹅养成的关系吧。先说紫花苜蓿,这可是个好东西。在北方,它耐寒性比较强,在冬季牧草匮乏的时候,种点紫花苜蓿给鹅吃,能补充不少营养。还有黑麦草呢,它比较适合在春秋季生长,长势很快,鹅很喜欢吃。在江苏的一些农村散养鹅的地方,很多养殖户就会在合适的季节种黑麦草。再就是苏丹草,它的叶子很宽大,鲜嫩多汁,鹅吃了特别欢实。我在湖北的一个农场看到,用苏丹草和黑麦草搭配着喂鹅,鹅长得又肥又壮。还有冷门的植物像黑麦草的一个冷门品种三叶草,它相对来说比较耐践踏,鹅在采食的时候即使踩坏了也不会太影响生长,而且它的营养价值其实也不低。还有苜蓿草里的多花苜蓿,它比普通苜蓿草的枝叶更茂盛,在气候多变的湖南地区,多花苜蓿能让鹅在天气不好的时候也能有足够的食物。
咱再接着说种鹅养殖的那些事儿。在一个养殖场里,种鹅的管理可是很重要的一环。有一次,我在网上看到一个网友分享他的经历。他在福建的一个山区养殖种鹅,那里地形有一定的起伏,养殖场地有山有坡。他想了个办法,把种鹅分成不同的小组,按照地势的高低和光照的强弱来分配。结果发现,处在山坡阳面上接受阳光充足照射的种鹅,产蛋量比在山谷阴影里的种鹅每个月能多几个蛋呢。这就提醒我们,哪怕是同一种鹅,在不同的养殖场景下,产蛋量也是有差异的。
还有啊,养殖过程中疾病防控也是关键。在北方的一个养殖场,由于当地气候比较干冷,在冬季的时候,很多人以为不用太担心疾病问题。但是有个养殖场就吃了这个亏。因为通风不好,圈舍里湿度太大,结果鹅群感染了呼吸道疾病。这在养鹅界是比较麻烦的疾病,治疗起来花费的时间和精力都很多,而且在这个期间,种鹅的产蛋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损失惨重。
再说说南北地域差异对种鹅养殖的影响吧。南方的湿热天气,对于种鹅的健康来说,是个大考验。在海南的一个养殖户说,夏天的时候特别容易滋生细菌,他的种鹅经常会因为细菌感染生病。而北方的干冷,像内蒙古的一些养殖场,虽然在冬季保暖问题不大,但是鹅容易长膘,这对于种鹅的肉质和产蛋后期发育都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在南北不同的地区养殖种鹅,得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来调整养殖方法。
还有一点值得警惕的,就是在养殖过程中的饲料质量。有个四川的养殖户曾经和我交流,他说刚开始的时候为了节省成本,在饲料里添加了很多便宜的杂粮和剩料。结果一段时间后发现,种鹅的产蛋量大幅下降,而且鹅蛋的品质也不好。原来这些不太好的饲料营养不全面,不能满足种鹅产蛋的需求。后来他更换了优质的饲料,产蛋量和蛋的品质才慢慢恢复了正常。
从我们这些五年的养殖总结来看,种鹅养殖要时刻关注很多细节。像刚刚提到的饲养密度,也不能忽视。如果养殖场里种的鹅太多了,空间拥挤,鹅就会产生应激反应。我在陕西的一个养殖农场看到,他们为了追求产量,把种鹅的饲养密度加大了很多。结果鹅之间的争斗频繁,产蛋量下降不说,还出现了一些受伤的情况。所以合理控制饲养密度很重要。而且对于种鹅的年龄,也要有准确的记录和评估。有的养殖户觉得鹅还能下蛋就不想淘汰,但是就像我之前提到的,年纪大的种鹅产蛋质量不好,还容易带来疾病等问题。
种鹅的养殖环境也很关键。在一个湖南的养殖场,周围有一些工厂,虽然工厂没有直接的污染,但是噪音比较大。结果发现那里的种鹅精神状态不好,产蛋量也不稳定。而北方黑龙江的一个养殖场,周围环境比较清幽,种鹅养得就比较好,产蛋量稳定,种鹅的健康状况也不错。
另外,在养殖过程中,种鹅的繁殖管理也不能乱来。我听说过一个山东的养殖户,他为了让种鹅多繁殖,在鹅还没有完全成熟的时候就进行了人工催情。结果不但没有提高繁殖量,反而让很多种鹅身体受到了损伤,以后的产蛋量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在南方一些多雨的地区,养殖场的排水系统也很重要。有个广西的养殖户,在雨季的时候,因为养殖场的排水不好,积水了,种鹅的脚就开始生病。这些生病的鹅产蛋量就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而且如果传染开了,整个养殖场的种鹅都会陷入危机。
这里还有两株植物值得一提,一个是菊苣,它特别耐旱,在北方的一些干旱地区,如果用来种草喂鹅是很不错的选择。还有苦荬菜,它有很强的适应性,无论是在肥沃的土地还是贫瘠的土地都能生长,给种鹅提供丰富的营养。
总之啊,家养种鹅的养殖是一个复杂又需要耐心的过程。我们看到这么多不同的养殖场景、地域差异、影响因素,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到种鹅的产蛋量和养殖场的效益。希望大家在养殖种鹅的时候,能够多参考这些经验,多关注那些容易被忽视的细节。
最后我想问大家,你们在养殖种鹅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或者最意想不到的事情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