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琴心是陶艺先生唯一的行李。”
在即将落幕的2017年,著名的文化活动家陶艺先生可能是华文互联网上一位最特殊的“网红”,这位”红人”受到公众关注是源于古琴,一个无比优雅而又绝对小众的中国传统艺术门类。
五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刚刚履新之际,民众听到的除了“不忘初心”之外,同样备受瞩目的一个词是:文化自信。
在公开报道中,我们可以注意到,这位国家最高领导人有时在一个月内至少会五次提到“文化自信”。可见文化自信,是继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之后,中国政府极为重视的第四个自信。
在过去的一周里,“ 古琴网红 ” 陶艺先生刚刚荣获2017年加拿大“杰出古琴文化推广使者奖 ”。10月24日,陶公与杰出的华人艺术家关乃忠和郑济民先生相会于北美大陆无比绚烂的枫树林里,并且接受了北美著名的华语媒体新时代电视台的独家专访……
北美枫林中的文化活动家陶艺先生
在过去的近70年间,自信的中国人不断在国际舞台上创造着令世界曙目的成绩,而中国新一届政府“文化自信”的价值着眼点则首次把“文化软实力”提高到国家竞争力的级别来探讨。
自从我10年前在中国文化人的“江湖”里听到陶公大名的时候他仿佛就在做着同一件事儿:走一个中国传统文化人的“一带一路”,让海内外的古琴人交流起来、联络起来,把中国古琴、中国书法、把我们的文化传播出去!
陶艺先生是迄今为止最系统、最全面的挖掘、整理、诠释广陵派古琴文化遗存的人。他是中国文人的“精神领袖”陶渊明公的后人,这位亲切的长者在华人古琴界和江南地区的世家中很有影响……
陶艺先生接受北美华语电视媒体访谈
陶艺先生是一个敬重先祖的传统的中国文人,在我的印象中,陶先生总是在筹划着为挽救、整理广陵琴派文化遗存而奔走,在陶先生斥资刊刻出版的数十种书籍中几乎全部是与古琴先贤有关的,而陶先生自己仿佛仅仅甘愿作为“莫高窟中的供养人”。
陶先生是诚恳的“迷信”先贤的人,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文化传承者。“一带一路”其实不仅仅是政治、经济、军事的事儿。您比方说,咱们中国人一走出去,咱们的民族艺术就是软实力、咱们中国美食就是谈判桌,“一带一路”带给世界的其实也就是咱们这样一个伟大的民族关于文明的体验、修养的体验和品位的体验。
文化本身就是用来交流、欣赏、展示和分享的,一定不能强势推广,好的内容不用推广人们也自然会喜欢,不好内容的强势推广也没有用。所以文化的价值观、意识形态就构成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并且直接体现着一个国家民众的整体素质和向心力。
热衷于传统文化的加拿大华人与陶艺先生互动
陶艺先生获得了北美地区的文化推广的奖项,我们暂且先把习惯上的“羡慕嫉妒恨”搁一边儿。我们应该首先感到的是一种现实的变化,在面对国际化的审美观念和艺术传播理念时,传统的不能再传统的古琴和他的传承者陶艺先生已经有了一席之地。
陶艺先生无疑是一位履新者,北美的艺术机构和媒体毕竟与国内是不同的,促使他敢于把自己连同自己热爱的古琴一同打包拿去“一带一路”上做实验的根本原因是他作为一位中国传统文化继承的忠诚和无私。
中国有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但在海外推广时要注重方式和途径。在“一带一路”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海内外的华人一直都是推动中华文明走向世界的重要力量。其实“一带一路”不光是官方和专业组织的一个工作,也是全球每一个华人都应该去参与的一件复兴中华的伟大事业。
陶公此次北美之行,早年旅居海外的著名华人艺术家关乃忠、郑济民先生一定是做了很好的铺垫。我们中国更强大了、发展的环境更宽松了、公众对优质文化生活的需求更广泛了,这也必将具备了为世界级的华人艺术家提供发展空间的综合条件。
陶艺先生与著名华人艺术家郑济民先生和关乃忠先生
说起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的传播,也就自然地涉及到了两千多年来东西方学术界对中国古代文化接受、传播、研究和发展的历史与现状等一系列问题。今天,单一的欧洲中心论和儒教化的亚洲核心圈早已经不再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传播的必然模式和操作平台。
宣传和引领有效的海外文化传播方式,其实就是要展示和宣传中华文化的内在本质—与生命相关,由内向外、多元平衡制约的东方思维方式。
我非常喜欢陶公在加拿大的枫树林中发给我的照片,银发的“红人”融入了璀璨、明快的山间景色。相对于那些诸如古琴般的古老的艺术也许只有“融入”,才能更好地“推动”。
“一颗琴心也许是陶艺先生唯一的行李。”
“文化自信”是我们中国人的祖宗为每一位炎黄子孙准备的“行李”,中国的古琴人有责任秉承这历史的责任,与我们的千万文化传承者一道步入未来、开创民族复兴的新时代。
盛澜于北京钓鱼台
2017年10月30日
作者简介:
盛澜,1975年生于北京,数学博士。
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友好交流协会健康生活理事会副秘书长及中华文化促进会中式生活理事会理事;
师从著名敦煌学家、文史学家周绍良先生,对佛教建筑、佛教文献、佛教造像、佛教美术有研究;曾任中国佛教古代文献保护中心理事、中国佛教建筑研究所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