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系SU-76M自行火炮,战斗权重为2.0,在更新1.91“夜视”中引入。
20世纪50年代,中苏关系处于蜜月期,苏联向中国提供了大量的军事援助和技术支持。从1951年到195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参照苏联军队的编制进行改组,并购买了912辆SU-76M自行火炮。主要用于装备步兵师的自行火炮团,为步兵提供直接火力支援或用于摧毁敌方装甲车辆,成为当时解放军装甲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民志愿军曾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使用过SU-76M自行火炮,它常被用于支援步兵作战,因其装备的76.2毫米火炮威力较大,可在较远距离上对敌方目标进行打击,为步兵提供有效的火力支援。同时,它也能够对敌方坦克构成一定威胁,在面对美军的M4谢尔曼等坦克时,SU-76M可在合适的距离和角度进行射击,击穿其装甲。此外,在志愿军的防御阵地中,该车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可凭借自身的火炮和装甲防护,增强防御阵地的火力配置。当美军发动进攻时,它可与步兵、其他火炮等协同作战,对敌方的进攻部队进行火力打击,守住阵地。
后来,随着中国军事工业的发展以及新型装甲车辆和火炮的不断装备,SU-76M逐渐落后于时代,至20世纪70年代末结束了它在中国的服役。而作为一款从苏联引进的装备,SU-76M的零部件供应依赖于苏联原产,中苏关系变化以及该装备的停产等因素导致其零部件供应逐渐中断。维持其正常运转和维护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来寻找替代零部件或进行仿制,从经济和实用性角度考虑,保留它并不划算。所以,SU-76M在中国目前没有已知的完整幸存。
值得一提的是,1960年,北京理工大学成立了一个专门的迎兵师,他们回收了一批坦克(包括SU-76M)并放在了仓库中用于学习。而更多参数方面的内容,可观看往期的苏系SU-76M自行火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