牦牛转群应激,高原秋季,防掉膘,方法要科学
牦牛,这种生长在高原上的独特牛种,有着很多鲜明的特点。牦牛体型高大,毛长而密,尤其是腹部、腿部及蹄子周围的毛,这能让它们在寒冷的天气里保持温暖。牦牛适应高寒、缺氧、低气压等恶劣环境,耐粗饲,能采食其他牛种不能利用的多种高原野生植物。牦牛全身都是宝,牛肉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是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牦牛奶营养价值高,含有丰富的脂肪、乳糖、乳钙及免疫球蛋白等营养物质;牦牛毛和牦牛绒可用于编织高档的羊毛衫等纺织品;牦牛皮是制革的好原料;牦牛骨可入药。
在高原秋季,牦牛养殖面临着不少挑战。高原的秋季,气温逐渐降低,昼夜温差加大。此时,牦牛容易出现掉膘的情况。牦牛掉膘不仅会影响牦牛的生长和繁殖,还会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据一些养殖户反映,在过去没有科学方法应对牦牛掉膘问题时,3个月下来,牦牛的体重可能会有几公斤不等的下降。
我们先来看一个身边案例。在西藏林芝的一个牦牛养殖农场,这里的养殖户李大哥就曾经为牦牛在秋季掉膘的事儿头疼不已。林芝属于高原地区,秋天来得比较早,气温下降也快。李大哥的牦牛群在他原来的养殖方式下,每年秋季牦牛的膘情都会下降不少。这可让他心急如焚,毕竟牦牛膘情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他一年的收入。
那要怎么解决牦牛转群应激以及秋季掉膘的问题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是转群环节。牦牛转群的时候,要尽量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天气。比如说,在天气比较暖和、风不大的时候转群。时间上呢,最好是一天当中阳光比较充足的时候。这是因为牦牛对突然的环境变化比较敏感,如果在大风天或者寒冷的天气转群,牦牛容易受到惊吓,更容易导致应激反应。我有个网友分享他在云南迪庆养殖牦牛的经历。迪庆也是高原地区,有一年秋天,他在天气特别寒冷的时候转群,结果牦牛应激反应很强烈,好多牦牛都出现了不觅食的情况,这对牦牛的生长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在转群前,要对牦牛群进行适当的饲养管理。提前10 - 15天就要调整牦牛的饲料,让牦牛适应新的饲料。比如说,如果新的放牧地在饲料种类上有变化,那就逐步添加新的饲料成分。这样可以减少转群后因为饲料变化而产生的采食问题。同时,在转群前一周左右,要对牦牛进行驱虫和防疫处理。对于牦牛养殖来说,不同地区寄生虫的种类不太一样。像在青海的牦牛养殖地区,寄生虫主要是一些牦牛常见的多头蚴、肝片吸虫等,而在四川高原地区的牦牛养殖中,除了这些常见寄生虫,可能还会有一些地区特有的寄生虫。所以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驱虫。
接着我们来说说牦牛转群时的操作要点。牦牛转群的时候,要避免牦牛拥挤和乱跑。可以采用小群转群的方式,每群可以控制在20 - 30头左右。在转群的过程中,要有专人引导牦牛走合适的道路,道路不要太陡太滑,也不要有过多的障碍物。我听说有个北方的牦牛养殖场,那里的牦牛转群时,因为道路崎岖,牦牛摔倒受伤的情况时有发生,而且还导致牦牛有很强的应激反应。这就提醒我们,在牦牛转群时,路况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再说说牦牛在高原秋季的养殖管理。秋季的饲料供应很关键。在高原地区,秋季有很多野生植物,但是有些野生植物营养价值不高,还可能需要大量的采集和加工才能用于牦牛养殖。比如,在西藏阿里地区,有很多高原特有的菊科植物,虽然牦牛可能吃一些,但这些植物营养价值比较低。所以养殖户需要合理规划饲料种植和储备。可以种植一些适合牦牛的冷季草种,像紫花苜蓿就是一种不错的冷季饲料作物。紫花苜蓿在寒冷的环境下也能生长,能为牦牛提供优质的蛋白质。另外,还有一些比较冷的草种,比如无芒雀麦,它的营养价值也很不错,而且耐寒性很强;燕麦草也是很适合牦牛冬季前期的饲料,它的纤维含量适中,容易消化;黑麦草虽然在高原的适应性可能没有前几种那么强,但是在一些气候相对温和的秋季也能给牦牛提供一定的食物补充。
牦牛舍的建造也非常重要。在高寒的秋季,牦牛舍要保证良好的保温性能。可以采用厚垫草的方式,像在内蒙古草原上的牦牛养殖,冬季会铺加很厚的垫草,这样可以有效地保持牦牛舍内的温度。在新疆的牦牛养殖区域,虽然秋季不像冬季那么寒冷,但也有一些降温趋势,所以在牦牛舍的建造上要考虑到向阳性,让牦牛舍多接受阳光照射。
除了饲料和牦牛舍的管理,牦牛的运动管理也不容忽视。牦牛虽然适应高寒环境,但适度的运动对牦牛的健康很有好处。不过在高原秋季,牦牛的运动量要适当调整。在阳光充足的时候,可以让牦牛适当出去散放运动,每次散放时间根据牦牛的年龄和膘情有所不同。年轻的牦牛可以适当增加运动量,但也不能太长,一天2 - 3个小时就可以;年龄大的牦牛和膘情不太好的牦牛,运动量就要减少,每天1 - 2个小时就好。
牦牛的水源问题在秋季也不容小觑。秋季高原地区的水可能会因为气温降低而结冰,所以要确保牦牛有充足的清洁饮水。可以采用一些破冰设备,或者在牦牛饮水的地方设置加热设施,但要确保符合牦牛的饮水卫生要求。在西藏日喀则地区,有些养殖户在秋季会给牦牛的饮水槽添加厚垫子,防止水结冰污染,这是一种很实用的方法。
那我们来对比几种适合牦牛饲料的绿植。首先是黑麦草,它的叶子比较细长,口感相对较好,牦牛比较爱吃,而且它的生长周期相对较短,在短时间就能提供给牦牛一定的饲料量。紫花苜蓿呢,它的根系发达,在土壤中扎根深,在一些贫瘠的高原地区也能生长得很好,营养价值高,特别是蛋白质含量丰富。还有羊茅草,它的茎干比较直立,叶子比较粗糙,但是它比较耐踩踏和啃食,牦牛吃了也能较好地消化吸收。苜蓿和黑麦草相比,苜蓿的营养价值更高,特别是在夏季能够更好地满足牦牛对蛋白质的需求,而黑麦草在秋季补充能量方面可能更有优势。羊茅草和苜蓿相比,羊茅草更适应干旱一些的环境,在水分相对不充足的地区能茁壮成长。
我们再回到牦牛掉膘的问题。牦牛掉膘还和牦牛的品种有一定关系。比如说,九龙牦牛个体的牦牛膘情相对较好,在同样的环境和养殖管理下,比麦洼牦牛掉膘情况可能会少一些。这是因为九龙牦牛体型相对较大,身体储备能力更强。不同地区的牦牛品种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养殖户要根据自己当地的牦牛品种特点进行养殖管理。
在牦牛转群后的初期,要特别关注牦牛的状态。每天都要观察牦牛的采食、饮水、精神状态等情况。如果有牦牛出现异常,要及时进行处理。曾经有一个养殖户发现牦牛在转群后采食减少,经过仔细观察发现是牦牛在转群后受到了应激,肠胃不适。后来他通过调整饲料配方,增加了一些益生菌和健胃的草药,牦牛很快恢复了正常的采食。
牦牛的生长和发育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从牦牛的幼龄期开始,就要有一个科学的养殖管理体系。比如在牦牛1 - 2岁的时候,是牦牛骨骼和肌肉发育的重要时期,这个时候的饲料营养要均衡,既要有足够的能量,也要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矿物质。在牦牛3岁左右,就需要考虑牦牛的繁殖或者育肥计划了。
对于牦牛来说,预防疾病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在高原秋季,牦牛容易感染一些呼吸道疾病。因为秋季草原上的植被干燥,灰尘较多,牦牛容易吸入灰尘引起呼吸道感染。可以在牦牛舍内进行定期的消毒,使用一些专门的牦牛用消毒剂,每周一到两次的频率比较合适。同时要保证牦牛舍的通风良好,但是通风也不能太大,以免牦牛着凉。
牦牛转群应激和秋季掉膘问题是牦牛养殖中的重要部分。我们要综合考虑到牦牛的品种、养殖环境、养殖方式、季节特点等多方面因素。除了我们上面提到的这些方法,还有没有其他比较好的办法呢?这也是值得我们大家一起讨论的。是还有一些没有被发现的野生牧草可以作为牦牛的饲料?还是在牦牛转群后的管理上还有更优化的操作?比如有没有可能发明一种新的牦牛转群工具或者转群后的牦牛保健药品之类的,这些都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