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陵的朝向之变!秦始皇陵为什么坐西朝东?

孙三盘文化 2024-11-21 10:44:44

我们知道:“坐北朝南”是风水的基本格局。它符合中国地处北半球的地理环境因素,符合中国风水学中三大干龙的脉势。故无论是阳宅还是阴宅,坐北朝南这一坐向,都是风水中的首选。今天我们看到明十三陵、清十二陵这样宏伟的古代帝王陵墓,都是坐北朝南的取向。那么历史上,有没有皇陵是朝向其他方向的?

这是有的,历史上的皇陵并不是都是坐北朝南的。

中国风水学中的阴宅立向即墓葬方向,是以死者埋葬时的头向为坐向,以脚向为朝向。

以最早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墓葬来看,河南境内的仰韶文化后冈类型、大河村类型和下王岗类型等几处墓葬群中,死者埋葬时的头向多为南和南偏西,洛阳王湾76座墓主的头向为西北向;陕西境内的仰韶文化主要有华阴横阵村、临潼姜寨、华县元君庙、宝鸡北首岭、西安半坡和渭南史家村,墓葬总数达1100多座,各墓地葬者的头向比较一致,除北首岭为北、西北向外,余者均为西向。这说明仰韶文化墓葬定向的原则主要是以头向为西向。

而比仰韶文化晚2000年的二里头文化遗址中的墓葬群中,墓葬一般是东西向排列成行,相邻墓葬的间距一般只有几十厘米,每行墓葬死者的头向一致,死者头向有的向南,方向160至180度之间;有的向北,方向350至360度之间。所以仰韶文化墓穴不好说是坐北朝南还是坐南朝北。但可确定此时的墓葬立向为南北向。二里头文化遗址被我们认为是夏朝的遗址,所以也可以说是从夏开始,陵墓的立向取为“南北向”这条纵线。

商朝时期的陵墓多数位于黄河中下游的洛阳、安阳、鹤壁一带。陵墓规模较大,朝向为坐北朝南。

周朝的陵墓朝向大多遵循“葬于北方北首”的传统,朝向为坐北朝南。这是根据《礼记》中的记载:“葬于北方北首,三代之达礼也,之幽之故也”。

而周之后的著名的秦始皇陵,却采用了坐西朝东的立向。使得已经确立起来的皇陵坐北朝南的立向发生了中断。

秦始皇陵之所以坐西朝东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1.秦始皇将徐福派去寻找长生之药,却一去不返,秦始皇至死之时还想着长生之药,于是就将自己的坟墓面朝东方,从而达到被神仙引渡于天国的终极目的。

2.秦国地处西部,秦始皇自西挥戈,横扫六国,建立了史上第一个君主制的国家。为了彰显自己征服东方六国、统一中国的伟大功绩,选择了坐西向东。

3.秦汉时期从皇帝、诸侯到上将军,乃至普通士大夫家庭,主人之位皆坐西向东。秦始皇天下独尊,为了保持“尊位”,陵墓的朝向坐西向东。

一些学者认为第三种说法较为“科学”一些,东汉《论衡》中说:“夫西方,长者之地,尊者之位也,尊者在西,卑幼在东。”

但是孙三盘认为另一种说法更贴切,秦人采用“头朝西方”的葬俗,是想彰显他们来自中国西部,故下葬时死者头朝故乡的方位。

大量的民族学资料证明:“墓葬的头向与民族的来向相同,而与其流向相反。”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深具迷信思想的古代部族,一般都有着根深蒂固的“灵魂不灭”的观念和“灵魂返祖”的宿愿。而死后让头部朝向祖先始居地,则是表示灵魂返祖的重要方式之一!据考察,陕西境内已发掘的近千座秦墓,绝大部分都是坐西朝东,秦公陵园的32座大墓,也全部面向东方。

秦陵的立向影响到西汉帝陵,其朝向大多坐西朝东。例如汉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等帝陵都是朝东的‌。

但是在东汉时期,‌帝王陵墓的朝向又恢复到坐北朝南‌。东汉共有12座帝王陵墓,这些陵墓主要分布在洛阳故城附近,分为南北两个陵区:邙山陵区和洛南陵区,均是依山建陵,地势较高,面南背北。

唐陵所处时代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共历21帝。其中除武则天合葬于乾陵,昭宗和陵和哀帝温陵分别在河南渑池和山东菏泽(具体地点不详)以外,其他18个皇帝的陵墓都在陕西省关中盆地、渭河以北的黄土原(俗称二道原)和北山各岭顶部。陵区西起高宗乾陵,东至玄宗泰陵,分布于乾县、礼泉、径阳、三原、富平、蒲城六县境内,绵延100多千米。

唐代陵园建制为坐北朝南,地势北高南低,中轴线南北向,东西对称布局。唐陵大都是“依山建陵”,背依山原、两翼展开、面临平川、隔渭河与都城长安相望的布置体现了盛唐之气运。

宋朝,这个经济发达,军事和政治却十分羸弱的王朝,其王陵建制在中国历史当中属于一个“另类”。与通常的陵墓朝向的“南高北低”相反,其王陵墓葬朝向为“北高南低”。

宋陵一系列的操作均可称得上是“反向操作”。历代帝陵或居高临下,或倚山面河,而宋陵则相反,它面嵩山而背洛水,陵区诸帝、后陵中轴线的方向皆北偏西6°左右,正朝向嵩山少室主峰;并且各陵地形南高北低,置陵台于地势最低处,一反中国古代建筑基址逐渐增高,而将主体建筑置于最崇高位置的传统做法。

宋陵的这种反常的做法,是受其皇室所信奉的一种名为“五音姓利”的理气堪舆学的影响。这种与汉代图宅术有关的“五音姓利”堪舆学在宋朝很是盛行。“五音姓利”是把姓氏按五行分归五音,再按“音”选定吉利方位。宋代皇帝姓赵,属于“角”音,利于壬丙方位,必须“东南地穹,西北地垂”。因此,宋代各陵地形东南高而西北低,由鹊台至乳台、上宫,形成了愈北地势愈低的特色。

但是宋陵这种“反向操作”,不能很好地利用山势地形,使得宋陵体量和环境并不雄伟壮观,再加之宋王朝的羸弱,使得宋陵的“五音姓利”风水堪舆方法后人不再使用。

明代以后,风水学特别注重关于山川形胜的形法,朝向又以“面南背北”为主,其中极个别因风俗和地理原因选择其它朝向,例如凤阳明皇陵是朱元璋父母的陵墓,其朝向为坐南朝北偏东,这种布局在风水学上被认为是不利于长子,且家中只能发达一人,但朱元璋是家中老四,且原生家庭贫困,所以这种布局也破解了原有的困局,使得朱元璋能够从一无所有的境地崛起,最终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

清陵的朝向一般不选正南正北,而是有一定的偏离。‌清东陵的大红门、各个陵寝的宫门、明楼等建筑朝向为坐341°,朝161°,偏离正子午线29°,为壬山丙向丁巳丁亥分金。按照“三合水法”的风水观:定阴宅要看罗盘地盘上的七十二分金。这七十二分金分布于罗经二十山下,其中八干四维下的分金无生气,不可用。而其余十二地支的正位之下分金因气直冲每山中心,有欠融合,被称为“龟甲空亡”,也不可用。能用的只有丙子旬和庚子旬共二十四分金,如丁巳丁亥分金就属于丙子旬和庚子旬。所在在清陵上我们能看到《三合法》风水术的痕迹。

0 阅读:29
孙三盘文化

孙三盘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

作者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